旅行者的心路
2008-09-01 06:17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老爸向贤彪是一个不倦的行者。在我儿时的印象中,他就喜欢行走。近处,在院子里和门前的公园散步;远处,利用出差和休假去他想去的地方。每次行走归来,他总是津津乐道地给我讲些旅途的见闻,让我增长了不少见识。后来,我们一家子也时常外出旅游,便有了许多与爸爸、妈妈交流的机会。
古人曰:“文章是案头山水,山水是地上文章。”老爸喜欢旅游,但不是为了凑热闹,赶时髦,而是把外面的世界当作书来读,是他读“案头山水”的延伸,是他开阔视野、获取知识、丰富人生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旅途中,他总是把看、思、写有机地统一起来,因而常常能发现别人不能发现的美,体验别人不能体验的情感,发掘别人容易忽略的特点,享受属于生命本质的闲适和充实。这次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人在旅途》一书,收录了他近年来写作的百余篇游记散文,记载了作者游历祖国名山大川、革命圣地以及出国考察、公干之余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作者用传神的笔触、优美的文字描山绘水、记事写景,说理抒情,将旅途中许多美好的事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的眼前……
喜欢旅游的人很多,但囿于眼界、知识和审美情趣的差异,各人感悟美的能力就千差万别了。老爸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并且能够迅即捕捉且印在脑海中,流淌在笔端下。如他写美丽的双芹:“打远看,双芹像一把竖琴。山是这琴的骨架,田是琴的弦。弦上栖落着几十座青瓦木屋。那袅袅炊烟是绕梁的余音,那鸡鸣犬吠拨动的是乡村人的情感。”这些细微的观察和细腻的描写,不觉间把我们带入了美的意境之中。
游记散文的写作题材,大凡离不开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但又要避免客观记录所见所闻,那样呈现出来的只能是一本琐碎的“流水账”。而要把它写得形神兼备、感乎人心,就必须“注入作者之感悟”,让读者跟着作者在作了一番游历后,能得到有益的启示和教益。读罢《人在旅途》一书后,我感到,除了与作者尽情分享异国、异地的奇异风光之外,还能带给我们许多宝贵的人生启迪。透过这些文章,我们能深切感受到作者既热爱日月山川,更珍惜美好人生;既乐于拥抱自然,更善于思考人生。游览瘦西湖,他觉得瘦西湖之妙趣全在一个“瘦”字上。瘦得有风骨,瘦得有意境,做人也该如斯啊!走在异国的海德堡“哲人小路”上,他为人类曾有过的思想和人格而感到了一种尊严、一种骄傲,进而提醒自己:“你今天思想了吗?”读着这些富有思想性、充满哲理性的佳句,感悟老爸这些跳出景物之外的感悟,我觉得他仿佛是一位睿智而高明的导游,在向你绘声绘色地介绍自然风光、风俗人情的同时,亦庄亦谐与你交流人生哲理,探索生命真谛,在不知不觉间提升了你的精神境界和审美情趣。
还是回到旅游上来。在旅行中,我常同爸爸、妈妈探讨旅游之趣、之乐、之道,乃有三点心得:其一,“入目皆花团,放眼皆芳菲”。不要认为风景总在别处,而忽略了自家门前的老树寒塘,田间的青牛白鹭,屋后的古庙昏鸦。其二,风景乃主客观融汇后的情景,须静气凝神,欣然赏之,方有所得。任何的浮躁心理,皆与欣赏无缘,更谈不上有什么收获了。其三,旅游的愉悦和收获,常常不在当地当时,而在于事后的回味,即所谓的“回味香”是也!回味抛却了旅途中的劳顿、应酬、种种的不愉快,留下的乃是一些最难忘的片段,恋恋犹香。
与其说旅行是在看、在听,在接触比平常更新鲜的事物,不如说旅行其实是自己内心在对话与交流。这是老爸在“自序”中的感言。我以为,这是悟出了旅游的真谛。因之有了这种境界,老爸总是一个收获者——收获着快乐,收获着成功。用他自己的话说:“比别人多收了三五斗。”愿老爸老当益壮,继续去做一名不倦的行者,走向更多未知的地方,领略更为绚丽的风景,收获更加丰腴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