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搭建公共平台 为二千家台企转型服务
2009-04-10 07:49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泉州近2000家台资企业应如何转型?昨日,在台资企业转型升级培训基地授牌仪式上,惠安绿谷台商高科技产业基地首席策略顾问胡锦标博士建议——
泉州搭建台企转型公共平台
泉州的台资企业目前正面临转型
胡锦标博士这段时间一直在台湾与泉州两地之间来回奔波,“每个月至少有15天呆在泉州”,胡锦标告诉记者。让他忙碌的原因有两个,一方面是为了帮助绿谷台商高科技产业基地招商,吸引更多的台商到泉州投资;另一方面则是帮助泉州原有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台资企业,引进新的科技型项目,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嫁接科技
赢得市场新机
“泉州目前的台资企业已达2000家左右,这些台资企业以纺织、鞋服、食品、机械等传统产业为主。”胡锦标称,“这些企业经历了高速发展期,目前正处于转型所带来的阵痛期。台资企业大多以出口为主,由于国际经济形势变化、东南沿海劳动力成本提高等因素,一些台资企业开始转移到东南亚或者中国中西部地区,这种情况在东莞已经比较明显,泉州的台资企业也面临这一问题。”
然而,在他的眼中,企业外移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台资企业现在面临的困境。“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转换经济发展方式才是根本之策。”胡锦标博士称,“目前企业转型比较适用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原有的产品进行扩充,提升产品技术层次,增加附加值,从而赢得新的市场机遇,即所谓的‘融合型’;另一种是企业放弃原有的产业,寻找新的项目,即所谓的‘全新型’。”
据了解,为了帮助企业寻找新的项目,胡锦标博士曾建议成立“科技产业化联合会”,通过建立一个公共平台,把欧洲、美国、日本等地好的技术性项目引入平台。需要转型的企业可以自己到平台上进行选择,相关专家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帮助企业进行项目分析。
创意文化
升级传统产业
“考虑到在泉州的台资企业大多以传统制造业为主,这些企业在转型的过程中可以考虑以‘融合型’的转型方式为主,在发展高科技的同时,要注意保留原有产业的优势。”胡锦标博士称,“比如,惠安的石雕、木雕等传统手工艺产业是地方的特色,具有难以替代性,这些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可以注意引入一些创意文化的东西,比如利用电脑制图、高科技雕刻等方式,让传统手工艺焕发出新的生机。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这一产业,将传统工艺更好地延续下去。”
对于传统纺织、鞋服、饮料等产业的转型,胡锦标博士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称,“传统台资企业的转型,可以着重于在原材料、设计水平上进行提升。比如加快纳米技术在服装领域的应用,增加服装的透气性、抗菌性;加强分解塑胶技术在制鞋领域的应用,克服制鞋业长期面临的环境污染的困境;以及将生物医药与传统的饮料业结合起来,打造健康型、保健型的新型饮料。”
扶持台资企业转型升级 培训基地在泉设立
昨日,台资企业转型升级培训基地授牌仪式暨品牌交流与经营提升策略论坛在我市举办。
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巡视员、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副理事长耿战修,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副会长庄福池,省科技厅副厅长何静彦,省台办副主任林卫国,市委副书记黄少萍,副市长陈荣洲出席授牌仪式。
近年来,我市致力于泉台两地产业对接,在石化、机械、光电信息、纺织、制鞋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去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和深化,对经济实体影响日益显现,台资企业面临着巨大压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是积极应对危机、保持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市对台资企业转型升级工作高度重视,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引导和服务,帮助企业克服困难,实现台资企业在泉州的“第二次创业”。
黄少萍在致辞中指出,台资企业转型升级培训基地在我市的成立,不仅标志着我市台资企业转型升级工作全面启动,而且对扶持大陆台资企业转型升级具有示范意义,对于推动台资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创品牌意识、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增强综合竞争能力,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与会人士表示,台资企业转型升级培训基地设在泉州,将为台商产业升级转型提供管理、技术、人才等全方位的服务,帮助台资企业依靠科技创新,尽快进行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台资企业在大陆进一步发展。
本次论坛邀请祖国大陆和香港、台湾的著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就企业品质提升、品牌交流等方面进行专题讲座,为广大台商提供切实服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