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运会筹办折射“泉州精神”
2008-10-26 01:50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农运会尚未开幕,在举办地泉州即可感受到这个“民办特区”的与众不同。从造型独特的主赛场海峡体育中心,到马路边上印着广告的小小电力设备箱,无不折射出敢为天下先、善为天下先的“泉州精神”。
10月26日,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届全国农民运动会即将在福建泉州开幕。为了节约办赛,本届农运会的16处比赛场馆绝大部分是改造、维修后的原有场地,新建场馆仅海峡体育中心和南安八月湖垂钓中心两处。
“海峡体育中心采用的是bot(建设—经营—转让)方式建设的。”农运会组委会场馆建设部副部长王文演说。
2005年12月,由泉州安踏、寰球、九牧王、菲莉等四家民营企业为主投资成立的福建省海峡西岸投资有限公司,中标海峡体育中心建设工程,负责场馆的建设管理及农运会后场馆30年的运营及相关项目开发权。30年后,海峡体育中心将移交给政府。
这是泉州市第一个采用bot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建设的体育场馆。事实上,它并不是泉州人利用社会资金服务投资公共事业的第一例。早在1994年,15家民营企业投资兴建的泉州刺桐大桥,就已首开国内民营bot项目之先河。
“通过bot市场运作方式建设农运会主场馆,既减少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又有利于发挥项目管理公司人才、专业优势,解决政府工程分散管理的弊端。”海峡体育中心承建、运营方负责人傅天序指出。
据中国农民体协秘书长王福来介绍,每届农民运动会国家给予1000万元竞赛补贴,其余大部分资金都需要举办地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而福建泉州是农运会创办以来经济实力最强、活力最强的一个地级承办城市”。
侨乡泉州地处闽南,一首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将泉州人的文化精神描绘得淋漓尽致。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一批“泥腿子”企业家撑起了泉州经济的支柱,使这里成为全国民营经济最发达、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经济总量长期保持福建省首位。泉州也因此获得了“民办特区”的美誉。
自从2004年从江西宜春接过农运会大旗,泉州人就把敢于开拓、勇于创新的劲头投入到农运会筹办之中。据组委会市场开发部介绍,通过赛事赞助、冠名、指定合作伙伴企业、特约指定商品等多种商业开发模式,本届农运会共筹措社会资金7000多万元,其中安踏等多家民企赞助金额均超过了500万元。
走在海峡体育中心周围的马路上,细心人不难发现,就连那一排不起眼的电力设备箱,都印上了企业赞助的农运宣传广告,既美观又提升了商业价值。
与此同时,经济头脑灵活的泉州人并未忘记社会公益。除了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泉州社会各界还纷纷为农运会捐资助力。据农运会组委会公布,自去年2月启动农运会筹资活动后,累计收到捐赠款物1.7亿元。加上企业赞助,本届农运会共筹措社会资金2.4亿元,其中泉州的600余家民营企业成为主力军。
“泉州农运会的筹办工作,为农运会市场化运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院教授翁飚认为,市场化是不断扩大农运会影响,普及农村体育的必经之路;“以泉州为代表的我国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为农民体育事业注入了新鲜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