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密林藏着千年古寨墙
2009-06-25 17:55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舟山位于泉州永春县达埔镇,其山险峻,而山顶却似行船,船头较高,船尾稍低,中部略陷为船底,船腹椭圆宽大,形成一个面积约3平方公里的高山小盆地。“舟山”也因此得名。鲜为人知的是,山中还藏着一道长约5公里的古寨城墙。
千年古寨墙长约5公里
舟山顶船腹处,现存一座院落,名为“惠仙岩”。舟山惠仙岩管委会主任姚金火介绍,“惠仙岩”始建于北宋初年,是佛教吴公祖师的道场。相传吴公祖师俗名吴昭应,永春岵山吴坂人,生于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其父早故,母子相依为命,苦撑着度日,他13岁来惠仙岩出家,皈依佛门,终成正果,于宋徽宗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显化成佛,供奉于惠仙岩。
如果不是当地人带路,我们根本想不到,惠仙岩右侧密林里居然藏着一堵用山石修葺的寨墙。姚金火介绍,目前他们已经探明密林中现存古寨墙长约5公里,高2至3米。寨墙依山而建,蜿蜒曲折,把主峰和惠仙岩区围成一座小城。
据舟山村民世代流传,千年古城始建于隋朝末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盗贼烽烟四起,民不聊生,又常有洪涝灾害肆虐达埔桃溪两岸村民,于是村民迁居海拔千米的舟山,环山兴建高3米宽2米的寨墙,全部用石头垒砌而成,并设有东西南北4个方位的城门。山寨首领与各地盗贼约定:“入寨者不杀”,勒石为碑,以纪其事。舟山因此聚众,休养生息,盗贼不能侵扰,官府不能管辖,成了世外桃源。北宋初年,舟山人兴建惠仙岩,供奉如来佛祖、观音菩萨,僧人众多,香火旺盛,有佛殿三座,禅房120间,佛像108尊,和尚70多人。宋徽宗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吴昭应在此坐化成佛,被村民尊为“吴公祖师”。据清朝乾隆五十二年编修的《永春州志》记载,舟山惠仙岩为永春县名刹名观之最,繁荣鼎盛。1936年,国民党将领潘良文纵火焚烧惠仙岩,顷刻间千年古刹化为灰烬。
传说如此,但山寨及古寨墙具体建于哪个年代已经无从考察。据《桃源 谷姚氏族谱》记载,明末社会动乱,族人多到寨中避乱。由此可见,古山寨明代就已经存在。
如今,山寨已灰飞烟灭,惟古寨墙藏于崇山密林中述说旧时繁华。在这海拔千米的高山之巅,先民们肩扛手抬,修建成这个古寨,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舟山曾是“红军”根据点
舟山有过光荣的革命历史,惠仙岩是中国工农红军活动的重要据点。1932—1936年,红军闽南二支队在李南金、李剑光、尹林平、王凤伍、翁成金的领导下,在舟山周边开展土地革命战争,粉碎了国民党白军的多次“围剿”,深得贫苦农民拥护,舟山儿女踊跃参军参战,流血牺牲,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1932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第二支队成立,开展土地革命,永春舟山惠仙岩、石竹庙、圳古洞成为红军的3个主要活动根据点。红军在惠仙岩多次召开会议,部署对敌斗争,与国民党浴血奋战4年之久。据统计, 谷全村有十多人参加红军。
在此期间,国民党先后调集大量军队对红军进行“围剿”。以舟山为据点的红二支队,与之巧妙周旋,打了许多漂亮战斗。1934年夏天,红军两次解放达埔街,取得重大胜利。在这些战斗中,舟山儿女姚瑞金、姚仁湿、姚祜等红军战士不幸被捕,英勇就义。
姚金火介绍,从1931年至1935年,安溪、南安、永春游击队以舟山为中心建立游击区,是安南永中心县委、红二支队的活动据点。他的父亲姚水生也是在舟山参加革命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