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仙山:渴望与泉州激情对接
2008-06-24 14:32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我们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大量的劳动力,热烈欢迎泉州沿海发达地区的企业前来考察投资,发展经济,发展生产。”昨日下午,彭州市葛仙山镇党委书记罗明富激动地对记者说,他们渴望在重建中能得到泉州对口援建地区的帮助与支持。
废墟上晾晒川芎烟叶
从彭州市区往葛仙山镇,水泥道路破损较为明显,路面较窄,但好在一路都是平原,除了倒塌破损的房屋,目力所及都是一片绿油油的水稻。
车上的gps系统显示离镇政府还有4公里时,道路两边已是成片倒塌的民房。
在八井村,一个生猪养殖场的猪圈和办公楼今年3月才竣工使用,如今却已成为一片废墟,看不到一头猪,也找不到主人。
一些房屋垮塌不太严重的村民,正在午后的烈日下晾晒川芎和烟叶。废墟间,这些散发出浓浓烟草味和药材味的作物,对于村民们来说比以往显得更加珍贵和重要。除了种植水稻、小麦、大蒜、土豆、玉米等农作物外,川芎和烟叶是当地农民主要的经济作物。
地震发生时,正值小麦、土豆等小春作物收获时节,为了避震,加上房屋受损缺少地方堆放粮食,一小部分小麦和土豆烂在了地里,好在粮食受损总量不大,加上政府补贴,目前灾民们的生活自给自足没有问题。
军人徒手建设安置点
在华南村和葛仙山镇政府后面的大片田地上,成片的活动板房正在紧张地搭建。
午后2时,烈日当空,来自济南军区机步旅某部的一排官兵正在华南村灾民过渡安置点紧张施工。活动板房已经在民房的废墟上搭起来了,官兵们正在挖沟铺设电缆,由于人多工具少,战士们干脆蹲在地上徒手刨土块、挖瓦砾、搬水泥块,活生生用手挖出一条沟来。
碰巧的是,这个排的十多名战士里,竟然有两名泉州籍战士,他们分别来自南安和安溪。听说我们是来自家乡的记者,两名战士显得很高兴。“家乡对口援建葛仙山,看来你们俩最积极,跑在所有老乡的最前面,哈哈!”一位战友擦着汗水跟这两名泉州籍战士开玩笑说。
葛仙山镇政府后面,最大的一片灾民过渡安置房已经初具规模。站在镇政府的三楼楼顶举目远眺,多片蓝色铁皮屋顶的安置点都已建了大半。
“全镇估计总共需要6000多套过渡安置房,目前在建的大概有3000套。”葛仙山镇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重灾镇欲建成彭州重点镇
“我们葛仙山镇是彭州市12个重灾镇之一,但在重建中,我们将发展成为彭州中部的重点镇。”葛仙山镇党委书记罗明富昨日下午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说,“这是同济大学专家的规划建议,已正式纳入彭州市的重建计划。”
罗明富为此明确表示,镇里当前一方面要抓好生产自救,减少损失;另一方面则将全力配合泉州市的对口援建工作,协调做好重建规划和项目对接等工作。
大量资源渴望投资开发
据了解,葛仙山镇位于彭州市中部,北是丘陵、低山区,南是广袤平原,面积72.4平方公里,辖24个行政村,农民人均纯收入3700多元。
“5·12”汶川大地震之前,该镇的产业发展思路是“一园一山两场镇三基地”,即以打造一个农业生态园区为中心,开发葛仙山镇的万年场和楠杨场建设,抓好蔬菜产业基地、制种基地、食用菌基地建设,促进农民致富。
“对于企业家来说,葛仙山镇就像一块处女地。”葛仙山镇党委书记罗明富说,“我们的土地、作物、劳动力,都渴望在重建中得到泉州企业家们的青睐,热烈欢迎泉州沿海发达地区的企业前来考察,投资开发,携手重建葛仙山。”
泉州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联谊会特别支持
葛仙山镇八井村,村民在维修垮塌严重的楼房,希望能“给政府少添点麻烦,少受些损失”。
大片灾民过渡安置房正在紧张建设。
葛仙山镇八井村,村民在晾晒抢收回来的川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