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做好“加减法”让百姓钱袋鼓起来
2012-11-14 09:46 来源: 泉州网党的十八大报告针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首次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指标,“翻一番”的字眼中,体现了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的宗旨。
“翻一番”为民情怀暖人心 泉州做好“加减法”让百姓钱袋鼓起来
党的十八大报告针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首次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指标,“翻一番”的字眼中,包括了建设“幸福中国”内涵,体现了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的宗旨。这一饱含为民情怀、鼓舞人心的目标将如何实现,党的好政策将如何造福千家万户?昨日,记者选取了泉州城乡各一个点实地探访,了解我市这些年来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畅想百姓共享发展红利的幸福未来。
负担做“减法” 收入节节高
昨日下午,在惠安县黄塘镇松溪村蔬菜基地,一台大型播种机正忙碌地来来回回,冬种刚刚开始,这台能干的大家伙一个下午就种了20亩。望着眼前的田园风景,农民陈川林很知足,憧憬着来年粮食的大丰收:满目马铃薯、辣椒、包菜、花菜……
说起这些年的收入情况,老陈感慨良多:多亏了“减负”!“比如今年有一场台风,我有3个大棚受了影响,保险公司赔了我9000元。”老陈说起今年泉州开始试点的蔬菜保险:“经济负担变小了,心理负担也轻了。”
事实上,伴随泉州惠农支农乐章的弹奏,在陈川林的“钱袋子”中,“看天吃饭”的分量日益减少,实实在在的增收更多了。2004年,国家取消农业税的喜讯传出。随后,农机补贴,种粮直补、水稻良种补贴、渔船燃油补贴、能繁母猪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纷沓而来。老陈的感受最鲜明不过:“没了农业税,还有种粮补贴,一年一亩多了80元,这还不包括农机补贴、采用喷灌设施方面的补贴。”
今年前8月,泉州城乡居民收入增幅“跑赢”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和企业利润。去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28703元和10578元,比十年前翻了一番。
数字背后,是党委政府为百姓“减负”付诸的一次次实践。农民之外,去年起,国家将个税起征点提到3500元,明显减轻了工薪阶层负担;为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我省出台十二项金融财税扶持措施,并将减税政策延长到2015年底……让利于民,由此彰显。
保障做“加法” 百姓敢花钱
如果说取消农业税,是广大农民做了从“交皇粮”到“免皇粮”的“减法”,那么如今,城乡居民都拥有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养老保险,就是做了从“免皇粮”到“吃皇粮”的“加法”。
“当然盼着住进新家了。”昨日,在晋江梅岭街道梅青社区,73岁的庄高峰谈及明年有望搬入新家,满眼期待。他告诉记者,晋江万达广场开业,过去自己住的地方建起现代化商场,他和其他的被征迁户都十分拥护,因为政府部门理顺了当中的“利益”关系。
老庄所说的“利益”关系,很大程度与生活保障有关。如今的他,同时享受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和新农保。前者可每月按时领280元,后者每月可领100元。此外,当地还给60岁以上老人每月数百元生活补贴,如此一来,他和老伴两个人每月能领到上千元,这还不包括过渡期政府每个季度打进他账户的租房补贴。
在老庄看来,“钱袋子”要鼓,除了“进”的变多,也要“出”得没有后顾之忧,而社会保障的作用正在于此。大家敢安心花钱,不担心老无所依、因病返贫。
事实上,不单是养老保障做了 “加法”。近年来,我市还逐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每一至两年都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明年开始,泉州人看“门诊”也能报销……正是在做好“减法”的同时,巧做“加法”,才让泉州人的“钱袋子”一年比一年更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