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农业依靠科技破解难题挥
2008-04-08 20:46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在逐渐告别“靠天吃饭”的农耕时代后,如今的泉州农业更加倚仗科技来应对土地紧张、物价上涨等带来的难题。靠着榜样的示范效应,农业现代化的理念迅速从各地政府部门管理人员蔓延到种粮大户、养殖专业户,再到普通农民。
良种良法破解耕地困境
工业化进程带来了城市土地资源的紧张。如何保证农业和粮食生产实现既定目标?我市在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全市今年粮食播种面积281万亩的基础上,提出向科技要产量、向亩产要总产的发展方向,以高产优质提高有限土地资源的产出率。
一些示范片的经验能够说明科学种田的力量:超级稻平均亩产较普通水稻增加5%—10%,示范片平均亩产可增加15%—20%。南安市罗东镇埔心村的种粮户黄元兴从去年开始种植超级稻,“田地管理得好,10担收成可以赚5担”。据悉,全市今年计划推广超级稻品种38万亩,建立中心示范片3万亩,投入资金20万元重点建立核心示范片3000亩。此外,全市还计划示范推广脱毒甘薯22万亩、脱毒马铃薯17万亩。
种植良法是我市农业发展需求突破的另一“利器”。马铃薯免耕覆草栽培、水稻免耕种植、直播种植等新技术的推广,节省了时间成本。测土配方施肥成果为每块土地“定制”施肥配方……随着农业“五新”技术的推广,我市粮食增产技术的普及率和到位率正逐步提升。
科学研判应对市场波动
去年冬季以来,受国际化肥价格和原辅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国内化肥市场呈现“价格高、货源紧、变数多、风险大”的特点,给化肥冬储带来了困难。
“科学分析市场变动,提早落实化肥储备,让我们在化肥市场上打了一次漂亮的‘伏击战’。”惠安县供销社负责人介绍了他们的应对措施。去年八九月间,该县曾深入农业地区和农户摸清化肥需求,编制全年化肥进货计划。同时走访了化肥生产厂家及批发企业,了解货源及生产情况,加强市场调查预测。针对去年9月份小化肥碳铵和磷肥价位低、运价便宜的有利时机,该县及时下发化肥冬储的指导性意见,克服难以取得信贷支持的困难,自筹资金储备化肥。截至2008年2月底,该县已储备化肥12500多吨,完成市计委下达的冬储任务的125%。这样的冬储优势让该县有了大气魄,今春小化肥实行零售指导价,让利化肥达8000多吨,让利金额40多万元,全县农民真正享受到了实惠。
市场调研、科学分析、果断决策盘活了我市农资供应服务工作。至今年2月底,全市供销系统共储备各种化肥89199吨,超额完成市计委下达的任务,有效化解了今年化肥价格不断上涨对农资市场的影响,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特色种养业开辟新天地
国际原油价格居高不下,出海捕捞的渔民感觉到了成本的压力。另一方面,由于渔业资源的限制,不少渔民不得不到更远的海域捕捞,风险和成本同时加大。对于如何改变渔业“靠天吃饭”的状况、应对成本上升压力的难题,我市给出的解答是:大力推进浅海开发,促进渔业向特色水产养殖业和水产精深加工业转变。
在惠安县山霞友兴鲍鱼场里,鲍鱼和刺参共处一室,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提高了产量。更多科技推广成果的运用,使得我市特色水产养殖业改变了养殖品种单一和资源浪费的现象,许多地方实行混养、套养模式,提高养殖效益。2007年,我市渔业总产值64.2亿元,比增12.6%,占全市大农业经济比重的32.3%。渔民人均纯收入7655元,比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400多元。
包括猪肉、农产品在内的物价上涨对特色农业来说并不是个坏消息。“品牌+技术”模式成为我市特色农产品提高附加值、提高价格的底气。茶叶、龙眼、芦柑等大宗农产品的深加工,提升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德化黑鸡”、“丽佳鸭”是畜禽养殖业品牌建设的“先行者”。特色农业正成为农民增收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