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刺桐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导航 | 新手上路 | 反馈建议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资讯 » 泉州要闻 » 泉州古建筑中的“抗震”明星

泉州古建筑中的“抗震”明星

2008-05-15 20:04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
泉州地区有一些经历过历史上大地震考验的古建筑,如开元寺东、西两座古塔、洛阳桥等。另外,古代闽南建筑中“出砖入石”结构也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

东西塔

东西塔高度分别为48米和44米,为五层仿木楼阁式石结构,建于700多年前,经历过1604年泉州外海8级大地震的考验,完好保存至今。

专家们通过研究这些典型结构的抗震性能后认为,石结构虽然延性差,质量差且抗剪、抗弯强度均较低,在多数情况下震害要比其他结构重,然而如果能从场址的选择、结构设计、材料强度、施工质量等方面保证结构抗震的有关因素,则提高石结构的抗震能力,使其在地震中经受住考验或减少震灾损失也是可能的。

安平桥

“天下无桥长此桥”。始建于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的福建泉州安平桥,桥长2公里以上,保持了八百年之久的全国桥梁长度“冠军”。经历了强震、台风暴雨的冲击,尤其经历1604年泉州湾外8级特大地震的考验,虽有修葺,仍基本保持原貌。

其抗震能力之强主要是桥基填砌采用“筏形基础”。现存桥墩三百余座,分有长方形和一头尖一头平的半船形和双头尖的船形墩三种,分别筑于非水深急流、最高潮水位之上与高潮水位之下地段,可见,当时就能巧妙运用潮汐涨落规律,区别不同部位采取形态各异的桥墩结构,以缓和海潮冲击。

“出砖入石”结构

在闽南地区,到处可见到一些石结构古建筑、古民房采用“出砖入石”的墙体结构。“出砖入石”实质上就是填充墙与抗剪墙,厚度在五十公分左右,用残砖碎石丁顺砌成,内纳以灰土充实,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在建筑材料局限的古代,这类墙体的出现,是劳动人民就地取材在建筑上别具一格的创造。


About QZCT - 网址导航 - 生活服务 - 同城分类 - 开心购物 - 天天特价 - 信息资讯 - 刺桐社区 - 网站地图
QZCT.CN版权所有©2018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闽ICP备110116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