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
2006-11-08 20:51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绿茵鲜花,碧水蓝天。2006年4月9日,福建省宏远集团所在的泉州市,来了一位银发碧眼的客人。他行走在该集团所属十二万纱锭棉纺厂那一排排高速运转的机器中间,看到纺织女工们熟练地操作着电脑设备,又听了该企业董事长的情况介绍,不由高兴地说:“按这样的态势发展,泉州的未来不可限量。”作此预言的,是200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物理学家戴维·格罗斯。
泉州———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全国著名的侨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最为迅猛的地区之一。据悉,这个在籍人口约758万的城市,现有非公有制企业多达123767家,非公有制企业工业总产值已超过20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5%以上。而社会治安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工程,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什么事情也做不成。泉州在这一方面同样不负众望,连续荣获1997-2000年度和2001-2004年度“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称号。是什么力量使得这个非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城市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双翼齐飞”?该市在非公有制企业开展的卓有成效的综合治理工作,是实现“双翼齐飞”的重要因素。
“十厂联防”:把“小农经济”做成大块文章
被称作中国休闲服装名城的石狮市,几年前的春节期间,一家私营工厂来了5名不速之客,抬着工厂的机器设备就往外走。当两名留守的保安进行阻拦时,那5人竟手持铁棍,将治安室门窗砸了个粉碎。最后是挨打的保安首尾难顾,派出所民警也无法及时赶到,只能任由那几个大胆蟊贼将机器设备大摇大摆地抬出门。相邻企业的保安员也是形单影只。一则要自守家门,二则也不想多管闲事,于是作了袖手旁观的看客。
这事给人的印象深刻,启发也深刻。随着国家相关经济大政策的出台,企业可以是一家一户,要保住平安却不能仅凭一己之力。于是,一种新型的治安形式应运而生———十厂联防。不再是各人自扫门前雪,而是相邻的十家(或者更多)企业的保安人员相互有约,平时各自守着各自的阵营,一旦某一家企业发生治安案件,其他企业的保安员立即义无反顾地闻警而动,对窃贼实行铁壁合围。
同样是在前文提及的那一个地区,去年5月发生了一起抢劫案件。派出所接到报警后,迅速将案情通报给该联防区内的所有企业。立时,该联防区百余名保安人员救火般分赴各个出口,协助民警设卡盘查。结果不到10分钟光景,犯罪嫌疑人便被人赃俱获。
“这样做可好了。我们厂本来只有4个保安,一旦有事,周围的100多名保安员都赶来了,这就等于把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做大,使得我们的保安力量一下增加了十几倍。”石狮市富兴公司的综治办主任高兴地对记者说。这种形式还推广到各个街道,让相邻的店铺实行“百店联防”。例如鲤城区的九一街、兴贤街、江滨图书城等路口众多。商店集中地区,采用的就是这种办法。据市综治办主任王育琪介绍,厂、店联防在泉州市已经全面推开,收效甚好。其中石狮市则有“十厂联防”110组720家,参与保安员工1279人。
落实“五个一”:
“非公”企业综治达标工程
中共福建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综治办主任鲍绍坤通过在泉州非公有制企业调研,对企业提出了“五个一”的要求:树立一个观念;确定一个责任人;建立一套制度;拥有一支力量;形成一个网络。记者经实地采访,深感该市的非公有制企业无论规模大小,其内部的综合治理工作均基本体现了这一要求。无论走进该市哪一家非公有制企业,都能见到与综治“五个一”紧密相关的内容。试举几例:
最早提出“十厂联防”的石狮市富兴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虽然是合资企业,但双方股东都把通过综合治理来维护企业本身的治安安全视为头等大事。股东们召开会议时,安全问题总是必不可少的议题。他们由一名公司副总兼党支部书记具体抓这项工作,从而自2001年至今,该企业未发生任何重大案事件。
拥有2500余名员工的木林森鞋业公司是个港资企业,其产品远销16个国家。该老板出于企业的安全考虑,对内部综合治理工作同样抓得很紧。为支持“十厂联防”工作,该企业无偿提供两个地理位置最好的店面,给联防队作为办公场所。他们的综合治理调解委员会由9人组成,每月都要召开一次工作例会。为加强内部治安管理,仅2006年就投入20多万元。
晋江钻石体育用品公司为台资企业。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来该市落户时,曾一度因痛感治安状况不佳而有转迁之念。以后他们在市综治办指导下,由曾为大学教授的总经理李亚温亲自负责,逐步建立起本企业的综治办、党、团组织和工会组织等,大力加强内部管理,从而使企业员工稳定率达到97%以上,经济效益也逐年看好。
走进拥有近8000名员工的“九牧王”集团公司,扑面而来的是一股盎然生气。记者在他们的厂务公开栏内看到,不仅厂综治办、调委会、工会、妇联等组织齐备,还有个厂务公开领导小组。据闻该企业还特别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不仅经常举办体育、歌咏、舞会等活动,还每月举办一次红红火火的全厂职工“庆祝生日晚会”。
南安市有个闽南建材第一市场,有2000余名职工,来往客商难以统计。该市场开业之始就建立了保安联防组织,不久又成立了调解委员会,并聘请一名律师担任常年法律顾问。由于该市场严格的治安管理,极少有抢劫、抢夺、斗殴等案件发生,深得来自全国各地的客户好评。
泉州市大多数企业主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他们在管好内部事务的同时,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朝向厂区以外,为实现整个社区的平安竭力尽责,真正做到了有钱出钱,有力出力。2003年初,石狮市永宁镇综治办针对当地治安状况出现反复的问题,提出扩大治安巡逻队伍,通过群众性组织综治协会筹措资金。此议既出,立即有当地数十家企业积极响应。几天工夫,便有168万元资金进入综治协会的账户。由于有了经费保障,该镇联防队伍迅速得以加强,治安形势也随之得以好转。现在,该市综合治理协会已自上而下形成体系,理事长由富有丰富经验的政法战线离退休老同志担任,协会理事由各企业的法人代表组成。各级综治理事会在拥有足够经费的前提下,为全市综治工作发挥了其他机构无法替代的巨大作用。
维护外来务工人员权益:“非公”企业综治工作成败关键所在
在泉州市各非公有制企业工作的职工中,外来人员一般都在90%以上,有的企业高达98%。所以,如何科学地加强对外来人口的治安管理,无疑是做好综治工作的关键。试想占职工总数98%的庞大人群如果对企业的治安状况漠不关心,这个企业的治安能得到好转吗?
