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区13条路要铺平翻新
2008-06-12 07:16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市区坑坑洼洼的路面,使市民开车不顺畅、骑自行车像跳迪斯科、走路一不小心就可能崴到脚……不过,这一切在9月30日前将得到改善。记者获悉,市区13条道路路面将“旧貌换新颜”,在水泥路面上加铺一层沥青混凝土,这样道路就更好走了。
据介绍,此次泉州市将花近千万元对较多外观存在问题的路面进行改造,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这13条道路分别是:打锡街、九一街、丰泽街(温陵路至田安路、刺桐路至坪山路)、百源路、田安路(东湖街至湖心街)、堤后路(笋浯溪临漳水闸至新门街)、义全街、刺桐东路(丰泽街至东湖街)、刺桐西路(泉秀街至宝洲街)、丁荣路(泉州大桥接线至匹克鞋店)、泉秀街城雕环岛、泉州大桥东侧接线、新华北路。其中改造涉及机动车道10万多平方米,非机动车道近2万平方米。按照计划,6月15日至7月15日,将进行施工招投标及施工前期准备。从7月15日起项目开始施工,至9月30日之前,这13条(段)道路将全部施工完毕。
记者了解到,泉州市区道路大多于上世纪90年代建设,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因为当时施工工艺较为落后,再加上经过十多年的运行,现大部分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表面剥落,露骨,板块横、纵向裂缝,纵缝开裂,板块边缘掉角等问题,如打锡街、九一街、丰泽街等,不仅影响行车的舒适性,更影响市容市貌。再比如,1992年施工的刺桐东路(丰泽街至东湖街、田淮渠桥两侧),现在的水泥路面已出现不均匀、下沉,纵、横裂缝也很多。刺桐西路(泉秀街至宝洲街、田淮渠桥两侧)的路基严重下沉,板块错缝严重,裂缝也多;泉秀街城雕环岛也是“千疮百孔”,路基也出现严重下沉,损坏特别严重。
采用沥青路面有何好处呢?据有关人士介绍,日常养护维修常采用整体翻修,有时也采用加铺面层的处理办法。但是如果要进行整体翻修,市区13条路涉及面广,施工周期长,工作量大,对交通及周边影响较大;而加铺面层施工周期短,对交通及周边影响较小。早在1998年,市政公用事业局对少林路西段表层大面积剥落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加铺沥青处理,效果不错;今年初又对中山南路水泥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其施工进度、平整度及行车舒适性有目共睹,群众较为满意。而且沥青混凝土有防水、耐磨、降低噪音、传递荷载等特点,如果把水泥路面全部改造,加铺沥青路面,将大大减少路面的噪音,又比较好走,方便市民出行。
这些路面将如何改造?据专业人士介绍,加铺层结构厚度将按照《城市道路养护技术规程》相关规定、参照其他城市的做法,结合以往的经验,改造建议主干道机动车道结构层总厚7厘米,采用4厘米厚普通沥青混凝土(底层)加上3厘米厚改性沥青混凝土(面层);次干道机动车道及主干道非机动车道采用5厘米厚改性沥青混凝土。加铺层施工工序是,主干道机动车道:检查井、雨水口高程调整——交通护栏拆除——水泥混凝土表面铣刨(光滑部位)——喷粘层油——普通沥青混凝土底层——喷透层油——改性沥青混凝土面层——交通标线——交通护栏安装。次干道机动车道及主干道非机动车道:检查井、雨水口高程调整——水泥混凝土表面铣刨(光滑部位)——喷粘层油——改性沥青混凝土面层——交通标线——交通护栏安装。破损严重的水泥混凝土路面需按原结构层厚度进行改造翻修。部分路段破、旧路缘石更换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