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未来泉州城市蓝图
2008-04-26 04:14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发展目标:打造海峡西岸中心城市
●经济发展目标
到2010年,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规划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6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900美元。
到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规划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6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1000美元,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指标基本达到现代化的目标要求。
●人口规模
至2010年规划范围内总人口577万左右,其中城镇人口360万左右;至2020年总人口650万左右,其中城镇人口490万左右。
●用地规模
远期规模为规划期内城市建设用地584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19.1平方米。远景发展规模按城市人口680万人控制,城市建设用地约680平方公里。
●空间发展战略
《总体规划》提出,在空间发展战略上,一要强化通道,通厦联湄,疏通区域通道。促进城市更大程度融入区域,形成良好的竞争与合作态势;联系厦门,作为泉州对接国际的重要途径;联系莆田,推动湄洲湾在东南沿海的崛起;同时通过打通区域通道,促进南岸原料产业向北岸转移,逐步形成南北分工的产业格局。
二要构建核心,整合泉州湾,建设区域中心。提升泉州湾核心地区的区域地位,构建面向区域、高水准的城市服务平台,落实“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
三要优化分区,优南强北,谋求均衡发展。促进泉州东北部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空间,缓解晋江南岸土地资源紧张的局面,对南北经济分区采取不同的政策引导。
四要控制滨海,着眼未来,预留战略性资源。从满足地区的长远发展需求出发,为承接未来发展机遇预留战略性土地资源,有效控制目前泉州沿海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空间布局:“一湾两翼三带”根据泉州地理、经济、人口和城市发展现状等情况,《总体规划》提出了“一湾两翼三带”的总体空间布局结构。
●一湾:整合强化的核心
构成主体以泉州、晋江和石狮主城区为主。
发展定位:城市职能培育的主要地区,提升区域地位的战略核心。依托环泉州湾区位和环境优势和发展基础,发挥泉州主城区、晋江和石狮的特色优势,联合培育面向区域的服务大平台。
泉州主城区作为整个城市的行政、文化和商业中心;晋江进一步打造全国性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区域性的商贸、金融和产业服务中心;石狮强化以纺织服装产业为特色的专业化会展、流通中心和工贸基地,共同构筑服务和辐射带动全市、全省乃至更大地域范围的区域性服务中心。
●两翼:面向区域的支点
环湄洲湾南岸地区的构成主体以惠安、泉港为主。其发展定位为形成区域性石化产业、原料产业基地,作为城市新的经济增长极和未来对接湄洲湾的战略前沿地区。
环围头湾地区的构成主体以安海、水头为中心,整合周边城镇组团。其发展定位为泉州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的主要组成部分,构筑泉厦、泉台合作大平台的战略前沿地区。
●三带:支撑带动的纽带
战略提升带:依托高速公路、区域中通道,连接主要集中建设的组团,作为培育区域服务职能的空间载体。
战略预留带:局部利用沿海大通道,形成居住、旅游功能发展带,同时作为城市远景拓展的主要空间。
战略辐射带:利用泉三高速公路以及规划确定的其他西向快速路、主干路,形成面向内陆山区的辐射带动发展带。未来随着海西中心城市的发展,可以进一步发挥泉州对福建省三明等西部山区,乃至省内外的支撑带动作用。功能组团:构建组合型中心区《总体规划》在功能组团布局上将构建一个组合型中心区,发展三大门户型次区域,并培育三类城镇组团。
●构建一个组合型中心区
环泉州湾组合城区。其战略重点是利用转型契机,建设泉州湾新中心;空间模式为圈层拓展,轴向辐射。通过横向联系的圈层式服务设施,强化公共职能的整合与集聚;通过纵向拓展轴线组织,发挥中心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整体发展格局形成。
●发展三大门户型次区域
南部门户———安海水头城镇组合,向南对接厦门、珠三角,为将来对接台湾预留充分的战略用地。
北部门户———惠安新城。惠安新城和泉港新城将向北对接联系莆田、福州乃至长三角地区。
西部门户———南安城区,形成向西辐射、带动内陆的重要门户。
●培育三类城镇组团
综合型城镇组团:主要包括由泉州主城区中心片区、晋江片区和石狮片区共同构成的环泉州湾组合城市,环湄洲湾地区以惠安片区、泉港片区为主体,在环围头湾地区以安海水头组合城市为主体,以及作为西部重要支点的南安片区等。
产业型城镇组团:主要包括环围头湾地区的官桥-内坑-磁灶城镇组团,环湄洲湾地区的泉港北片区和泉惠片区。
特色型城镇组团:主要包括崇武组团、石狮东部组团、晋南组团(金井、英林、深沪、龙湖)、东石-石井组团和洛江北部组团(河市、双阳、马甲)、洪濑组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