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17处列入我省首批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
2008-11-02 09:13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全省第一批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近日公布,我市有17处一级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榜上有名。
这17处建筑分别是:中山路骑楼建筑群、黄宗汉故居、西街宋宅(洲紫新筑)、西街苏联福私宅、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库房(惠世医院主楼)、螺珠巷住宅、陈光纯故居、培元中学安礼逊图书楼、西街425号住宅(八角楼)、青龙巷李妙森故居、钟楼、王宫奇园、江南亭店杨阿苗故居、江南树兜蒋氏华侨家族民居群、江南斗南陈氏华侨家族民居群(陈正宗民居群)、陈碧峰故居、李清纶故居。
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历史文化发展的生动载体,是城市传统特色风貌的具体体现,是不可再生的、宝贵的文化资源。我市作为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加强对我市优秀近现代建筑的保护工作,对于保持我市名城传统特色和风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建设部《关于加强对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规划保护的指导意见》,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一般是指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50年代建设的,能够反映城市发展历史、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据了解,纳入一级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范畴的,不得改变建筑原有的外貌、结构体系、平面布局和内部重要装饰。保护过程,不仅要保护建筑外观的原真性,还要注重建筑所在的历史环境要素,以及周边群体建筑风貌的保护,注重建筑与其所在环境的不可割裂性。此外,保护范围内原则上不得进行可能对建筑原有立面和风貌造成影响的建设活动。保护范围内与优秀近现代建筑不协调、新的和破坏其景观的建筑应当有计划拆除。
泉州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的标准
2005年,泉州市城乡规划局通过调查,明确了泉州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的标准。泉州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时间的划分是1840~1950年之间,处于泉州传统营建体系转型时期,其建筑类型、建筑风格、建筑材料工艺等方面,皆体现新旧交融及“中西合璧”之特征,并且因为泉州历史地理文化因素而呈现独特的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