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刺桐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导航 | 新手上路 | 反馈建议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资讯 » 旅游 » 旅游资讯 » 泉州土楼:养在深闺盼君识

泉州土楼:养在深闺盼君识

2008-12-22 19:26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
核心提示全国目前正在开展第三次文物普查,安溪、德化等地发现了多座土楼。但是,泉州土楼基本处于无保护状态,甚至遭受严重破坏。“福建土楼”今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泉州土楼如何借这一东风,有许多工作要做,而保护好土楼则是当务之急。安溪县感德镇龙通村有一座保存完好的360多年前建的清代土楼,虽然无人居住清扫,但土楼内却从来不结蜘蛛网(详见本报12月19日7版)。这一“奇迹”刊发后,引发考古界及众多读者对泉州土楼的广泛关注。昨日,泉州市博物馆陈建中馆长表示,目前,全国正在开展第三次文物普查,泉州各县(市、区)文物工作者也在进行这项工作,在安溪、德化等地发现了多座土楼。这是泉州首次对土楼进行大规模普查。此次发现的土楼,对研究我市“土楼”文化提供了重要的文物佐证,还对我市开发“土楼”旅游资源提供了契机。据了解,泉州土楼与永定客家土楼是两种完全不同建筑风格的土楼。永定客家土楼主要是圆形结构,为典型的客家建筑风格;而泉州土楼主要是方形结构,为典型的闽南建筑风格。另外,泉州土楼分布得比较分散,主要分布在德化、永春、安溪等山区县,惠安、泉港、南安、晋江等沿海县(市)也偶见到。[发现]安溪发现全省最早土楼在这次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过程中,文物工作者在安溪西坪镇赤石村长坑角落发现了一座明初土楼——聚斯楼,又名赤石土楼。据当地林氏族谱记载,该土楼始建于明朝洪武五年,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这是我省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保存也最为完好的土楼。据安溪县文管会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赤石土楼全土木结构,坐北朝南,整体建筑由主体建筑、“虎牙”、池亭(丹池)、蜈蚣须护翼组成,总占地面积9048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呈方形。外墙为生质夯土,土墙内为回形三层建筑,穿斗式木构架,屋面为单檐歇山顶。现存夯土墙为明洪武五年建造的,其内木构架经多次维修,还保留有清中期的风格。“该楼建筑工艺朴素,从石头建筑上看没有用铁器捶凿过的痕迹,都是用自然山石砌筑;从木料上看,木料与木料之间的结合,角与梁等都用竹钉、科藤来联结,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闽南古建筑的风格。”该负责人说。[现状]历史价值高但缺少保护“目前泉州的土楼基本上没有得到保护。”陈建中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泉州的土楼与永定客家土楼存在一定的差异,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但目前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泉州土楼外观多为方形,内部多为传统的合院式结构,在外观、内部建筑风格等方面,与永定客家土楼存在较大差异。“客家土楼还承载着客家文化中祭祀这一功能,而泉州土楼更多的是汉人对建筑审美、房屋居住的一种理解。”陈建中说。泉州许多土楼的原居民后来都移民到台湾,赤石土楼的原居民李氏、林氏也大量移居东南亚。而且,泉州土楼大多是明清时期的建筑,代表了一种独特的建筑艺术和一种创造性的杰作,保护好土楼,有利于联系海峡两岸的乡谊,也有利于对明初建筑、土楼文化及群居生活的研究。“但是现在泉州的土楼被破坏得很严重,基本上处于任其自生自灭的状况,有的被火烧,有的倒塌了。”陈建中叹了一口气,“如果再不好好保护,这笔珍贵的历史遗产恐怕会消失。”[前景]应力争成“世遗”扩展项目“‘福建土楼’今年7月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泉州土楼是福建土楼的一个支流,应该努力将其纳入福建土楼世界遗产的扩展项目。这可以引起更多人对泉州土楼的关注,从而做到更好地保护土楼。”陈建中认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与配合。他建议,有关部门邀请泉州古建筑专家对泉州土楼的价值进行评定,明确土楼的价值,以确定保护土楼的意义。“泉州可以土楼为契机,开发旅游资源,更好地发展旅游业。例如安溪,如果结合茶文化,并将在该地发现的土楼修缮好、保护好,将其作为旅游资源推介出去,这将是非常好的旅游资源,也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陈建中建议。

About QZCT - 网址导航 - 生活服务 - 同城分类 - 开心购物 - 天天特价 - 信息资讯 - 刺桐社区 - 网站地图
QZCT.CN版权所有©2018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闽ICP备110116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