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人心共创和谐
2007-01-26 21:12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率先将农民工纳入医疗互助体系,力推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文化大餐走进普通百姓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平安泉州”……2006年,泉州全力构建和谐社会,荣获“中国十大和谐城市”称号和中国人居环境奖,和谐成为泉州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强劲动力。
医疗互助:
人人享受“公费医疗”
今日的泉州以更加热情更加包容的姿态迎接着四面八方的创业者。
“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感受到了泉州的兼容并蓄,找到家的归属感。”这阵子,亚伦集团行政部汪加生经理忙着为厂里3000多名外来员工办理职工医疗互助事宜。厂里员工们感叹,“花36元就能享受‘公费医疗’,这样的事以前做梦都想不到”!
泉州让这样的“美梦”成真。2006年,泉州率先将100多万农民工纳入医疗互助对象。凡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所有职工,只需年缴费50元,一年最高可享受3万元互助金;企业职工、外来工、农民工年缴36元,一年最高可享受2万元互助金,住院每天有30元补助。
职工医疗互助只是泉州建立、完善医疗救助体系的一部分。从2004年起,泉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全面铺开。2007年,我市将新增4个试点县(市、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区)覆盖率将达到100%。
城乡统筹:
一加一减助农村起跑
全市191个示范村率先通过实施“五大工程”,点燃全市新农村建设火种。由点到面,我市一步一个脚印地全面推动新农村建设。
2006年,全市减免近90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总额19264万元,17650人获得免费教科书;改造提升一批乡镇卫生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覆盖5个县(市、区)、77个乡镇、1266个建制村,241.48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减负的同时“健骨强身”,去年我市还投入近17亿元“加力”新农村建设。
2006年全市新确认100个农民培训基地,共培训农村劳动力6.52万人,转移就业6.28万人;加大对欠发达和不适应村的帮扶力度,帮扶省、市、县三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64个,投入资金5679万元,帮扶项目372个;加建“造福工程”新居,5151名居住在自然条件恶劣地方的群众搬入新居;加强农村防灾抗灾体系建设,加快建设“晋江西溪流域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区”,全市治理水土流失21.03万亩;新增6200名村级农民技术员、5346名乡村医生、1933名社会治安协管员。
这一“减”一“加”,使泉州新农村建设起跑得更加有劲,城市、乡村“两条腿”往前迈得更加快捷踏实。
文化事业:
百花齐放口味宜人
泉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释放出来的活力,让普通百姓日益享受到高质量的文化生活。2006年,各式各样的文化奇葩在泉州这个多元文化宝库里流光溢彩。
2006年2月12日同一天举行的第五届泉州“海丝”文化节和泉州天后宫建宫810周年纪念大会暨仿古祭妈祖表演活动是去年的首场重头戏。此后的一年,泉州好戏连台:梨园古典剧院的动工,让爱听梨园戏的戏迷们振奋不已;泉州南音、泉州市木偶剧团晋京参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听惯了京剧的北京人连赞“天籁之音”;泉州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活动通过央视国际频道特别节目播出,再一次让海内外观众感受到泉州深厚的文化内涵;国家级专题博物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一开馆,便以其蕴含的独特情缘吸引海内外宾客;首批518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泉州的南音、高甲戏、泉州提线木偶戏、德化瓷烧制技艺等11项入选,再次震撼海内外。
文化事业建设步伐没有停,好消息不断传来:泉州市“十佳魅力乡村”和“十佳古民居”评选揭晓;市“一场一馆”基础工程完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重设目录公布,其中第18项为丝绸之路中国段,泉州列在其中。
平安泉州:
科技铺路“网罗”安全
南安、惠安、安溪、安海……这么多带“安”字的地名,表达了古代人们对平安泉州的渴求,而今日,泉州在全省综治考评连续三年居前列,证明了“平安泉州”建设取得的实效。
“如果不法分子胆敢上门,我们很快就能抓住他。”看着鲤城区浮桥街道王宫社区实时监控摄像的30多个电视屏幕,居委会负责人信心十足。
这一新鲜武器———最先进的“全球眼”网络视频治安管理系统,只是“平安泉州”构筑立体型治安防控网络的一部分。目前,泉州各个小区、市场、超市、大街小巷上空有投资3000多万元设立的1300多个“24小时警察”全天候守护市民安宁。
另外一项高科技也成了平安的“代名词”。“一旦出现危急情况,市110指挥中心可通过遥控使车辆强制熄火。”这幕好像在电影中才能出现的场景在泉州变得寻常不过:泉州继续推动汽车安装gps卫星定位系统,对金融押钞车、高档汽车、出租车、长途货车、警车等车辆进行动态管控。截至目前,全市专用巡逻警车、运钞车、危险物品运输车等4000多部重点车辆安装了gps卫星定位系统。
100多万外来人口带来的治安问题不可避免,而泉州特色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法却“网罗”安全。泉州通过成立非公有制组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组织机构,把平安建设、非公企业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紧密结合,走出一条综治工作新路子。
这仅是“平安泉州”的“冰山一角”。2006年,泉州在打击“两抢一盗”犯罪专项斗争、侦破“两抢一盗”系列案件竞赛活动、公安部外省现场指纹协查会战等活动综合考评成绩名列全省第一,侦破命案、打黑除恶、“追逃”等战绩均位居全省前列。□本报记者王家声廖培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