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泉州从点滴做起
2008-06-05 03:09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而在石狮永宁镇前埔村,标准厂房已经拥有看得见的好处。在赢得了企业的青睐后,村民们集资建设的标准厂房一年能分到130多万元的红利收入。
从多年前的土地招商变为如今的标准厂房招商,泉州在不经意间跨出了土地集约化的一大步。而在更广的领域,我们可以通过对待一亩地、一度电、一滴水甚至一块边角料的变化,看见泉州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道路上的不懈努力。
一亩地:“亩产量”垒起入园门槛
尽管陈老板已经把一只脚迈进了南安滨江汽配基地,但还是被请出了园区大门。和他同病相怜的还有另外五家企业的老板。由于无法达到每亩投资规模必须在5000万元以上,年均每亩纳税必须在10万元以上的要求,6家企业成为首批被南安滨江汽配基地淘汰的对象。
过去被人民津津乐道的农业“亩产量”,如今正演化为泉州的工业入园门槛。在泉州各地新建的工业园区,几乎处处都有一张看不见的“亩产效益榜”,即便是已经有六七年历史的老工业区晋江经济开发区,每亩10万元的税收贡献园区是土地使用权的“敲门砖”,投产三年后如未达到这一标准,业主将补交本项目土地差价。
寸土寸金的用地方法,带来了标准厂房的空前热潮。截至去年12月,全市累计批准工业标准化厂房用地面积3254亩,已开发土地面积2473亩,已建成标准化厂房108.3万平方米,引进企业155家,投产110家。建设标准厂房已经成为我市解决中小企业发展用地的重要途径,其中不少已经发展为西裤、内衣、鞋业等专业基地标准厂房。
一滴水:“节水术”带动全民节能
在参与省市锅炉节能示范工程的凌峰、建明等7家漂染企业眼里,每一滴水都弥足珍贵。通过回收利用蒸汽凝结水,7家企业一年节约标煤近1万吨,实现了投入60多万元技改,产生约600万元的节能效益的行业奇迹。
工业节水版图的一角尚不能诠释泉州的节水理念。在市区60多家宾馆、酒店里,节水龙头、节水马桶等设施是其中的必备品。若按每家节约用水3万吨计算,该行业即可节约用水近200万吨。如今,借着我市列入“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的东风,泉州正大力推广高科技节能洗车设备,将直射的水枪换成喷雾状,既能节约用水,也能减少污水排放。另外,市民每月生活用水也有了“紧箍咒”,如果超过定量,最多要按基础水价的2倍付费。到了2010年,泉州力争全部使用节水型器具。
一块边角料:“废弃物”变身“金元宝”
通常,长方形的eva(发泡鞋材)原材料,根据模型裁出鞋底状的模型,往往造成高达40%%的浪费率。但经过惠安一家鞋材企业的巧手,利用设备及模具的技术突破,原先长方形的原材料被制作成与鞋底尺寸相近的鞋形。其二次加工所裁剩的边角材料只占总用料的3%%,节约了约37%%的成本。
在南安,这样的创新例子被应用到石材边角料和石粉的利用领域。通过最新循环技术,“边角料”幻化成精美的马赛克拼图和水刀拼图,每平方米可卖到千元以上。大量废弃石粉成为天然石漆和混凝土砌块的主原料,其中,福建国能的石粉利用项目将建成年产20万立方米石粉加气混凝土砌块和年产1亿块蒸压砖的生产线各一条,每年可消化石粉30万至50万吨,成为福建乃至全国循环经济的典范工程。
从珍惜每一块边角料开始,泉州在新型工业化上的点滴努力已经延伸到电子、石化、食品、纺织、陶瓷等新老产业的各个角落,并将遍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