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市政府强调重视把握好八方面问题
2007-05-15 08:38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确保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市政府强调重视把握好八方面问题
哪些项目可以优先获得政府的青睐呢?答案是:生产性项目,商贸性项目,与生产性、商贸性项目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项目以及必要的急需的其他项目。朱明市长在市政府4月份召开的2007年第一次全体会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注意把握好八个方面问题。
生产性项目优先于非生产性项目
当前,我市已经进入一个开始运作大项目的发展阶段。在项目的实施上,应该是生产性项目优先于非生产性项目,就是先抓能生财的项目,后抓不能生财的项目,有钱才好办事。在这方面上,要坚持四个原则:一是生产性项目先上,这是我们目前最主要的生财点和增长点。二是商贸性项目先上,这也是我市又一个重要的生财点和增长点。抓好商贸性项目,不仅有利于优化三产结构,而且能够降低整个区域的发展成本、降耗节能、提高生态质量、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第三是与生产性、商贸性项目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项目先上。没有完善的供水、供电、道路交通、港口码头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再好的生产性和商贸性项目也落不了地。第四是必要的急需的其他项目先上,如教育、卫生、文化、体育、计生、安全生产、公交、环保等,包括了衣、食、住、行,主要是为了改善人民生活,提高城市品位,加快和谐社会的构建。
资源优先配置到新兴产业发展中
针对当前泉州能源、水、土地等资源能源的紧缺状况,市政府提出,要把握好市场配置资源与政府调节资源的问题,在十分尊重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地位的同时,加强政府政策引导和调节,优化资源配置,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到提升五大传统产业中去,配置到发展五大新兴产业中去,配置到重点项目、重点外资企业和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去,使有限的资源产生更大的效益、效率和生产力。
招商选资确定三个重点
市政府提出,在吸引外资方面,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利用外资促进我市产业升级优化,要把握好招商选资与引导产业发展的问题。加强对投资政策的研究。认真研究国务院下发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国家发改委配套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省里下发的《鼓励发展的制造业指导目录》、《加快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闽台十大产业对接目录,以及国家对外资企业在注册登记、项目确认、外汇管理、土地利用、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等方面的政策调整情况,结合我市实际做好相关衔接工作,把招商选资的重点转移到整合提升五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五大新兴产业和重大的基础设施上。提高吸引外资的层次。力争在引进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建立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全力打造台资聚集区。加快组织编制《“十一五”泉台产业对接专项规划》,大力申报泉州台商投资区,抓好长荣集团及美旗控股集团等项目落地。加强泉港澳合作。继续深化泉港八大合作平台建设和泉澳四项合作。积极吸引中央大企业落户泉州,特别是要努力吸引大型高新企业。加强招商载体建设,加强出口加工区、洛秀园区和14个省级开发区建设,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预留用地。
力争培育10家超亿出口企业
在把握好扩大外贸出口与适应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的问题上,我市提出,外贸出口要适应国际贸易环境变化,推动出口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应对贸易壁垒的能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好、核心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出口产品,培育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出口企业。目前我市超千万美元以上的出口企业有85家,年底要确保有100家,力争培育10家超亿出口企业。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在境外建立生产基地。
每年有计划地扶持一批规模以下企业
我市有工业企业5万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400多家,产值亿元企业497家。在把握好发展规模以上企业与扶持规模以下企业的问题上,我市提出,规模以上企业已经成为我市工业的主力军,发展规模以上企业有利于壮大我市经济总量,提高经济竞争力,优化工业结构,增加财税收入。规模以下企业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其数量占全市企业数的90%以上,规模以下企业对于解决群众就业问题贡献很大。我市提出,各县(市、区)要下决心在继续做大做强规模以上企业的同时,每年有计划地扶持一批规模以下企业,促其尽快成长为规模以上企业。
鼓励有条件企业采用现代企业管理方式
我市民营经济发达,全市共有民营工业企业约3.6万多家、2006年总产值3165.6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90.8%;全市百家重点企业中民营企业占98家,23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数量位居全省首位。可以说,民营企业在推进我市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支撑带动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多年来我市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在把握好市场整规与扶持企业健康发展的问题上,我市提出,一方面要引导企业依法经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采用现代企业管理方式,积极推进质量体系认证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另一方面要加大市场整顿力度,加强执法监管,打击各类经济违法行为和走私活动,为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增量”与“提质”并举促经济发展
我市去年经济总量持续保持全省首位,泉州经济“量”的扩张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我市经济总量虽较大,质量却不高。几大传统产业虽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63.3%,但自主创新能力低。同时,新兴产业总量偏小,后续开发研发能力偏弱,自主创新能力也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市政府提出,在把握好做大经济总量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问题上,我市新一轮的经济发展要坚持“增量”与“提质”并举,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设立研发机构,提高研发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转变增长方式,走自主创新内涵发展之路。
不符合节能环保标准不准开工建设
泉州经济发展面临巨大的生态环境压力。发展泉州经济绝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在把握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上,我市提出,要把握三个原则:一是新上项目必须进行能源消耗审核和环境影响评价,不符合节能环保标准的不准开工建设;二是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确保全年节能降耗指标实现;三是坚持标本兼治,毫不松懈地推进环境污染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