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少林寺观音阁下月落成 闽南名刹现禅武合一
2009-04-10 01:39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其他复建工程顺利进展
观音阁效果图
外国弟子来寺朝拜
演武埕
少林寺武僧
通往泉州少林寺的东门古驿道
近日,泉州少林寺观音阁已进入建设工程最后的扫尾阶段。5月16日,阁内的一尊红木雕像“和平观音”将举行隆重的落成开光大典。作为泉州少林寺复建的主体项目之一,观音阁的建设将使千年古刹再添新辉。
1000多年来,这座古老禅寺经历了动荡的岁月,从唐代到清朝,“三废三兴”浴火重生;泉州少林寺也一脉相承了旷世奇学的少林功夫,令其在闽南大地上生根落地,发扬光大。而今,复建中的泉州少林寺已初具规模,殿宇错落,廊庑迂回,香火日盛,南少林武术雄风再振,以其文化性、宗教性和旅游性,成了展示名城泉州灿烂历史文化的一张重要名片。
“三废三兴”演沧桑
白云苍狗,沧海桑田。
清代学者、晋江东石人蔡永蒹的《西山杂志·少林寺》中记载,泉州少林寺始建于唐朝。当时,以救唐王闻名的嵩山少林寺十三棍僧之一的智空和尚“入闽中,建少林寺于清源山麓,凡十三落,闽僧武派之始焉”。扬名海内外的泉州少林寺由此而立。
《西山杂志》明确记载了泉州少林寺“三废两兴”的历史——
唐天佑四年(907年),“少林寺反王审知附梁,被毁”;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诏修。
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清源少林寺千僧反蒲寿庚之降元”,在东门外“格斗元兵三万,元唆都(元兵攻泉州将领)遣胡骑冲少林寺”,少林寺再次被毁;明洪武十年(1377年),州官黄立中“疏奏朝廷,敕修少林寺”;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少林寺第三次被毁,“从兹无复敢修者”。
史书中所记载的泉州少林寺是一个庞大建筑群体,东至东岳山麓,西至东门护城河,南至东湖,北至伊斯兰墓地。据《西山杂志》载:“少林寺十三进,周墙(高)三丈,寺僧千人,垅田百顷,树林茂郁,掩映少林寺于山麓。”现存于市区的东禅寺是清乾隆年间火烧少林寺后,于咸丰年间在其遗址上重建的纪念性小寺,其规模不及原来的十分之一。原因在于遭遇“火劫”之后,“无复敢修者”,有唐一代的名寺从此寂寞无声。
230多个默默无闻的寒暑之后,1992年,泉州少林寺复建工程在古少林寺原址奠基。依据文献记载,泉州少林寺复建工程将建有山门、大雄宝殿、法堂、达摩祖师堂、十三僧墓、罗汉堂、玄女堂、藏经阁,同时还将增建宋太祖祠,郑成功祠、俞大猷祠和其他配套设施,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禅宗寺院之一。
而这次复建工程,更是被寄予了“第三次复兴”泉州少林寺的厚望。
名城盛世建名寺
1997年5月,年仅23岁的释常定法师来到了复建之始的泉州少林寺担当寺中住持。虽然当时的首期工程已竣工,大雄宝殿、五观堂及僧舍等项目已建成,但大片的土地依然是荒坡旷野,林木稀疏。
在简陋的僧舍中,释常定过起了青灯伴古佛、只影听禅音的清苦日子,也成了泉州少林寺一砖一瓦重拾旧貌的见证者。
在近10年的住持生涯中,释常定法师一边主持寺院的复建工作,一边通过向海内外宣传推广南少林武术文化,为复建泉州少林寺吸纳捐助。
十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重视下,国内社会各界和海内外侨胞纷纷为少林寺的基本建设慷慨解囊,添砖加瓦。泉州少林寺复建工程进展顺利,大雄宝殿、五观堂、天王殿、石牌楼、东西回廊、山门、演武堂等寺院建筑,在原来荒山坡上一座座地拔地而起,道路、广场、供水、供电、绿化等配套设施逐步完善。
2006年11月26日,泉州少林寺举行了隆重的首任方丈升座仪式,释常定成为首任方丈。当日,他站在大雄宝殿前轻轻地说,虽然历经波折,但少林寺在每次新建后都非常兴盛,“现在轮到我了,一定要让泉州少林寺重新成为圣地”。
禅武精神传后世
少林寺是禅和武的世界,少林僧人习武是一种修行,所以又叫“禅武精神”,“禅武合一”。按照释常定的说法,不仅是寺院本身的规模恢复十三大殿、上千僧众,更重要的是弘扬南少林精神。
