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刺桐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导航 | 新手上路 | 反馈建议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资讯 » 泉州要闻 » 泉州三百年前碑刻见证“九闽”历史

泉州三百年前碑刻见证“九闽”历史

2008-11-19 16:15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
日前,永春县文史工作者在该县文庙内发现一方立于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的石碑上刻有“九闽”二字。这是福建曾被称为“九闽”的历史见证,也是闽台关系的一件重要实物资料。

这方石碑内容为《重建永春县学宫碑记》。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永春县文庙毁于风雨,知县石如金召集地方士绅重建。第二年春,文庙重建竣工。曾任东城兵马司指挥的永春人王廷聘写信给在京城的户部侍郎廖腾n,请他写记。廖腾n于同年四月间撰写了这篇碑记,后来被刊刻于石。这篇碑文近700字,详述了石如金主持重建文庙的始末。石碑历经近300年风吹日晒,字迹已有些模糊,但大多可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碑文中提到:“今日者,公之兄方伯公藩我九闽,公回避在迩。”意思是说石如金因为兄长担任福建地方行政长官,他只好依据职务回避制度而被调往他处。至于石如金的兄长为谁,经查资料,很可能是于康熙五十二年(一作康熙五十三年)担任福建布政使的沙木哈(或作“石沙木哈”)。古称一方诸侯之长为“方伯”,后世用以泛称地方长官,明、清时用为对布政使的尊称;明、清时布政使亦别称“藩台”、“藩司”,这些正与“公之兄方伯公藩我九闽”的说法相吻合。

据史料记载,从北宋至清初,福建在大部分时间里保持八府建制,故有“八闽”之称。台湾与福建一衣带水,自古以来关系十分密切。元代在澎湖设立巡检司,隶于泉州路同安县。清朝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一代名将施琅率清军统一台湾,之后他针对当时朝廷内部“迁人弃地”的意见,上疏详陈台湾的重要性,力主保留台湾,屯兵守卫,设官管理。清廷最终采纳施琅的意见,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增设台湾府,管理台湾、澎湖,仍归福建省管辖。这样福建为九府建制,史称“九闽”。直至光绪十一年(1885年),台湾才正式设省。

福建为“九闽”的历史有201年。“九闽”多见于文字资料,而永春的这一块石碑上出现“九闽”二字,距离台湾开始设府只有30年,是见证“九闽”历史不可多得的早期实物资料。


About QZCT - 网址导航 - 生活服务 - 同城分类 - 开心购物 - 天天特价 - 信息资讯 - 刺桐社区 - 网站地图
QZCT.CN版权所有©2018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闽ICP备110116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