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刺桐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导航 | 新手上路 | 反馈建议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资讯 » 泉州要闻 » 古城韵味 » 110年多次迁址官园旧梦华侨古大厝书声琅琅

110年多次迁址官园旧梦华侨古大厝书声琅琅

2012-11-16 12:53  来源: 东南早报

在泉州五中建校110年的时间里,曾经在泉州市区范围内多次迁址,而曾迁往南安、德化的旧事却少有人知。

在泉州五中建校110年的时间里,曾经在泉州市区范围内多次迁址,而曾迁往南安、德化的旧事却少有人知。
记者采访多位见证当年学校内迁的知情者后得知,1951年因防空备战,当年的五中师生曾内迁至今天的南安梅山新兰村一个学期时间;1938年至1946年,五中师生还曾迁往德化旧孔庙8年。
【南安官园(1951年)】
借古厝为教室 日夜值守水井
泉州五中1953届校友蔡灿津在回忆文章里,提到1951年原省立晋中内迁南安的事,出于防空备战需要,学校决定带学生从当年的泉州府贡院校址,内迁至南安官园。
师生们借用当地华侨大厝而居,厅堂成教室,由于没有课桌和椅子,大家或随身携带小板凳,或就地取材,用红砖与木板搭成简易凳。七八人甚至十几人挤一间宿舍,夜晚只有昏暗的煤油灯照明。
当时老师们教学认真,学生们专心学习,出门在外,大家的心紧紧团结在一起。古厝前有水井,是师生们的生活用水来源,大伙儿日夜轮流看守,年龄大的同学总是争着替小同学值夜。随着局势缓和,内迁官园的师生们一学期后回迁。
“道是官园旧梦,重温伉俪恩情。当年携手忆分明,帘前门外,摄影留真。”学校内迁的特殊经历,在师生们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1988年,跟随学校内迁至南安的政治老师郭养洛重访官园时,填了这首题为《重访官园》的词。今年91岁的郭养洛老人,是原省立晋中内迁南安时期的高中部负责人,时任政治老师,他已过世的老伴任杏芬时任高中部生物老师。他回忆,师生们内迁南安走的是水路,从泉州市区五堡上船,在南安下船后,还要走好长一段路。“老师们每晚必须巡房,是我们把学生从家长身边带出来的,要对他们负责。”
当年官园校址 今梅山新兰村
当年的南安官园校址,就在今日南安梅山新兰村。
日前,记者驱车赶到新兰村,在临近公路的古厝里,68岁的老人陈尹衡说:“没错,这里就是原省立晋中内迁的古厝。”
古厝是陈尹衡的爷爷陈鼎训建造的,在古厝西面,原来还有一座同样规制的古厝,是陈鼎训的二弟建造的。陈鼎训兄弟俩是菲律宾华侨,因想到年迈的父母在南安无人照料,兄弟俩一合计,决定由陈鼎训回国,弟弟则继续在外谋生。几年前,西边的古厝被陈家后人拆除,建起了楼房。
陈尹衡回忆,1951年他7岁。来这儿上课的五中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一下课,常过来抱他、逗他玩。
五中内迁的一个学期里,师生们的生活很艰苦,“大厝里的空房间做宿舍,没有床,大家就打地铺”。两座大厝院落分明,加起来有28个房间,对于内迁的师生们而言却远远不够。陈尹衡指着公路对面的那片稻田告诉记者:“沿着村道往里走,师生们其实还住过其他古厝。”
循着村道走,记者找到了66岁的陈允顺,当年只有5岁的他,对往事的记忆,来自去世不久的父亲口述。
“村道边有七八座古厝,都是当年师生们上课和住宿的地方,加上公路上的那两座,官园的五中内迁旧址有十座左右。”
当年省立晋中师生使用的大厝,是旅居海外的华侨陈荣西后代陆续建造的。陈氏家族因开办侨批局发家,大厝多是燕尾式屋顶,唯独一座“挹青山庄”使用马背式屋顶。“这座大厝建造之初,既是居住之所,也是侨批局。”
当年陈氏家族留在家乡的宗亲很少,建筑庞大、空置房间众多的大厝成了安置内迁师生的不二选择。
如今,新兰村的陈氏红砖古厝群多已翻新,留有当年原貌的古厝,只剩下“挹青山庄”和陈鼎训兄弟的房子。

About QZCT - 网址导航 - 生活服务 - 同城分类 - 开心购物 - 天天特价 - 信息资讯 - 刺桐社区 - 网站地图
QZCT.CN版权所有©2018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闽ICP备110116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