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惑之年始学篆刻 十年摹尽清源石刻
2009-09-16 15:47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
摹尽清源石刻,篆成泉郡华章——市区郭其平先生不惑之年开始学篆刻,10年时间爬遍清源山,描摹出200多方篆刻。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对历史文化的另外一种记录和传承,也是对慈母教诲的回报。 记录摩崖 满屋尽是篆刻 还未踏进郭其平家门,就可看见大厅墙上,那个由上百个篆刻印章组成的大“福”字。走进客厅,墙面上挂满了篆刻作品。 看到记者到来,老郭忙从书房搬出自己多年来的篆刻印谱,足有8本,每一本都用白绳系着;还有老郭自刻的大印章“延年美意”,和刻着自己名字的最小印章,一件件,老郭如数家珍。 描红石刻 萌生篆刻之念 20多年前,老郭从德化一边远山村调到清源山风景区管委会文管科任职,从此便与这座山结下了不解之缘。 老郭说,文管工作主要是对山中的摩崖石刻资源进行调研、防护,“进山对石刻进行描红,是最基本的工作任务之一”。寒风酷暑,老郭和同事始终坚持进山为石刻描红,有的石刻立于山巅,只能搬来楼梯驾着爬上去。 在清源山这座露天书法艺术宝库中,自幼喜好书法的郭其平萌生了对摩崖石刻进行二次创作的想法——用篆刻将其文录下。 潜心学篆 煮饭煮破几个锅 决定学习篆刻时,郭其平已进入中年,虽有一定的书法基础,但操起刻刀,雕雕刻刻,却非易事。郭其平一边自学,一边找书协的老师进行指导。工作之余,他总要拿起手中的刻刀操练操练。回想起刚学习篆刻那会,老郭笑了,“那时妻子要上班,我就在家煮饭,米一下锅,我就窝书房刻印去了,结果就把饭给忘了”,时常等到焦味飘进书房了,沉浸在篆刻当中的他,才回过神来。“锅都被他烧坏好几个了。”郭夫人对丈夫的专心致志的学习态度,既认可又无奈。 书房的书架上,满是有关清源山石刻、篆刻的书籍,上至秦汉玺印,下到篆刻艺术大家齐白石,他都潜心细研。 《印谱》结集成书 献礼国庆 在熟识了篆刻知识及刀法后,老郭开始有意识地对清源山摩崖石刻进行再创作。白天,他和同事上山,辨识、记录、描红石刻,下山后,就开始挑石头、磨石,“写印,考虑如何谋篇布局,如何留白,才能使印章更有致”。 磨研刀笔十余载,老郭以清源山摩崖石刻为内容,用手中的刻刀,雕刻出200余方精美的印谱,如石刻上的篆书“观瀑”二字,老郭则创造性地在印章上刻一猫头鹰远观倾泻而下的瀑布。 老郭说,他已将《清源山摩崖石刻印谱》结集成书,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副主任何少川亦为之作序,现在就盼出版了,希望能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上自己的一份薄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