外来人员的数量在企业虽占绝对优势,但在权益保障方面却是弱势群体。而一旦赖以生存的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也就遑论其他了。为此,市委、市政府清醒地认识到,千方百计地依法维护外来人员的正当权益,这才是对外来人员管理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据市委巡视员、市委政法委书记何锦龙介绍,近年来,该市除了在涉及全局性的文件中突出强调依法维护外来人员权益外,还先后出台《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合法权益暂行规定》、《外来人员子女就学的规定》等专门性文件,努力为外来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环境。该市还层层建立法律援助中心,优先受理外来务工人员的权益维护请求。
据市委政法委干部洪泓介绍,石狮市法院有个合议庭,专事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该法院确定每月26日为农民工接待日。市里在推荐评选全省劳动模范时,外来务工人员总有一定比例。有个外来工叫魏远荣因表现突出,曾被选举为该市丰泽区人大代表,并获“泉州市五一劳动奖章”。
各企业股东们对此同样有较为深刻的认识。由于外来人员大多从事技术含量低、工作技能差、条件却相当艰苦的劳动,故如何较为合理地确定他们的报酬以及如何确保他们及时领到这些报酬,就是第一位的维权工作。据记者从多方面了解,该市外来人员的平均工资在每月800元—1000元左右,企业管住不管吃。又据记者了解,在该市,拖欠职工工资的情况一般很少发生。一旦发现有这种现象,政府有关部门接到投诉后一定及时强力介入,予以合理调处解决。
由于外来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原籍党团员或工作骨干,故各企业都把他们视同企业发展的宝贵资源。各企业高级管理层中外来务工者不乏其人,车间班组长们则绝大多数是外来务工人员。为了激发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热情,企业主们各出高招。例如晋江市菲莉公司对每个回家过春节者报销路费,放假8天;不回家的工人则各发500元,并由厂里组织大家集体联欢。
由于各企业的外来人员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故该市在各企业推行外来人员自主管理。其中工会是外来人员自主管理的好形式。据晋江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张孙厚介绍,该市7675家规模不等的非公有企业中,已建立工会5140个;据南安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曾仁造介绍,该市大小不一的非公有制企业3432家,已建立工会1373个。为充分挖掘人力资源,各企业一般将工会组织与综治办、调委会合署办公。如拥有4000多职工的华宝集团,其综治办主任就身兼多职,工作干得条理分明。
综治指导员:政府对“非公”企业加强领导
在泉州金太阳玻璃工艺品有限公司的综合治理办公室墙上,列有泉州市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办公室副主任陈志慧的名字,其身份是综治指导员。在该区,为了加强党工委对非公有制企业综治工作的指导,将80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分别与80家人数在100人以上的企业挂钩,担任企业的综治指导员。为此,该开发区党工委发出专门文件,要求各综治指导员利用本部门优势,对企业综治工作切实进行指导,联系期限为一年。
与综治指导员配套的是,每个企业还配备了一名综治联络员,一般由该对口部门的其他同志担任。他们的职责是协助综治指导员做好日常性工作,因而有更多时间帮助企业解决各种问题。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各企业综治工作的领导,该区的党工委、管委会领导还每人分别挂钩联系10家较大型非公有制企业,经常督促检查。如该区党工委副书记黄志捷,就负责福建宏远集团等10家企业的综治指导工作。
该区还规定,各派出综治指导员的单位,实行部门单位负责制,综治指导员所在单位、部门兼负本单位所负责企业的综治指导责任。而对综治指导员个人的政绩考核,则包括对企业指导这一重要项目。
泉州开发区集聚了近200家外向程度高、规模大、管理较完善、有一定科技含量的非公有制企业,而开发区的管理人员数量有限。在一段时间里,有的企业治安案、事件不断发生,党政领导者却不知该如何入手。经过一番探索,他们认为对各非公有制企业的综治工作实行强有力的指导,既是党工委、管委会的责任,也是他们的权力。为此,党工委、管委会提出“政府、企业、业主、员工”发展共同体的开发区建设理念,切实把非公有制企业参与综合治理作为创建“平安开发区”的重要内容,强调“领导带动、部门推动、干部促动”。
由于各企业都有党政领导干部担任综治指导员,使企业主对综治工作的认识由被动到主动,所采取的措施由单项到全面。2005年,该区在各项经济指标持续上升的情况下,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5%,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泉州市委、市政府以及各区、县对非公有制企业综治工作始终处于主导地位,积极引导和推动这项工作在非公有制企业内部全面开展。该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加强非公有制企业组织规范化建设》的专门性文件,其中对综治组织设置作了详细规定。同时伴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逐步发展,对各企业综治工作的要求越来越严。这是一个由自发到自觉的渐进过程。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党的富民政策照耀下的泉州市非公有制经济,凝聚了各个方面的活力,正以锐不可当之势迅猛发展。信马由缰,处处可见一片兴旺景象。全市人民不会忘记,综治工作是其中一股欢腾活跃、直下千里的力量源泉。(原载《长安》杂志200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