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最后一段石板路松动破损 首次“疗伤”
2012-11-21 10:46 来源: 东南早报市区威远楼前,一块块长约80厘米、厚达20厘米的石板相互拼接,形成一段独具闽南特色的石板路,但因长年车辆碾压,它出现了严重的松动、破损。市政部门组织人员对石板路进行“大手术”。
市区威远楼前,一块块长约80厘米、厚达20厘米的石板相互拼接,形成一段独具闽南特色的石板路,但因长年车辆碾压,它出现了严重的松动、破损。昨天起,为了保住这片市区最后的石板路,市政部门组织人员对石板路进行“大手术”。据悉,这也是这段石板路铺设三四十年以来的首次大范围整修。
局部封闭开挖重铺
“松动厉害的,整片围起来,再把石板一块块挖出来,重新铺设。”市政工作人员介绍,从昨天开始,他们已将威远楼广场前的石板路圈起来,对于地基较软的部分,将铺设一层混凝土垫层,再铺上石板。接下来,再对南侧的路面进行翻修。整个整修面积近300平方米,预计需要20天时间,希望过往车辆、市民尽量慢行。
据悉,威远楼附近的这片石板路修建于上个世纪70年代左右。这一带除了福医大附属二院外,还有小学、中学。而由于公交线路的需要,这里也长期被作为公交始发站点。
在近年的沥青化改造中,由于种种原因,威远楼前的这段石板路被保留下来,但巨大的交通流量显然让石板路不堪重负。据附近居民介绍,由于车辆的不断碾压,该路段路面高低不平,有不少石板已经损坏或松动,石板间还有些大小不一的沟,时不时还冒出一两摊污水。
每年需要多次修补
“对于这段石板路,如果能与周边文物相协调的话,我们也很希望能一起铺上沥青。”该工作人员表示,当年铺设石板路时,交通流量并没像现在这么大,但是近年来,由于私家车数量日增,这段路的情况越来越差。“每年需要多次维护,才能保证路面交通正常,维护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若能改成沥青路面,以现在的施工技术,维护起来也比较方便。”
最后一段石板路承载老泉州记忆
“晴天一身尘,雨天一身泥”是许多老人关于土路的记忆。20世纪初,当时一些主要的道路、街巷,多铺设石板,时间长了,容易凹凸不平,行车颠簸不适。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市区一些道路就开始改铺水泥路,中山路是最早铺设水泥路的路段之一。近年来,随着城市主干道“白改黑”工程的推进,市区绝大多数市政道路已加盖沥青。“水泥路面在城区越来越少了。”市政部门工作人员说,威远楼前这片石板路,加上广场,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左右,可以说是市区最后一段石板路,“这段特殊的路,承载着许多老泉州人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