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茶企探索农残控制新模式
2008-02-27 17:35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日前,针对茶叶生产的一种管理新模式——联作制协议基地管理模式,在安溪诞生并取得初步成效,提高了泉州茶叶的出口能力。该模式被福建检验检疫局总结为专项整治中值得推广的出口食品源头管理的五种模式之一。
近年来,日本等主要进口国对茶叶卫生安全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于2006年实施“肯定列表”制度,增加对茶叶的农残限量设定,对检验检疫部门的把关提出了新挑战。为此,泉州检验检疫局与安溪县有关部门密切协作,积极开展出口茶叶基地的备案工作。至去年7月份,泉州检验检疫局辖区共有备案基地49个,占地5万多亩,主要种植黄金桂、本山、水仙、毛蟹、铁观音等茶叶品种。
目前,出口茶叶备案基地主要有自有茶园基地、合作茶园基地、协议(合同)茶园基地三种形式。其中,出口企业对自有基地和合作基地的管理比较到位,但产量和质量难以满足出口企业的要求。其中,在泉州已备案的基地中,协议基地31个,占多数,系由当地各户茶农的茶园组成,各茶农与出口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后,出口公司指导茶农管理茶园,茶叶初加工则由茶农在各自家中完成。由于各茶农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以及对安全意识不一样,操作水平有差异,成为茶叶农残控制的难点。
为帮助出口企业规范对协议备案基地的管理,泉州检验检疫局与安溪天龙农业综合开发公司合作制定了一套管理模式——联作制协议基地管理模式,区域内协议农户采取“自愿组合、相互监督、捆绑签约”的小组联合作业模式,5-12户自愿结合成一个小组,以小组名义与公司签订合作合同,小组内部茶农间相互监督用药情况。该模式对11个方面作明确规定,最终使整个基地的茶叶农残符合出口企业要求,收到良好效果。
据介绍,该模式把整个基地分散的茶园紧密地联系起来,确保了基地的农事活动基本一致,有效地规范用药,提高了农药残留控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