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暖商品”搅热“冷经济”
2008-02-14 04:02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一个多月以来,持续低温让咱泉州人也寒冷了一把,市民在寒流中度过了鼠年的春节。寒流不仅改变了市民正常的生活,还催活了泉州的“低温经济”。在这气温骤降的日子里,记者调查发现,客流骤增的不光是火锅店、商场、电器城,就连平时招手即停的的士,也不那么容易打了,而干洗店、药店、社区卫生院的“生意”火暴,更是让人意想不到。
1 电暖器年前已脱销
“电取暖器销售火暴,几乎卖断货了。”国美电器田安店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目前,由于天气持续低温,泉州各大商场(店)的取暖器成为抢手货。“本来以为是暖冬,暖家电不好卖,想不到天一冷,这些就卖到脱销了。”这位销售人员称,商场里部分类型的电暖器已只剩下样品,个别品牌的电暖器甚至连样品也都卖掉了。
苏宁电器、中闽百汇等其他商场的情况也很类似。在麦德龙商场里,年轻的王女士正在询问商场工作人员是否还有电暖器。她对记者说,家里有个小宝宝,连续10多天的湿冷天气,衣服换下来都没法晒干,准备买台电取暖器,烘干湿衣服、取暖都很不错,但跑了几家大型商场,都说没货了。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除电暖器成为抢手货外,冷暖空调也颇受市民的青睐。冷暖空调在泉州向来就少有用武之地,因此往年卖场的销售情况往往不如单冷空调,不过近来的情况正发生着变化。记者走访市区各大卖场时发现,制冷又制热的空调销售势头有所增强。
与大商场家用电取暖器热销一样,超市里那些单价低、实用性强的特色产品——热水袋,也受到不少市民追捧。“像热水袋这类低价位的商品,只能用热销来形容,具体卖出去多少一下子没法统计。”新华都商场的一位营业员如是说。
2 火锅成市民年节“主食”
天冷火锅旺,火锅店仿佛是天气变化的“预警器”。“走,吃火锅去!”新春佳节,寒风飕飕,人们更乐意邀上亲朋好友围围炉,涮涮肉,聊聊天,好不自在。特别是在夜里,市区不少火锅店总是热气腾腾,人头攒动,成了新春一道火热风景线。
采访中,不少火锅店的老板称,鼠年春节受天气影响交通受阻,很多外来工都留在泉州过年,因此生意也比往年春节更红火,连大年三十晚上都有很多家庭到店里围炉;大年初一、初二、初三的生意更是一天比一天火。市区六灌路一家火锅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店初三才恢复营业,头两天人还少,初五就基本上客满了。“如果继续冷下去,生意还会更好。”
“天冷了,来吃火锅的市民就多;吃火锅的市民多了,就一定是天冷了,这已成了规律!”市区一家火锅连锁店的老板陈先生认为,近期火锅消费上升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消费需求。火锅属于增热饮食,天气寒冷,大家围坐在火锅周围,不仅增添热闹气氛,而且,更有暖意;二是价格比较适中。普通火锅消费多在200元左右,适合大众消费水平。同时,一些火锅店也将海鲜、菌类产品融合到涮品里面,给消费者增加了选择空间,提高了饮食的质量。三是消费观念。许多消费者都有冬季进补的消费观念,认为多食用羊肉可以起到进补的作用,因此极具泉州特色的狗、羊、兔等火锅料最受市民青睐。
此外,许多市民还在家里煮火锅,于是,市场的火锅底料和煮火锅的食品也卖得火暴。记者昨日走访几个超市时发现,火锅食品销量特别大。正在一家生鲜超市选购食品的市民陈阿姨表示,天冷吃火锅可以暖身。“天气冷了,菜做好没多久就凉了,所以干脆都吃火锅,或者其他菜照做,把火锅当作汤,所以光煮火锅的火锅料和海鲜我就买了不少。”她开心地说。另外,超市销售人员也透露,今年春节期间店里的火锅食品和汤底配料的销量比往年多两成以上。
不过,有关专家也提醒消费者,过多食用火锅容易引起中毒现象,而且,还容易让人“上火”,所以,火锅虽然好吃,消费也要适度。
3 棉服年前热到年后宠物服装卖得也不错
猪年的冬天冷得有点晚,不少市民本不打算添置新的冬衣,但没想到临近年关赶上持续一个多月的低温天气,耐不住寒冷的市民纷纷到服饰店里为自己和家人购买冬衣。
