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灾区盛开“刺桐花”
2009-01-29 12:30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汶川“5·12”大地震发生后,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我市对口支援彭州市两个极重灾区镇(通济镇、新兴镇)和两个重灾区镇(丹景山镇、葛仙山镇),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援建之歌。
第一时间伸出援手
省委、省政府下达援建任务后,2008年6月28日,我市马上召开对口支援彭州市灾后恢复重建协调领导小组全体会议。我市提出,要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确保灾区及早重建家园,恢复正常生产生活,夯实灾区自我发展的基础和能力。与此同时,我市对口支援彭州市灾后恢复重建前方指挥部及晋江、石狮、南安、惠安四个工作队相继成立,精兵强将汇聚彭州。
自来水厂、镇区道路、旅游小镇规划等民生重建项目,成为首批援建项目。通济镇自来水厂厂区建筑物已于去年12月31日封顶,管网配套工程有序进行,累计完成投资450万元。新兴镇镇区石狮大道市政道路一期工程2、3号路路基40厘米垫层正在铺设中。丹景山镇镇区南安大道全面完工。葛仙山镇镇区惠安大道正在组织施工4号桥台基础及预制桥板,累计共完成投资710万元。葛仙山镇自来水厂春节后可开工。第二批援建项目包括幼儿园、文化广电站等,项目选址全部确定,正在进行地勘等前期工作。
此外,彭州市共有12万户永久性安置房需要重建,我省按每户补1万元的标准,拨付给彭州市统筹安排,分配到我市对口援建的永久性安置房建设补助款共计44721万元,首期26000多万元已及时拨付到位。
这一个个民生项目,犹如一朵朵鲜艳的“刺桐花”,正在彭州大地绽放。
在泉州援建的安置房过年
住在彭州市丽春镇白鹤社区过渡安置点的杨清平老人人逢喜事精神爽,他今年在泉州人援建的过渡安置房里,度过了灾后第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2008年6月初,我市承担了5740套过渡安置房的建设任务。厂方生产人员加班加点突击生产,星夜兼程组织抢运。全体援建人员冒着余震频发,次生灾害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承受着高温酷暑,始终坚守岗位。当年7月15日,我市援建人员在全省率先提前完成过渡安置房建设任务,体现出了“泉州速度”,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灾区人民的一致好评。
爱如潮水涌向彭州
穿上厚厚的、暖暖的羽绒服,住在丹景山镇过渡安置房1号房的老人张清明非常激动,一直向援建干部说谢谢。半年多来,我市社会各界纷纷向对口支援的彭州四镇献爱心,鞋服、学习用品、过冬棉被等物资温暖着灾区群众的心。
晋江市陈埭镇青年商会设立晋江市对口支援通济镇教育慈善基金,奖教奖学;四川闽南商会向通济镇捐赠户外健身器材;泉州晚报社等单位举办的“小海豚爱心行动”向彭州通济镇、桂花镇等地的小学送去了书包、福娃等礼物;泉州恒兴机械有限公司捐赠给丹景山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环保免烧砖机设备,已经投产。目前共有34名灾区学生到我市免费就读。
一份份爱心汇成一条爱的河流,源源不断涌向彭州。
大爱无疆,真情永驻。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灾区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