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谷小区 泉州第一个经济适用房小区
2008-08-28 08:15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江南花园城、见龙亭经济适用房小区、杏园小区……一批批经济适用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这是继1995年至2005年10年间建设了百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后,泉州掀起的新一轮经济适用房建设高潮。
“早在1995年,我市就开始规划建设第一批经济适用房,最早提出的便是云谷小区。”原市房改办主任洪铁生说,云谷小区是全省最早的经济适用房建设项目之一,建设标准较高,面积适中、配套好、造价不高、质量好,对后来的经济适用房建设起到表率作用。
环境好:高标准建设获省优质奖
走进位于广电路北面的云谷小区,第一感觉就是环境好。成荫的绿树让小区如公园般清幽,宽阔的道路赋予小区大气的风度,幼儿园、家政服务公司、菜市场、食杂店、早餐工程等配套设施方便了小区居民的生活。作为当时国务院审定的安居工程和我省最早的经济适用房小区,云谷小区的建设起点较高,140多亩的面积中,就有40多亩绿地,至今仍是泉州建筑间距最宽敞、绿化率最高的小区之一。
据了解,1995年,市政府为加强城镇住房建设管理、克服城镇住房建设中存在的分散建设、配套设施不齐全等弊端,制止住房建设面积盲目攀比的不正之风,防止出现个人出资不一、造成新的分配不公的社会现象,组织建设云谷小区、圣湖小区(一期)、东美小区、西湖小区等第一批经济适用房,其中最早建设的云谷小区不仅减免大配套费、城市建设规费等各种手续费,政府还贴了1000多万元,最终云谷小区以高标准建设、高工程建设质量获得了省优质奖。
价格低:成本价供应中低收入者
“虽然云谷小区的建设标准高,居住环境好,但是由于当时地处偏僻,购买的人很少。”洪铁生告诉记者,云谷小区于1997年建成,有1500套住房。虽然当时中心城市已迈出了“东进”的步伐,但云谷小区位于城市的边缘,是比较偏僻的“新区”地段,申购者少,住进去的也不多,直至1999年才全部售完。
据当时的政策,经济适用房主要供应市、区两级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中的住房困难户,以及市区居民住房和经济户购买,在同样条件下优先安排教师购买,可购买的住房面积按照干部级别、职称分配。“当时购买经济适用房的条件比现在宽一点,但审核起来较严格。”市房管局有关人士说,云谷小区当时以每平方米1400元的成本价供应给中低收入者,即以统计部门公布的年平均工资3倍以下者购买。经济高收入者即1995年年收入达到18900元以上者,年龄未达到大龄的未婚青年、夫妇一方已参加集资建房或购买有住房、经济适用房,在市区七个街道办事处辖区或距市区边缘3公里范围内,已有私房、且达到规定级别面积以及有私房出租、出售者都不能购买。
作用大:为今后经济适用房提供借鉴
“云谷小区建成后成了我市的一个亮点,全省各地都有人来参观,促进了泉州规模化建设、配套建设,也形成了重视环境的住房新概念,指导着后来经济适用房的建设方向。”洪铁生表示,由于当时没有经验可借鉴,最早探索的云谷小区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先导,起到了创新和表率作用。
目前,我市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经济适用房规范管理办法,在工程招投标、供应销售、价格分配管理等方面都有严格规范的管理。从1995年至今,我市已累计建成经济适用房1万多套,建筑面积达100多万平方米。除了建经济适用房外,我市还建设廉租住房、限价房等作为保障性住房,并不断完善周边基础配套设施,发展和促进交通以及生活的便利,满足中低收入者的需求。
根据《泉州市区住房建设规划(2006-2010)》,规划期内本市区新增住房总需求为1189.27万平方米,商品住房需求为1080.97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需求为108.3万平方米。按照这一需求,市区在规划期内将建设商品住房10.92万套,建筑面积1080.97万平方米(含旧城改造及城中村改造住房面积398万平方米);建设保障性住房1.59万套,建筑面积108.3万平方米。
虽然是十几年前规划建设的,但云谷小区至今仍是泉州建筑间距最宽敞、绿化率最高的小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