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刺桐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导航 | 新手上路 | 反馈建议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资讯 » 泉州要闻 » 德国莱法州媒体将出现“泉州声音”

德国莱法州媒体将出现“泉州声音”

2008-11-13 11:40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
 德国新闻代表团访问泉州晚报社开启两地媒体合作之门

德国施佩尔市莱茵普法尔茨报总编胡贝图斯·康乔赫,昨日代表德国新闻代表团在泉州晚报社郑重许下诺言:回国后,代表团的成员都将朝友好的方向报道泉州、诠释中国,同时将在政策的允许下,与《泉州晚报》互通重要稿件,相互宣传。

两日来,德国新闻代表团对泉州进行了访问,行程紧凑。昨日专程到泉州晚报社和泉州电视台开展媒体交流。让他们吃惊的是,他们刚坐下来,就在《泉州晚报》上看到了有关他们来泉交流的报道及介绍诺市的几个图文专版。虽然读不懂文字,可他们读懂了泉州人的友情和《泉州晚报》的大手笔,并大赞《泉州晚报》把友城的友好交流信息传递给全市700多万人民,为推动两地友谊作出贡献。

代表团里的不少人都是当地报纸的总编,因此对于同行泉州晚报社十分感兴趣:读者喜欢什么新闻、报社如何经营管理、是否调查读者结构……访问中,他们时不时就一些问题和本社领导交流。参观采编平台时,他们难耐好奇之心,要么直奔电脑看看泉州网,要么站到编辑身后观看版面如何“出炉”,全然没有客人的拘束。施佩尔市莱茵普法尔茨报总编胡贝图斯·康乔赫告诉大家,他曾对福建进行实地访问,发现德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实在太少了,应该进一步增强交流,尤其是媒体间的交流,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此次莱法州才组织新闻代表团到福建访问。他说:“这里的发展速度与市民热情是超乎想像的,我们深切感受到你们的友好。”今后,两地媒体应从有利于双方友好的角度出发,多采写一些双方感兴趣的稿件,比如莱法州发生大事件,泉州有兴趣而又无法派记者去的,他们可以组织媒体提供稿件给泉州,反之泉州也可为莱法州供稿。“此次访问是个很好的开始,今后应该多开展类似活动。”他们真诚欢迎更多的泉州记者到莱法州考察,延长采访时间,让两地媒体深入交流,为推动两地友好关系长远发展发挥作用。

与此同时,泉州电视台与德国西南电视台的新闻互动也拉开了序幕,双方都表达了意愿,交流已经不是问题,只待具体合作方式的落实。

德国新闻代表团对泉州乃至中国有了全新的认识,组织者发出感慨——

只有到中国才能真正了解中国

此次来访的德国新闻代表团团员多数是第一次来中国,之前他们对中国的印象更多是停留在改革开放前,甚至是更早以前。通过对泉州、厦门等城市的考察,他们发现,中国的一切和印象中的完全不一样。接受采访的记者们无不发出感慨:要了解中国,就必须亲自到中国。其中有一名体育记者,明年将当父亲,他表示将把孩子带到中国,与中国孩子结成好朋友,让中德友谊延续到下一代。

亲自到中国才能了解中国

■马蒂亚斯·诺瓦克(施佩尔市政府发言人、代表团组织者):

20多年来,中国的变化翻天覆地,与德国媒体报道的完全不一样。只有亲自到中国,才能真正了解中国。只要到中国,以前关于中国的印象将完全被推翻。如果一定要说,我从书上、电视上、网络上看到的中国与实际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我只能说,我以前了解到的都是错误的。为了增进互相的了解,今后双方非常有必要加强媒体交流,这也是我为什么要组织新闻代表团到福建访问的原因。我希望,今后两地能够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希望建立更多友城关系

■斯特凡·克勒尔(路德维希港市莱茵普法尔茨报总编):

我是第一次来泉州,来之前无法想像泉州是发展得这么好的一个城市。泉州的友好、开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前,我对中国的印象更多的是停留在人口多、城市拥挤、人们工作勤劳,其他的几乎一无所知。我的家乡路德维希港市,目前在中国还没有发展友好城市,因此我会与有关方面联系,努力促成我的家乡与中国城市建立友好关系。我还会告诉家乡的读者泉州现在的发展情况。中国发展势头太强劲了,我希望亚欧能共同发展。

一切都和想像的不同

■卡尔·海因茨·温克勒(沃尔姆斯市长办公室主任):

平时我一般通过网络了解中国,到福建后,我发现以前了解的不是真实的中国,两者出入非常大。出发前,我的一个少校朋友就跟我说,一定要亲自到中国看看,否则无法了解中国的真实情况。对我来说,看到的一切都和想像的不同,中国的发展速度令人难以想像,德国需要花几十年发展的,中国似乎两三年就做到了。我想,回去后我大概需要用两三个星期的时间才能好好梳理消化我所见的。泉州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泉州人十分热情。

没想到泉州这么开放热情

■安德亚斯·朗格(路德维希港市莱茵普法尔茨报编辑):

我对福建的印象很好,在这里我看到以前很多没看到的东西,感到很新鲜。没想到泉州这么开放热情。亲自到一个国家访问,比在家里讨论这个国家要好得多、真实得多。

德国诺伊施塔特市常务副市长罗特令斯霍夫谈访泉印象—

“这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经历”

