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文化休闲旅游街
2010-06-13 09:55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12日晚,中山路正式被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作为古城泉州最重要一条古街,中山路像一个活的城市标本,延续着古城千年的繁华和辉煌。
价值:
中外建筑文化的完美结合
中山路蕴含着丰富的建筑文化,既结合泉州民居的传统特色,又融入海交文化的建筑精华,是历史上中西合璧的成功范例,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
泉州市南建筑博物馆馆长詹秋冰认为中山路是一个时代活的历史见证,这条形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历史文化名城的老街区,具有极高的建筑、科学、艺术价值,是闽南侨乡的独特文物,也是古城泉州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建筑作品。中山路骑楼,俗称“五脚架”,骑楼式的建筑形式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华人华侨聚居区到处可见,是泉州人民和海外侨胞感情血浓于水的实物见证。同时,中山路的建筑在形式上颇具特色,特别是临街门、窗构筑样式体现中西合璧的历史建筑艺术、民族艺术风格,反映着强烈的中外文化交流和融汇特色。
同时,中山路两侧密布着大量的名胜古迹,沿街主要名胜古迹有:李贽故居、德济门遗址、泉州天后宫、泉州市舶司、祖闾苏民居、花桥慈济宫、泉州府文庙、泮宫、泉南基督教堂、钟楼、威远楼等,其中不乏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最新公布的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泉州古城区197个展示点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展示点与这条古街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望:
建成文化休闲旅游街
中山路成功入选中国“十大名街”后,这条古街的功能定位再度引发各界关注,有不少专家和市民建议将中山路打造成为文化休闲旅游街。
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建中研究员建议要以中山路入选“十大名街”为契机,对这条古街的功能定位进行再思考。他认为泉州民居具有极大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建议将中山路与西街片区连成一片进行统一规划,打造成为文化休闲旅游街,将传统老字号、手工艺、地方名小吃等引入这一片区的大街小巷,将泉州南音、传统的闽南戏剧引到古民居展演,与开元寺和东西塔等历史文化古迹交相辉映,逐步将该片区打造成为世界知名文化旅游品牌,吸引海内外旅客。
“周末闲逛中山路是自己最经常的休闲方式,身边许多姐妹也一样对这条老街情有独钟。”市民林小姐建议将中山路逐步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休闲旅游街,让外来的游客来到这里细细品味古城的魅力。 □本报记者陈智勇 实习生陈一妮
13个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示范区授牌
12日,我市正式公布了首批13个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示范区并举行授牌仪式,同时还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泉州古城区197个展示点的部分代表授牌。
据介绍,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首批示范区为:古城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清源山及其周边闽南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鲤城区江南新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丰泽区东海寻埔闽南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晋江市安海—东石—深沪闽南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惠安县惠东闽南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石狮市蚶江—永宁闽南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南安市丰州—官桥—水头—石井闽南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安溪县茶乡闽南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永春县桃城—五里街闽南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德化县瓷都闽南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洛江区罗溪—马甲—河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泉港区山腰—峰尾闽南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
“文化遗产日”活动异彩纷呈
市民冒雨观看民俗表演
“晋水泉山,秀出东南……”12日上午,在市区石笋公园,“欢乐泉州,锦锈山川”——我市2010年“文化遗产日”大型主题活动现场,表演者用闽南话铿锵有力地朗读着《泉郡山川坛赋》,将古代祭天的传统习俗展现出来,吸引了数百市民冒雨到场观看《山川坛礼赞》大型民俗表演。
“鸣锣”、“开道”、“回避”、“肃静”、“威武”……此次大型民俗表演以仿古接官仪式拉开序幕。随后还举行盛大的仿古献礼,极具特色的闽南舞蹈和民俗表演让在场的观众大饱眼福。尽管天空飘着细雨,但观众的热情丝毫没有减弱。
在“文化遗产日”前后,我市还举行“笋江风情,非遗魅力”——大型露天摄影专题展览、“戏苑新苗”——泉州艺校戏曲专业教学汇报演出、泉州市第三次文物普查成果展、“文化遗产在我身边”少儿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和国家“文化遗产日”全国木偶皮影公益演出活动等20项异彩纷呈的活动,让广大市民共享优秀文化最新的发展成果,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