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刺桐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导航 | 新手上路 | 反馈建议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资讯 » 泉州要闻 »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浓缩两岸千年亲缘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浓缩两岸千年亲缘

2008-11-16 12:32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

11月4日,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台北签署了空运、海运、邮政和食品安全四项协议。这宣告两岸同胞盼望已久的两岸直接通航、通邮即将变成现实。加上已经实施的对大陆直接投资,两岸将迈入真正的“三通”时代。

两岸交流往来的历史中,闽台关系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的“五缘”优势对闽台关系特点精辟表述。在海西名城泉州,坐落一座离台湾最近的国家级博物馆,它以传统和现代完美结合的建筑、近万件珍贵藏品、精心的布局,固化了这段充满风雨沧桑,却又预示美好前景的历程。

开馆两年多来,闽台缘博物馆接待了国内外众多来宾,它参与举办的各类文化经贸交流活动,为促进两岸沟通交流做出积极贡献。今天,我们回顾博物馆从建馆、开馆到运营的全过程,诉说其中的故事,作为对两岸三通美好未来的一份祝福。

[场馆建设]

民族夙愿一朝梦圆

清源山下,西湖之畔,有一片庞大的现代建筑群。建筑以天圆地方为基本理念,以闽台民居风格精心雕琢,护栏起伏,屋脊飞翘,优美典雅,气势恢弘。这就是全国惟一的国家级对台专题博物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它的诞生,同样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在为期一年半的建设时间里,从中央到省市,从台湾同胞到海外人士,均以不同的方式给予博物馆建设以高度的关注和积极的支持。闽台缘博物馆的建成,本身就是一首民族梦圆的诗篇。

一座新馆两岸共同期盼

泉州,南门,天后宫。

这里曾经有一座小型博物馆,以其特有的方式收藏了福建与台湾一衣带水舟楫往返的历程,千百年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纽带。这就是闽台缘博物馆的前身——“泉州闽台关系史博物馆”,在闽台缘博物馆之前,它已经存在了15年。

由于历史的原因,海峡两岸被人为隔断数十年。改革开放后,海内外中华儿女盼望祖国统一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就现实而言,我们太需要一个有形的载体,来体现密不可分的两岸情缘。

2004年11月24日,中央领导同志莅泉考察“泉州闽台关系史博物馆”时,为其深深触动,当即指示要在泉州新建一座集收藏、展示、研究、宣传与交流等功能为一体,能够全面反映海峡两岸关系史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这也成为日后闽台缘博物馆诞生的起始。

当然,这座非凡的博物馆落户泉州绝非偶然。在2300多万台湾汉族同胞中,祖籍泉州的就有900多万人,约占44.8%。唐宋以来,大量移民从泉州等地直渡台湾,推动宝岛开发和发展。近年来,泉州和台湾经济来往之密切、文化交流之频繁,加上血浓于水的天然亲缘,是任何地方都难以比拟的。

“鲁班奖”中迸发泉州速度

18个月。这是占地达154.2亩,主体建筑面积达23332平方米的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所用的建设时间。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建设者完成了一座高质量高品质的国家级博物馆,创造了国内博物馆建设史上少有的速度。

速度或许能最直观地表达泉州对新博物馆期盼,然而更重要的目标却是把博物馆建成独一无二的精品工程。

“要把这件事办好!”中央领导同志在百忙之中仍密切关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的建设进展,前后三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国家有关部委合力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建好。在闽台缘博物馆建设期间,全国人大、国台办、商务部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十几位部委领导莅临现场调研指导。

这也是一座让福建省委省政府倍感牵挂的博物馆。省委先后召开两次常委会专题研究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的建设问题。而把一座博物馆的建设问题摆在省委常委面前研究这在我省还是首次。省委主要领导多次亲临现场指导,要求以创“鲁班奖”的标准严把质量关,将该馆建成精品工程。

泉州市委、市政府站在促进祖国早日和平统一的全局和高度,将这项建设任务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进度”和“品质”成为工程建设不可更改的两个维度。

施工开始后,许多工程人员天天都在工地上。日夜加班,似乎是最为平常的工作状态。“几百名工人在工地上24小时‘三班倒’施工。”

2006年5月中旬,努力终于收获回报。场馆建设及布展先后经过省委和国家有关部委的审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馆建筑是一座质量上乘的精品工程。

