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鞋业探寻成本解压良方
2008-06-25 23:18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2008年奥运会给民营经济界带来了强劲的助推力,体育用品行业对这一年的受惠期待相当高,以生产运动鞋为主的泉州制鞋业自然也对2008年寄予厚望。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进入2008年后,石油、原材料、工人工资等成本不断攀升,各地鞋业面临空前的成本压力。
与此同时,制鞋产业的外贸环境同样不容乐观。在美元持续贬值的背景下,欧盟可能延长“反倾销”措施执行期限,国外技术壁垒的限制一再出新或提高,让内外销比例约各占一半的泉州鞋业迎来发展关口。
这不是最好的年代,也不是最坏的年代,走到产业调整升级关口前的泉州鞋业,要如何化解成本压力?外销市场的阻力如何应对?产业升级的大道上,企业应如何联合发展?
为解开当前的种种困惑,找出发展良方,本月21日,由泉州市鞋业商会组织的“泉州鞋业产业升级研讨会”在泉州举行,来自产业链上下游的泉州制鞋企业及关联企业聚在一起,就目前成本上涨的深层次原因及化解办法,作深入分析与交流,并就未来企业应如何找准定位迎接新的挑战展开讨论。
[上篇]
压力考验
国际油价的不断攀升,带来橡胶行业材料成本的上扬,于是制鞋行业各种原辅材料价格出现大比例的上涨幅度,态势不容乐观。这个涨幅已高于代工外销企业平均10%%的毛利率。一场成本压力的大考验来临了。三大因素拉动成本飙升
华翔化工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华壁琳认为,原油价格飙升,是原材料成本涨价的因素之一,另外,最近一些上游企业关闭导致供需平衡被打破也是因素之一。他说,目前由于受北京奥运会因素的带动,有关方面对环保越来越重视,规模小的违规企业被要求关闭。特别是北京、山东、河北、河南的众多小化工企业关闭,造成了市场供需平衡改变,间接影响到化工原材料的价格。华壁琳预测,这种供需不平衡关系可能会在北京奥运会后恢复正常。
他认为,由于化工原材料的涨价是供需不平衡造成的,对行业的长期影响不是很大,而鞋底主材料橡胶的涨价对鞋成本的影响却比较大。
对于供需平衡的因素,盛达鞋业有限公司邱阳有另一番解释。他举例说,近期国内石油涨价后,对国际油价形成冲击,就是因为市场预期涨价将导致需求的减少,当供大需少时,市场价格自然会下降,而目前鞋材企业成本压力也有市场供需因素在起作用。他说:“国内的鞋厂越来越多,而越南、孟加拉等国家也新建立了很多鞋厂,在国际市场需求量不大的情况下,客户压低价格,你这个价格不做别人也会做,就导致了企业只能是‘出血’,没钱赚。”
除供需不平衡和原油价格这两方面因素外,部分企业认为,还有第三个因素在拉动制鞋成本飙升,即企业间对劳工的互相“挖墙脚”行为及劳工流动过多。福时来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丁诗水认为,如何避免企业间的恶性挖人事件是一大问题。
“现在工人有‘走一圈变一万’的不正常跳槽现象,企业员工间不正常的频繁流动,无形中增加了很大的成本。只要大家能避免企业间劳工‘不健康’跳槽的问题,一年下来可省几个亿。其实我们的优势就是劳工的优势,但劳工机制调整了,成本无形中也增加了。”他说。
国辉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国斯认为,其实可用的人才很多,使用的方式也很多,企业可以多渠道、多种方式地培养人才。“比如在设计人才方面,我们就联合国内几所高校,招了很多新的设计人才,他们上手也很快。”丁国斯认为,恶意挖人会形成工价的虚高,企业可多尝试新方法,不必花30万元、50万元去挖人。
鞋底原材料价格上涨
原材料价格上涨,让产业链中间环节的鞋材企业压力较大。有鞋材企业感叹亏损,目前采取的办法只能是把产量降低,少接单就少做,等待环境改善后的机会。
主要生产鞋底的泉州鑫泰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天赐算了一笔账,举了橡胶鞋底主原材料的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的例子说,一双鞋要涨十几元成本。而除了成本看涨外,部分企业关门,导致企业欠款要不回来,是鞋材厂发展的又一忧患。
吴天赐表示,眼前只有尽量从管理上节流,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同时寄希望于对成品鞋厂适当提价以获得补偿。
[中篇]
解压求索
