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汁原味的苗疆风情
2008-10-18 23:00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曾在“民俗村”见过仿建的苗寨,但由于时空间的局限,感觉不过瘾,所以,当朋友建议一起走访朗德上寨的时候,联想到文学作品中苗疆的浪漫,苗女的美丽多情……足够的诱惑让我一口答应。
郎德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报德乡,距凯里市区29公里,分上下两自然寨。对外开放的是上郎德,即朗德上寨。朗德上寨因其独特的历史地理民族缘故,在6月13日,成为奥运火炬传递的地方。所以,在寨子入口的醒目处安着一块很有民族特色的纪念碑:朗德上寨奥运圣火走过的地方。
郎德上寨是欣赏苗族服饰的好地方。苗族服饰反映了历史和风俗,不同支系之间有区别,服装的主色调和裙子长短不一致。不同身份和年龄的人,服饰的图案也不同。苗族服装做工讲究,刺绣、挑花、蜡染、编织、镶衬等多种技艺并用,而从刺绣图案还可以看出苗族的历史,比如,交错纹代表田埂,花点代表谷穗,江水状纹路象征着苗族祖先所居之地,还有象征古代的练兵场和令旗的,这与苗族的祖先经过多次战乱、迁徙,最终退居到云贵高原的历史有关。朗德上寨内的苗女穿长裙,所以又称为“长裙苗”。
寨子四通八达,正门位于一石砌斜坡上,门框上书汉字“郎德上寨”四个字,石阶和寨门都有些发暗,而自由生长的苔藓和小草则在夕阳中发出生命的亮光,矛盾地辉映显出苗寨的淳朴与古老。
朗德上寨依山而建,寨中的路面全部以石条砌成“人”字形;路很小,两边是一座座吊脚木楼:一层养猪牛,二层住人,三层堆放粮食及杂物。寨子前面是清澈的望丰河,河上有始建于清代的风雨桥“杨大六桥”,桥长40余米。最惹人注目的是寨子中心的芦笙堂,在地面上用石条铺出了类似于铜鼓上12道光芒的纹样,非常漂亮。
苗家人待客习俗独特。他们身着节日盛装,唱起敬酒歌,向客人敬献醇香的拦路酒,以“阻拦”客人进寨的特殊方式迎宾。欢迎仪式还有燃铁炮、放鞭炮、奏莽筒、唱酒歌等。为了迎接远客,妇女们身穿绣衣条裙,披挂苗银项圈首饰,头戴银角冠,男子则长袍马褂头巾,全村尽出,把客人引至寨中心铜鼓坪。
坪上铜鼓高悬,青年乡民在这里为客人献上传统的苗族歌舞:先是节奏慢的“踩铜鼓”,后是节奏明快的“青年芦笙舞”;最后,全村男女老少络绎上场,围成若干个同心圆,随着铜鼓点子绕场起舞,客人们也被邀入场内,使狂欢活动达到高潮。
歌舞结束之后,脱去苗族盛装的男女老少换上了轻便的衣服,各回各家,除了头上高挽的发髻和插的绢花外,基本与汉人无异。
有几位中老年苗女挽着竹篮子,争先恐后地围着我们兜售银饰,既有花样繁复的苗银,也有纯银,还有淬了药水显得古旧的所谓“老银”。她们卖的银饰很便宜,一只三四十克的纯银手镯只要十元,有同伴买了一只。后来,见识了别处同质却高价的银镯,很多女士都后悔没有买。
我们原计划住宿苗寨,感受苗寨的民俗风情,但询问得知,全寨只有路边的一座简陋厕所;晚上,全寨子的人都在一条河里洗澡。比较讲究生活品质的女士无法忍受如此的住宿条件,坚持要离开。
离开苗寨的时候,有同伴看着那弯弯绕绕清澈的溪水中人牛共沐,同享山水之乐的场景,后悔了,想返回,却拗不过别人的反对,未能如愿。于是,一路上,一直幻想着如果住在苗寨,会有怎样美好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