两岸合力灌注建筑之魂

建成后的博物馆,在第一时间就带给人们独一无二的视觉冲击,一眼就能被认出来,被誉为海峡两岸建筑的典范。

都说建筑的灵魂是设计,而闽台缘博物馆的成功自然也要归功于为此倾注大量心血的两岸建筑设计师们。 早在2004年12月23日,距建设构想提出还不到一个月,海峡两岸设计师就拿出了6个初步设计方案。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原院长、首席总建筑师黄汉民提供的一号方案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而台湾著名建筑设计师登琨艳提供两个方案的设计理念几乎如出一辙。他以海峡两岸的传统建筑为基调充分演绎了闽台两地深厚的渊源与源远流长的关系。也许是相同的情谊促成了这次“英雄所见略同”。

省委主要领导看到设计方案后,深为赞许,并将整座博物馆的设计方案提升到“天圆地方,中华一统”的高度上。随后,筹建部门组织了全国建筑和博物馆专家召开了5次评审会,设计方案又经过了18轮精益求精的修改完善。

两岸设计人员倾力合作,最终让闽台缘博物馆完美再现两岸五缘相连的紧密关系。“天圆地方”的圆,充分发掘“缘、圆和源”的深厚文化内涵,象征我国天圆地方大气文化、闽台两岸同根同源深厚历史,预祝海峡两岸早日和平统一。同时,还充分利用了坛祭、桥梁、泉等中国传统的文化意象,丰富了整座建筑的形象,在形式上也达到了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的有机结合。

[魅力速写]

见证历史沟通情感

从建馆到开馆,再到扩充馆藏、扩大运营,两年多的时间里,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先后接待游客高达140万人次,其中台湾同胞12.6万人次。这座博物馆究竟有怎样的魅力让百万游客驻足其中,又有什么魅力吸引两岸人士纷纷到访?

万件文物

力证两岸同根

步入博物馆正大厅,泉州籍现代艺术家蔡国强的巨型火药爆绘壁画《榕树》映入眼帘,题词是“同文、同种、同根生”。该画的背景呈现海峡两岸百家姓,把人们带入一个历史和现实交织的时空。

走进展厅,一幅悠远的历史画卷扑面而来。从远古到近古,再到近现代,每一个场景、每一件文物,无不在诉说着闽台两地无法割裂的渊源。

文物,是博物馆的灵魂所在。每一件展品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2004年年底,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筹建处就与泉州晚报社开通文物文献征集热线,掀开了两岸人民捐赠藏品的高潮——南安市丰州镇燕山村村民黄鸿吟带着祖传200多年的《燕山黄氏八房麟溪公家谱》来到泉州晚报社,通过本社将家谱捐献给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锡兰(今斯里兰卡)王子台湾十九世裔孙世坤宗等人来泉寻根谒祖,捐赠了珍藏数百年、记载闽台世家渊源的《世家族谱》。

目前,闽台缘博物馆馆藏文物文献近万件,其中国家级文物297件,来自台湾的赠品600多件,全面展示了两岸在地缘、血缘、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信仰和风俗风情等方面的历史关系。这里多数藏品贴近闽台两地民俗,一些生活用具、生产工具、家书、商业信函也在展览之列。

台湾同胞

感受血脉亲情

“驻足其中,如此亲切,却又不免震撼。”面对一件件熟悉的家传文物、一幅幅两岸一家的记忆图画,台胞们感触良多。

这些珍贵展品最大的作用在于无可辩驳地证实了真实的历史。博物馆也吸引了许多台湾人士前来参观。

在博物馆正式开馆前几日,时任国民党中央副主席,现任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先生参观闽台缘博物馆时曾说:“从这里看到先民渡海来经营台湾的苦难,我们福建的祖先当年到台湾发展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追思和纪念。”

此后两年多的时间里,台湾政界、商界、学界和文化界人士纷纷到博物馆参观访问。例如,政界人士中有两岸关系交流协会理事长林炳坤、国民党中央副主席关中、亲民党名誉副主席钟荣吉,学界人士台湾传铭大学校长李铨、辅仁大学校长陈猷龙等,而商界和文化界有台湾石化协会理事长周心怀、台湾工业协进会理事长陈武雄、知名人士高金素梅、台湾民俗考察代表团等。

他们的到来,促进了两岸的相互沟通。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对两岸同根同源表示认同。其中,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关中在参观博物馆后,特别写下了“闽台一家,源远流长”的感言。

立体传媒

推介五缘优势

闽台缘博物馆不仅是一座固态的建筑,在现代传媒快速发展的今天,闽台缘博物馆已经搭上立体传媒的快车,在更广阔的领域向世人展示闽台亲缘关系。

2005年9月9日,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网站正式开通。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网站由福建省重点新闻网站泉州网设计开发,网站围绕福建省委提出发展闽台关系的“五缘六求”方针整合资料,通过与两岸学术机构、社会团体的合作互动,“闽台缘”网站成为反映闽台地缘、血缘、商缘、文缘、法缘关系,促进海峡两岸间经贸合作、两岸“三通”、农业合作、旅游对接、文化交流、载体建设的互动平台。