行业发展规律是既定的,原材料涨价和发展环境变迁给产业内每家企业都带来压力,因此企业竞争的关键在于如何去发现价值。外销市场难以化解压力
面对产业链中间环节提价的呼声,成品鞋厂家介绍了涨价压力难以消化、转嫁的为难处境。
晋江世通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友义认为,这个产业的发展,与国际大环境和国内宏观调控等方面有关。他说,鞋材如果提价,成鞋厂家却找不到转移压力的出口,那对外销企业来说,也将造成经营困难。他举例说,今年初,原材料涨价导致国内一些生产商向沃尔玛等国外采购商提出提价要求,但沃尔玛方面明确表示不涨价。
“加上美元贬值影响的因素,外销市场‘美线’的衰退是明显的,而‘欧线’同样不容乐观。”他说,据欧洲客商介绍,欧洲人现在两大消费是穿和吃,而两样之中,首选的是照顾自己的肚皮,因此,在供需关系上,“欧线”市场对于穿的要求不会马上改变。
优胜劣汰调整产生出路
造成眼前的行业困境,原材料涨价是一方面,行业发展规律下的调整又是另一方面——不少企业支持同样的观点。
宝飘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海庭认为,企业的原材料涨价并不可怕,怕的是在未来的竞争中,企业找不到核心竞争优势。他说,现在原油的涨价是全球性的,并非地方性或单行业性的,这个市场每天都在竞争,大环境的变化总是有起有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如何节能减排、降低内耗是一大关键。
“世界是公平的,压力大家都一样,各领域都有涨价的情况,关键在于企业如何去发现价值。不少企业是技术没有提高,成本却提高了。”他说。
“我们的产业发展了20多年,如今遇到产业升级的调整时期,这是产业发展的规律,产业其实没有走下坡,压力的困境其实也在考验着企业的韧劲,企业无论是商业运作还是品牌运作,如何在未来找准定位,在政府提倡的总部经济战略实施中去提升是关键!”丁国斯说。
惠安盛达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邱昭阳认为,在行业的低谷时期,淘汰不好的,重新再来,不一定是坏事。“行业发展规律不是我们想怎样就怎样的,现实只能是按行业的规律优胜劣汰。从行业的角度来说,市场在调整,就看大家如何保护好自己了。”
“这是整个中国甚至是全球的气候,大家都是这样一个行情。从产业整合来讲,该精简的就精简。”福时来丁诗水支持产业内部优胜劣汰的观点。
[下篇]
良方考量
在这次泉州鞋业产业升级研讨会上,呼声最高的另一个重要议题,便是泉州制鞋企业间的强强联合。
这种联合,并不是企业间的直接收购或兼并,而是诸如企业联合在海外设立销售分公司、大额订单整合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共同消化成本、抱团应对风险等。设立海外分公司减中间贸易费用
晋江市世通鞋业有限公司是晋江陈埭一家出口型制鞋企业。“目前我们的成品鞋主要出口到北美、欧洲、南美等世界许多区域的几十个国家,是一家百分之百的出口型企业。我们外贸订单中60%%是外贸的中转订单,40%%是公司自己长年积累的国外客户订单。尽管我们也有直接外贸客户,但若要到海外直接设立销售分公司,在资金实力、技术、法律支持等方面仍存在一定难度。”该公司董事长丁友义介绍说。
邱昭阳喜欢实地考察海外市场,对目前国外整体销售环境有较深刻的认识。“中国许多周边国家像越南、孟加拉等,最近几年制鞋厂的数量一直在增加。全世界对鞋的需求增长其实是有限制的,同样是鞋的订单,如果我们不做,国内其他地区像浙江等省份也可以做,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可以做。如果仅仅是按照传统的销售模式去经营,我们海外市场的发展肯定会受到限制。”
“几年前,我就提出过企业联合的做法,当时可能大家觉得不合实际。现在看来,如果外部环境一直这样持续下去,企业肯定需要拿出具体措施,来应对目前的困难。联合不一定就要搞并购,联合投资项目也是可以的。”丁友义认为。
对此,丁国斯表示赞同:“如果企业抱团开发海外市场,在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区域设立海外销售分公司,对于增加各企业的销售订单肯定有积极作用。此外,即便遇到法律、外贸纠纷等问题,联合起来也要比单个企业独力应对好得多。此外,目前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减少中间贸易环节的费用也可以缓解当前的成本压力。”
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多家企业一起接单
