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山“石将军”天成
2009-08-06 14:00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高约40多米的巨大天然石将军屹立在山腰间,山下的三 溪,潺潺流水中分布着多处形态各异而十分逼真的天然石窟,而相距不远的山涧间,高近百米的瀑布飞流直下;金钟山上“金液洞”……这些奇特的自然景观,分布在德化县盖德乡三福村旁的山涧小溪边,其大自然鬼斧神工之美,令人大开眼界,叹为观止。
小山村出过将军
日前的一个上午,在熟知当地风地人情的老人徐振忠及三福村村干部徐培元、徐毓林、徐水国等人的带领下,记者慕名来到三福村中的一处土木结构老屋。老屋已显破旧,但仍看出其当年的“雄伟”,这就是“抗日名将徐会春故居”。
《德化县志》记载:徐会春生于1900年。1922年从戎……1929年任营长,曾两次入南京陆军军官学校受训。1937年“八·一三”事变,随部由宁波赴上海,在宝山、杨行一带与日寇浴血奋战两个月,l939年升任上校团长,1943年秋,日军陷湖南常德,战局突变,奉命率部袭击敌后,切断其退路,拼搏八日,敌援绝败退。
徐会春因战功卓著,后被授予“陆军少将”军衔,抗战胜利后,荣升师长。因不满蒋介石打内战,徐会春不久后告假返乡,倡办德化儒山初级中学。1949年,徐会春因厌倦内战,改名徐光宇,隐居重庆民乐村。l950年迁居湖北汉口,l957年参加武汉市 口区政协和民革武汉市委员会 口区支部。1986年,徐会春回到德化,居住在这座老屋内,半年后去世。
丛林深处有“石将军”
距离“将军屋”约一公里远的地方,有一名叫蜈蚣山的山头,伫立着一位高大的“石将军”。“石将军”高40多米,是块巨大的天然石,需约20名成年男性手拉手才能将其抱住。据介绍,早在公元l274年,代代相传至今的三福村徐氏族谱便有这尊巨大天然石将军的相关史料记载:挺立数十丈,大可二十围,形如披甲胄纠纠武士……此后,又有清代名人李宸铿、谢祈等人著诗作词颂赞。
记者一行顺着山路,小心翼翼来到石将军下方的三沶溪。只见顺流而下的潺潺流水中,清澈的溪水下分布着多个形态各异而十分有趣、逼真的天然石窟。其中包括:形似农家水槽的天然石窟,长、宽各约3米,深约4米;被当地村民传说为“仙人脚桶”的天然石窟,形状与人们常见的洗脚桶非常相似,只是大了许多。而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一个四方形、深达10米左右的天然石窟。这个被当地村民传称为“仙人扣”的天然石窟,其形状不但与四方形大水桶一模一样,而且石窟表面非常光滑,且色泽十分鲜艳。不仅如此,周围还有许多形状各异的天然石窟,如“水瓢”、“仙人足印”等等。
百米瀑布奔“龙门”
顺着水流的方向,来到离石将军约一公里远的三沶溪下游。行走间,远远即可听到阵阵有节奏的巨大水流声。记者走近一看,只见一条高约百米的天然瀑布“悬”在半山腰中,洁白、清澈的泉水从山上飞流直下,形成一道长流不息的壮观瀑布。源源不断的山泉从附近的多个山脉汇至三沶溪上方的溪尾山后,从高处飞流而下,从而形成十分壮观的百米瀑布,因此被当地人称为“水尾瀑布”,长流不息的瀑布流落三沶溪后,顺势而下,最后汇入龙门滩水库。
“这座单孔桥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离开“水尾瀑布”后,记者来到三福村边一名叫“绍芳桥”的古代石拱桥参观。“绍芳桥”长17.3米、宽3.6米、高6.3米。虽然时代久远,但该桥至今仍然十分牢固。
“金液洞”是观非洞
小车沿着金钟山正在修建的盘山路,轰鸣着颠簸前行。渐行渐高,愈高愈险,行至山腰,俯视山下,屋如片瓦、梯田鳞鳞。大约20分钟后,小车行至“金液洞”下方平台。同行的当地村民介绍,按计划,盘山路今年10月能修好,到时候,上下山就容易多了。
初听“金液洞”以为是个洞穴的名称,到了“金液洞”猛然觉悟此“洞”非彼洞,而是道教活动的场所。“金液洞”中人说,早在元朝至正二十五年(公元1365年),道人吴济川与徐友山便结庵于此修炼。吴、徐二人羽化后,其徒弟均塑像膜拜。当地至今还流传着吴济川上龙虎山学仙法、水淹火攻驱瘟神、吹龙角利剑插石、救民众镇平群妖等传说。
在洞宇前,一尊古香古色的石雕容器,别样显眼。据当地村民介绍,这个石雕容器名为符水盂,明朝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制,高1.5米。符水盂上下2层略呈六角形的壶盂,上门雕刻莲花瓣。中间由一个圆球承接,像莲花托,把上下两朵“莲花”连成一体,造型别致。相传,符水盂用于承接甘露,堪称“金液洞”镇洞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