德国诺伊施塔特市常务副市长罗特令斯霍夫是个风趣幽默的人,喜欢讲笑话,有他在的场合,总是气氛轻松。

30多年前,罗特令斯霍夫副市长就对神秘的中国充满憧憬。他很庆幸自己来到了泉州,访问了泉州,“这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经历”。之前,他对中国的印象,是30前的农业国家。到泉州后,他发现一切都非常不一样,泉州700多万人的城市规模,在他们那个5万人口的城市里是难以想象的。在泉州的所见所闻,泉州不断变化的东西,他必须用很长时间才能好好消化。“我会带回去两样东西,一样是我在泉州、在中国的印象,我可以跟别人讲好几个小时我在中国参加的各种各样的活动和所见所闻;另一样是中国人渴望了解德国,德国人只要见到真实的中国也会渴望了解中国。”

在十多年交往的基础上,泉诺达成了一个共识,即促进两地经济文化交流,今后应该扩大到青少年领域,从下一代的交流做起。回国后,他将努力推动这方面的工作,争取和泉州一起把青少年送到土耳其梅尔辛伊尼赛市开展交流活动。泉诺已经搭建友好之桥,希望可以建立更多领域的桥梁。对泉州的茶文化、瓷器,他感到十分惊讶。他建议泉州到诺市举行展览,在更多领域实现交流,通过诺市让德国人了解泉州、了解中国。他也希望,诺市能够成为泉州人了解德国的平台。□本报记者黄小玲王东风

一位是德国莱法州福建友好促进会主席,一位是莱法州德中友协主席,夫妇俩24年来每年都到中国进行慈善活动。对此,他们称——

一切缘于热爱中国

25年前,一次中国行改变了他们的人生。之后的24年,他们年年到中国,推动中德友好交流。他们就是德国的德勒夫·冯·鲍里斯伯爵夫妇。

陆续资助40多名中国学生

德中友协是德国莱法州的一个民间组织,包括伯爵夫妇在内的成员都要靠自费或向社会募集资金来开展活动。

1994年,在伯爵夫妇的倡导下,通过两国友协的联系,德中友协开始在中国西部的铜川市耀州区资助2名贫困小学生就学。10多年来,伯爵夫妇不断奔走呼吁,加入资助中国学生的友好人士越来越多,德中友协在耀州区长期资助学生人数已由最初的2名增加到现在的40多名,援助金额达数十万元。

一有时间,伯爵夫妇就会和友协成员一起背着厚厚的行囊,跋山涉水去看望学生。对此,学生们都是泪流满面,万里之外的亲人对他们如此关心,他们只有用眼泪才能表达内心的感动。

将友好事业当成一种责任

资助中国学生只是伯爵夫妇推动友好关系的一个项目。他们把友好当成事业在做,每年都到中国搞慈善活动,甚至放弃了自己的兴趣。

伯爵夫人是个擅长写作的人,曾写过与中国有关的书如《文成公主入藏记》等。由于把越来越多的时间投入到慈善事业中,她已经抽不出时间写作了。对此,她并没有怨言。伯爵夫人的善举,为她赢得了“人民友好使者”的荣誉称号。

是什么让伯爵夫妇对中国默默付出如此大的心血?伯爵夫妇说,只有一句话,“我们热爱中国”。25年前,伯爵夫妇第一次到中国,认识了很多友好人士,当时就爱上了中国。从此,他们以推动两国友好交流为己任。有趣的是,伯爵是莱法州福建友好促进会主席,伯爵夫人是莱法州德中友协主席,从职务上来说,伯爵是受伯爵夫人领导的。

“泉州就是我的家”

尽管来泉州的次数不多,可是伯爵夫妇完全把自己当成了主人。一路上,他们为代表团详细解说。他们认为,中德两个民族文化差异大,但并不是鸿沟,只是需要不断沟通理解。

在他们看来,两个民族的人要走到一起,应该从教授孩子语言做起。为此,他们已经与福州大学、华侨大学合作,为250多名学生教授德语。同时,他们还为中国赴莱法州留学的学生们提供了许多便利,甚至把学生当作自家的孩子一样接到家里借宿。

来泉访问期间,伯爵夫人一直戴着一条色彩华美又古朴的中国围巾,这是中国朋友赠送给她的,此次来访她特意戴上它。用她的语言来说,泉州人的友好热情,让她感觉“泉州就是我的家”。

希望能帮泉州建立环保研究院

对于今后泉州和莱法州的往来,伯爵夫妇认为,应该不断地建立新的联系,其中媒体是个非常好的牵线媒介。此外,伯爵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每个地区引进环保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他希望有机会帮助泉州推动更多环保方面的项目,比如建立环保研究院。

伯爵夫妇还认为,葡萄酒之于莱法州是一种文化,而茶在泉州人心目中也是很难被取代的,两者在宣传方式上能找到共同点。比如,2006年德国葡萄酒皇后就到泉州宣传葡萄酒文化。泉州也可以借鉴莱法州的运营模式,选出一个“茶皇后”,到世界各地宣扬茶文化,扩大影响力。


About QZCT - 网址导航 - 生活服务 - 同城分类 - 开心购物 - 天天特价 - 信息资讯 - 刺桐社区 - 网站地图
QZCT.CN版权所有©2018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闽ICP备110116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