几年来,寺院的建筑工程顺利推进,南少林武僧团也组建起来了。每天一早,担任武僧团团长的释常定总要带领武僧团的小伙子们练武,从基本功到五祖拳法,学习南少林武学精髓。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当中,有的练就威振武林的铁臂神功,有的身怀江湖失传已久的“一指禅”绝技,颇有“千僧之中皆能武”的少林遗风。武僧团多次获得国内外武术比赛大奖,并经常应邀出国演出,每每技惊四座,在海外刮起南少林旋风。多年来,常有海内外弟子慕名前来拜师习武,或者进行短期的学习交流。
复建中的泉州少林寺,变化日新月异,呈现出一派勃勃的生机。但在释常定看来,这还远远不够。
“在泉州少林寺复建的十几个春秋岁月里,这片土地已成为我热爱的地方。我的心中,也早已勾画出一张泉州少林寺建设发展的蓝图。”他表示,不管经历多少艰难,也要用自己的诚心、爱心和决心,为完成泉州南少林的全面复兴不懈努力,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共同打造泉州“南少林”历史文化品牌。
相关链接
泉州少林寺主要复建项目
■山门 又叫三门,它代表佛教的三解脱门:空门、无相门和无作门。正门上方横悬长方形红底金字匾额,上书“少林寺”三字。进入山门,我们将看到全寺优美环境。
■演武堂 少林寺武僧进行武术表演和交流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它高20米,形制为一层建筑三层屋面,圆形坛式风格,富有闽南建筑文化特色。建筑面积约969平方米。
■天王殿 内供奉着弥勒佛、四大天王,还有韦陀菩萨。
■大雄宝殿 寺院佛事活动的中心场所。内供奉的三尊佛像,东方琉璃世界的消灾延寿药师佛、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和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也称为“三世佛”。大殿左右供奉的是十八罗汉,实际上是十六位尊者,他们都是释迦牟尼的优秀弟子。画家们把作者庆友尊者和译者玄奘法师也画在一起,合称十八罗汉。
■观音阁 三层楼高约22米,它是按照闽南传统古建筑风格整合建造。观音塑像采用两块非洲菠萝格红木材料雕成,高12米,其中观音身高9米,底座高3米,宽2米。观音脚踩荷花,手持净瓶,“荷”“瓶”与“和平“谐音,因此这尊观音命名为“和平观音”。和平观音,不仅寓意祈祷世界和平,国泰民安,而且寄寓祖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
■五观堂 寺院僧众与信众食用斋饭的地方。
■上客堂 寺院接待四方宾客,以及接待重要贵宾的住所。
■僧寮 寺院僧人起居、休息的住所。
■钟楼、鼓楼 寺院每日早、晚必用,早上先敲钟后敲鼓,晚上先敲鼓后敲钟,因此便有“晨钟暮鼓”的说法。表示出家人修行不能懒惰,每日勤修三无漏学。
■方丈楼 方丈起居,以及接待重要贵宾的住所。
■达摩堂 为纪念达摩师祖而重建。殿堂供奉着菩提达摩塑像。达摩,天竺人,禅宗二十八代佛祖。是把禅学带入中土的第一人。他为弘扬佛法东渡中历尽艰辛,后终在少林寺后山面壁九年,为中国禅宗初祖,开创少林武术始祖。
■罗汉堂 供奉不同的罗汉像,有的供十八罗汉,有的供二十天圣像,有的供五百罗汉。是小乘佛教修行达到最高境界。称为“阿罗汉果”。
■禅堂 僧人参禅打坐勤修戒定慧的地方。
■十三堂 为纪念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李世民而建。
■法堂 方丈、法师讲经说法的场所。
■藏经阁 贮藏《干隆大藏经》及佛教、少林武术等典籍。
■放生池 寺内为体现佛教“慈悲为怀,体念众生”的心怀,让信徒将各种水生动物放养的地方。
■弘法楼 寺院弘扬佛法及教育中心,对四众弟子学习佛教慈悲精神的重要场所。
■万佛宝塔 一座六层砖塔。塔的结构分为四部分:地宫、塔基、塔身、塔刹。地宫作为埋葬佛骨、佛经或僧众之所,一般用砖石砌筑,深达数米。在其一侧辟一门洞,再筑一甬道与外界相通以供出入;塔基覆盖在地宫之上,分为基台和基座。塔身是塔的主体部分,塔刹是塔的最顶端,也是古塔最崇高的一部分,由刹座、刹身、刹顶三者组成。这里四季绿树成荫,环境幽雅,是寺中美丽的风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