市区津淮街一家内衣店老板李女士告诉记者,1月1日之前天气一直不太冷,店里一些较薄的保暖内衣卖得还行,其他的就不行了,不少新款加厚的都没上架。但自从1月12日泉州大幅度降温之后,生意就一直很火红。据李女士透露,仅春节前半个月的营业额就相当于前一个月的营业额。
其他出售羽绒服、手套、围巾等物品的商店里生意也是很火暴,天气越冷光顾的人越多。中山路一家服装店的老板介绍说:“这两年冬天都比较暖,我们绒衣、羊毛衫的生意也受影响,但这段时间持续低温,不少市民都来买厚实保暖的衣服,有时候我们都忙不过来。一直到年后,还不断有顾客指名要买厚衣服。”
不光如此,宠物店里的宠物服装也卖得相当的火,宠物时装的价格也普遍上涨了不少。记者的朋友李小姐为自己的爱犬买了一件风衣和一件毛衣,花了60块钱,“涨价了,这在平时,40元就能买到。”李小姐说。
4 干洗店大发“天气财”
在市区一家银行上班的张小姐告诉记者,因为这段时间连续的阴雨天气,洗了的衣服晾在阳台已经两个星期了,还没干。“天气太冷洗衣服也晾不干,只好拿去干洗。”张小姐说,近期她光干洗衣服的钱就已经花了一百多块了。
记者随后在圣湖小区某干洗店内看到,店铺顶上密密麻麻地挂着市民拿来干洗的衣服。因为衣服太多,有客人来领衣服的时候,经常要找好几分钟才找到。老板娘介绍,春节前后的这段时间,天气比较冷,人们就会有很多厚衣服需要干洗,近段时间又是阴雨连绵,许多衣服洗了干不了,市民也只好拿来干洗。
5 寒风中打车实在难
寒气逼人,出门就乘坐出租车的市民也明显增多。前日中午,记者在丰泽街打的,平时招手即停的出租车,等候了10多分钟仍没打到,看见来来往往的出租车都是车车满载。据出租车司机张师傅介绍,因为天气冷,很多市民出门都不愿意自己开摩托车或者骑自行车,所以,这几日出租车的上座率几乎达到100%,很少跑空。
6 药店、社区门诊“生意”火
天气转冷甚至还带动了药店的生意,这些天买冬令滋补品的消费者大大增加了。
人参、鹿茸、虫草等滋补品虽然价格不菲,但买的人还是很多。“天气冷,买点滋补品御寒。”成为不少市民的想法。
来自各大医院的就诊情况显示,天气骤冷,患流感、咽喉炎、胃肠疾病的市民突然增多。在云谷社区诊所里,记者每次路过,都见到门诊部坐满了打吊针的老人和小孩。
7 出游热情被浇灭 冬日温泉受追捧
市民小陈刚举行婚礼,计划带新婚妻子去北京、大连等几个城市走走,无奈天气恶劣,道路不畅被迫取消计划。往年春节黄金周,正是一些市民北上旅游看冰雪的旺季,但今冬由于南方大面积风雪寒冻、交通不畅等原因,我市一大批计划北上旅游的市民热情已被浇灭。
业内人士说:“今年对旅行社来讲影响非常大,因为大半个中国都在下雪凝冻,高速公路封了,机场封闭了,火车也晚点,国内北上的团队基本上都取消了,惟一不受影响的就是海南。”
但寒冷的天气并没有阻碍泉州人出游的热情。“天气冷了,到周边温泉景区去泡个热乎乎的澡吧!”由于大雪封路,回不了家过年的廖先生在春节假期里召集了一群也不回家过年的朋友一起去厦门日月谷泡温泉。廖先生表示,泉州距离厦门很近,去厦门泡泡温泉既可当作一次旅游,又可以达到休闲、放松的效果。“并且和朋友一起也可以享受友情,免受想家之苦。”廖先生说。
记者手记
都该学学气象经济
其实,这些市场现象的背后是气象经济。西方经济学中著名的“德尔菲定律”曾对气象经济做过经典阐述:商家在气象上的投入产出比大约为1∶98,即投入1元就有可能得到98元的回报。受“德尔菲定律”影响,如今许多发达国家的气象信息服务不仅日趋多元,还逐渐形成了产业,并衍生出了“空调指数”“冰淇淋指数”“泳装指数”等跟气象有关的经济指标。例如德国有著名的“啤酒指数”:每当该国平均气温超过22摄氏度时,啤酒就开始畅销,在此基础上气温每上升一摄氏度,啤酒平均每天便会多销230万瓶。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人们认知度的提高,气象已不再是过去简单的天气预报,气象经济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随时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经济学界有“一度效应”说法,也就是气温发生1℃变化,商品的销量就会随之发生较大改变。“气象经济就像徘徊在家门口的财神,谁早日引入,谁就获益良多。”市气象部门有关人士表示,除了商家要学会在气象信息面前做出应对外,消费者也不妨学学这门功课,受益是明显的,例如现在去买螃蟹或是冬装,就比节前要实惠。
□本组文字:记者苏智峰 图片: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