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刺桐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导航 | 新手上路 | 反馈建议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资讯 » 泉州要闻 » 泉州市改革开放三十年交通纪实

泉州市改革开放三十年交通纪实

2008-12-22 08:21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
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间,但改革开放以来的这30年间,泉州的交通事业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令人难以想象、难以置信。路,承载着社会的发展,印证着历史的车轮轨迹。30年前,泉州没有一寸高等级公路,通车里程只有2666.8公里的崎岖公路,最宽不足9米,全是沙土路面。泉州市于1997年通了高速公路,与厦门市并列全省第一;于2005年实现全市村村通水泥路,又与厦门市并列全省第一。至2007年底,全市通车公路总里程13840公里(含村道),其中二级及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1636公里,高速公路267.2公里(包括在建),公路密度达到127.37/百平方公里。桥,是连接两岸的纽带,是实现通途的缔结点。30年前,因经济与科技的不发达,泉州人在桥梁方面的聪明才智无法施展和发挥。改革开放以来,泉州市的晋江、洛阳江出现了造桥的繁忙景象。晋江上先后建造了泉州大桥、刺桐大桥、顺济新桥、笋江大桥、高速公路沉州特大桥、泉州晋江大桥;洛阳江上先后建造了公路、水利两用闸桥、铁路专用大桥、高速公路洛阳江特大桥、后渚特大桥。泉州晋江大桥,可谓泉州建桥史的又一个里程碑,是21世纪初期泉州城的标志性建筑,也是现代文明的展现。该桥为独塔斜拉桥,桥长为2700多米,宽度为38米,是全福建省现有大桥最宽的;塔高132米,主跨单孔200米长,足可以让内港码头千吨大船自由通行。泉州曾是“东方第一大港”,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30年前,泉州没有一个比较像样的港口。现如今,泉州4湾16港区已建成了62座码头,其中万吨级以上码头12座,总设计吞吐能力达到3311万吨,既有综合性港区,也有专业性港区;既有散杂货码头,更有一大批集装箱、液体化工、粮食、煤炭专用码头。到2007年,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已达6200多万吨,集装箱突破100万标箱。一个现代化的工贸港口城市初具规模,泉州古港雄风再现人们眼前。运输,是生产生活的重要形式,跟随着交通基础事业的发展而发展。30年前,泉州只有公路运输,没有铁路运输,更谈不上航空运输。如今,公路运输从过去单一国有运输公司的几十台“老爷车”到现在全市各种所有制公路客货运输公司246家,拥有各种营运车辆44000多部,全市已建成汽车站55个。铁路运输,2007年,泉州铁路货运量完成1029万吨,客运量完成64.3万人次。水路运输,至2007年全市先后组建成立56家船运公司,目前拥有各种运输船只234艘,910018.34载重吨。航空运输,1996年12月泉州晋江机场正式通航,先后开通国内20多条航线和到香港地区及菲律宾马尼拉的包机航线,2007年实现运载乘客120多万人次,货物1万吨,名列全国机场第44位。

About QZCT - 网址导航 - 生活服务 - 同城分类 - 开心购物 - 天天特价 - 信息资讯 - 刺桐社区 - 网站地图
QZCT.CN版权所有©2018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闽ICP备110116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