现在泉州一些出口型的制鞋企业,遇到数量大、价格偏低的大额订单时,不再单独去接。这些制鞋企业会把产业上下游关联企业(与自己合作的供应商)都召集起来,共同探讨一些以前只需要单独考虑的问题,如“订单可不可以接”、“接了以后大家有没有利润”、“风险我们能不能承受”等。
“要不然怎么办,企业必须生存和发展。制鞋企业要是坚持不住了,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都会出问题。现在已经不是你这家企业单独赚多少钱的问题,而是大家能不能挺过去,还能不能发展下去的问题。”盛达鞋厂老总说。
“和前两年相比,我们的生存环境的确发生了很多变化。以前可以做什么就卖什么,现在我们必须考虑要做什么、不做什么,不能什么都做。从现在的发展形势来看,上下游产业链整合确实有很多优势,但具体的合作模式还是需要共同探讨的。现在大家会经常在一起沟通,这是一个好的现象,我希望以后我们这种团结的氛围仍然能够继续保持下去。”丁国斯说。
[外篇]
八方建言
转型时期应该抱团发展
本月21日,晋江诚安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振坤在参加泉州鞋业产业升级会议的前一天,受邀参加由商务部下派的专家组针对晋江出口型企业组织的另一个调研会。“原材料持续涨价、出口退税率调整、汇率变动、企业用工紧张等依然是大家反映最多的问题。看来目前行业遇到的困难,国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许振坤表示。
和鞋业情况类似,3月12日,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带队的中国纺织协会专家调研组,对目前泉州出口服装加工业的发展状况进行调查。据协助调研的晋江市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介绍,晋江的主要纺织服装生产区域如英林、龙湖、深沪等都有企业和政府代表参加。大家针对现在的外贸形势反映了许多问题。孙副会长表示协会将向国务院积极反映企业碰到的实际困难。
服装和制鞋是泉州目前的重要传统产业,也是最重要的出口支柱型产业。两大行业遭遇的困境相似,也间接反映出整个泉州出口型产业遇到的问题。从泉州在福建民营经济发展的地位来看,这显然是一个区域性的经济现象。区域性经济问题没处理好,可能影响到该类型经济未来的生存和发展。
“现在行业发展形势不乐观,是大环境影响所致,我认为有关方面应该拿出应对措施,继续支持和鼓励泉州制鞋行业的发展。”福建省晋江市世通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友义认为。他表示,虽然政府都在积极发展高新产业,鼓励传统产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但如今看来,“中国创造”需要“中国制造”这个强力的基础做长久保障,需要走的路还很长。
“泉州很多大型制鞋企业由简单卖鞋向体育用品经营方向转化,上市融资的鞋企越来越多,说明鞋业发展前景还是很好的。目前从全国来讲,泉州是最重要的制鞋产区之一。未来行业如何发展,有关方面应该有全局性规划和指导,在政策上也要有明显的扶持。”丁国斯说。
对于泉州制鞋产业的发展前景,泉州市鞋业商会秘书长郑天对也表达了看好的信心。
他认为,本次产业升级研讨会反映的问题都很客观,就引导行业向好的方向前进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他提到,在当前东莞制鞋产业萎缩的情况下,目前泉州制鞋产业的优势还相当明显。这一方面的原因是鞋都区域的品牌效应,另一方面是内销市场的国内品牌高度集中在泉州。
郑天对说,在泉州,制鞋产业发挥着其他行业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制鞋业为区域内创造了50万人的就业机会,无论是对社会和还是对财政,贡献依然很大。
他表示,大家面对困境的同时,还要正视行业优胜劣汰的经济规律。他认为,要解决难题,除了企业应在内部多方寻求解题手段外,政府的支持也很重要。
他还呼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转型时期寻求抱团发展。“我们可以看到,经过这几年的高速发展,我们的品牌在提升,而安踏、特步的成功上市,让我们看到这个地区资本运营的优势也在提升。未来产业链优势互补的整合,将是趋势。”郑天对分析。
探索出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