一大批纸质出版物作为“纸上博物馆”也走向全球。著有10多万字,采用了500多张文物文献等照片专著《闽台缘》是其中重要的一件。这本书非常全面地展示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主题馆所展示的内容,清晰地阐明了闽台两地深厚的历史渊源。

此外,“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还登上邮票、画册、音像制品等载体,在信息时代全方位地向世人展示两岸五缘相亲的图景,扩大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在全球的影响力。

[互动交流]

经贸文化往来密切

两年多的时间里,闽台缘博物馆融收藏、展示、研究、宣传与交流等功能于一体,在推进两岸交流中起到积极作为,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闽台缘博物馆尤其在作为两岸文化经贸交流与合作的重要载体和研究两岸关系史特别是闽台关系史的重要学术机构,备受海内外的关注。

文化交流盛事不断

就在20多天前,台湾知名人士高金素梅率领的台湾“飞鱼云豹”乐团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表演了一场具有浓烈民族风情的歌舞。

为开辟两岸合作共建的新途径,博物馆还积极开展与台湾学者专家及相关业界的沟通交流,先后联系台湾大学、台湾日本综合研究所、成功大学、铭传大学、辅仁大学、花莲教育大学、台北市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前来参观,请他们建言献策。

与此同时,博物馆积极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成为推进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今年7月,备受两岸关注的泉台百家姓族谱联展在闽台缘博物馆开幕。涉及泉州迁台94个姓氏的2000多册珍贵族谱与观众见面,不少台胞专程前来寻根访祖。

近期,闽台缘博物馆还迎来了台湾学者秦风先生。在《烽火映像——西洋版画与中法战争的闽台战役》画展中,秦风先生用从欧洲收集的150多幅19世纪铜版画,展现了闽台人民共同保家卫国的英勇事迹;而与金门县政府联合主办金门民俗风情展,这是金门县政府首次以展览形式在大陆全面展现金门民俗风情。

拓展经贸往来的深层空间

两岸的交流并不仅在文化领域。两年多来,泉台产业合作投资洽谈会、泉州澎湖旅游协议签字、闽台茶史馆展览、闽台茶业人才合作共享机制签约等重大经贸活动,相继在闽台缘博物馆举行。

闽台缘博物馆不仅见证了两岸文化交流的盛事,更预示了两岸加强经贸往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美好前景。

而早在几年前,福建省、泉州市已经为这一切的到来做好了铺垫。

2005年是泉台经济合作的大升级的年份。当年的“大陆投资环境与风险调查”中,泉州成为进步最快的城市,首度进入“值得推荐城市”之列。也是在这一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福建代表提出了支持泉州申报台商投资区的建议,促进了泉州新一轮台商投资热潮的到来。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第一次将“海峡西岸”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进一步深化闽台交流合作,努力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维护两岸共同家园、联系两岸同胞命运共同体、促进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成为泉州从政府到公众最为关注的内容。泉州借此时机提出新时期的战略构想,期望通过亿吨大港和新型园区建设,逐渐形成新的台资聚集区,借以全面提升台商投资与贸易的综合环境。

播撒“和平统一”的思想种子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希望。闽台缘博物馆已成为收藏闽台历史记忆的殿堂、展示闽台渊源的窗口、研究两岸关系的基地,也是加强两岸交流的平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第二届海峡两岸青年联欢节、“阳光海峡——两岸快乐小天使”夏令营、“相约共此时”等活动,相继在这里举办。开馆至今,博物馆共接待台湾青少年1万多人次。同时,与仰恩大学、泉州师院、泉州儿童职业教育学院等学校联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许多学生在这里系统了解闽台渊源。

这类活动在海峡对岸也得到热烈的响应。当看到闽台先祖的爱国事迹、了解到闽南先民的渡海创业的艰难历程,不少台湾同胞请博物馆协助故土寻根、衔接家谱,有的团队在岛内就将参观闽台缘博物馆排入来闽行程;台湾的一些旅行社已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列为组织台胞包括青少年观光旅游的重要站点;甚至远在东南亚国家的青少年侨胞也经常随团队来馆参观。


About QZCT - 网址导航 - 生活服务 - 同城分类 - 开心购物 - 天天特价 - 信息资讯 - 刺桐社区 - 网站地图
QZCT.CN版权所有©2018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闽ICP备110116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