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刺桐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导航 | 新手上路 | 反馈建议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资讯 » 泉州要闻 » 去年泉州人呼吸的空气达到良好

去年泉州人呼吸的空气达到良好

2007-02-04 20:36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
泉州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纪实

357天,这是泉州人去年一年间可以呼吸到良好以上空气的天数。在一个以工业著称的城市里,这是市民难得的福气。这357天的背后,是政府长达三年多的“创模”努力和整个城市的生态决心。

今日,泉州将从国家环保总局手中接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金色牌匾。从此,对泉州老百姓来说,环保模范城不再是一个理想的状态,而是可以触摸的现实了。

“创模”成效———人与自然共筑友好作用

2007年2月3日,周末的早晨,天气较往常冷了许多,市区五堡社区的陈老伯仍然起了个大早。自从家门口的五堡公园建成之后,陈老伯的退休生活就悄然发生变化———每日的作息习惯中又多了早起到公园里晨练这一“功课”。

与陈老伯一样,公园已成为越来越多泉州人生活空间的一部分。“创模”以来,我市相继建成荷花池绿地、北环城河公园、石笋公园、江滨体育公园、鲤城江滨公园等各具特色的公园、广场绿地,城市公园及广场迅速增至50个,面积多达396.8公顷。步移景换,家似花园,理想的人居环境正化为现实。

内沟河的变样是老百姓最为津津乐道的“创模”实惠。这条28.79公里的城市内河,告别了臭气和蚊蝇滋扰。在日常保洁、定期清淤、绿阴围绕、岸渠功能修复等工程的合力下,内沟河畔已成为居民散步休闲的好去处。

在更广阔的晋江、洛阳江流域生命线上,政府用3亿多元资金抹去385个水污染源点。通过沿江工业污染源达标管理,全市重点监控污染企业按期新建或改造了污染治理设施,还清污染旧账。出台的晋江、洛阳江流域水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计划,使工业、生活、农业、畜禽养殖业等流域污染源得到深入整治。“创模”以来,晋江流域省控断面三类水质达标率达100%,良好水质构筑了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

“创模”特色———治污产业折射示范作用

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全省第一家bot产业化污水处理厂,晋江市立起全省第一个bot形式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石狮市诞生全省第一家bot产业化垃圾焚烧厂……诸多第一的背后,是市委、市政府引进民营资本的成功创举:这种借力民营经济,发展环保设施的做法,告别了大型环保设备需要财政拨款的历史,成为“创模”中的“创新”之举。

另一个富有创造力的工程,是污染集中控制模式的探索与推进。它准确地瞄准了泉州民营经济环保管理的内在要求。污染从分散走入集中,监管得当,则会事半功倍。自1992年建成第一个污染集中控制区———石狮市大堡漂染集控区以来,泉州已建成10个漂染、电镀、制革等集控区,日废水处理能力达17.08万吨,实现了较好的监管效益。

在这样的模式下,全市范围内的生活、工业污染处理能力实现了全面提升,更重要的是一个可持续的治污市场也正悄悄形成。

从2005年开始,泉州启动了区域流域间上下游环保资金补偿机制:每年筹集2000万元,五年筹集1亿元,下游县市补偿上游,以弥补上游为保护水资源而作出的努力。

正是这种在“创模”折射出的泉州特色,让国家环保总局来的专家赞赏有加:泉州在“创模”中摸索出一条“政策指导,市场调节”的环境管理有效途径,包括用经济手段引导民营企业进入集中控制区管理、激励企业自愿参与环境管理、推动流域治理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为我国环境管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全国其他城市中具有较好的示范意义。“创模”活力——独特魅力发挥带动作用

泉州“创模”是泉州人民共同的事业与追求。泉州晚报、东南早报、泉州网、泉州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更是全程追踪、全程纪实、全力引导、共塑意识。

251所绿色学校、93个绿色社区、12户绿色家庭的建立代表着人人关注“创模”、人人参与“创模”的浓厚氛围:“创模”期间,各县(市、区)环境教育普及率均大于80%,市级以上绿色学校以及市直中小学、幼儿园环境教育普及率均达到100%。

从一家一户开始,创模的观念深入人心:最近,丰泽新村的杨女士也多了一门新的家务活。和往年不同,杨女士家中厨房里的垃圾桶不再是一个,而是三个。随着创建省级绿色社区活动的开展,杨女士接受了垃圾分类的新观念,每天都要给垃圾分类。

而在华侨大学环境保护设计研究所所长杨玉杰看来,“创模”带来的不只是水质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政府及相关部门环境保护的意识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而污染企业在强大的舆论氛围的推动下,由原先的可能应付了事,转变为实实在在治理污水、真正达标。因为,企业的污水再偷排,就很难有生存空间。

累计投资达7800多万元的石狮市锦尚工业区污水处理厂,是由工业区内24家染整企业自己集资投建的。企业主联合建污水处理厂?石狮市环保局污管股郭安宁对这件新鲜事作出解释:一方面是降低污水处理成本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环保监察部门执法力度的加大,让企业必须处理达标排放,而周边群众对环境质量的需求也迫使企业必须对污水进行处理。“现在,工业区内另7家企业已提出要将污水接入污水处理厂内处理。”厂长蔡芳星告诉记者。

更长远的构想来自企事业环境法律高级研讨班,授课期间,泉州恒升皮业有限公司的蔡经理带头给市环保局长写信———“没有排污处理能力的违法企业,该关闭的要关闭,这才是解决污染的根本”。与蔡经理一样,参加研讨班的300多位企业家人人都给环保局长发出了一封信,从自身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出发,诚意地提出加强环境管理的金点子。

“创模”载体———和谐社会显现辐射作用

城市的发展是动态的,随着经济、社会和环境建设的不断深入,新情况、新问题会不断出现。在泉州,“创模”已成为推动环保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有力手段,并以其独特魅力逐步显现出巨大的辐射作用。

如今,泉州人把对水的关注从晋江、洛阳江流域延伸进大海。2006年以来,我市投入资金12亿多元开展近海污染整治,综合解决近海污染问题,目前已整治完的许多区域居住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同时,新制定的“创模”持续改进计划,将“创模”的理念向城乡结合部和农村扩展,把环保模范城市环境管理的目标和手段向城镇和工业区延伸,推行重点乡镇环保考核,推进生态乡镇建设,拉长了工业生态链,使城市之间联手在更大范围内发挥各自的特点,形成循环经济网络,并构成大环境生态系统,整体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

在2007年的春天,泉州将在国家环保模范城的基础上,踏着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道路继续前进。□本报记者林志党


About QZCT - 网址导航 - 生活服务 - 同城分类 - 开心购物 - 天天特价 - 信息资讯 - 刺桐社区 - 网站地图
QZCT.CN版权所有©2018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闽ICP备110116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