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明两年泉州市急需6.9万名人才 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人才紧缺
2009-06-17 13:14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昨日,记者从第七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泉州人才交流大会上获悉,经有关部门根据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需要初步测算,今明两年,我市五大传统产业、五大新兴产业和旅游服务业共需人才6.9万名。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推进人才强市战略,人才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先后出台实施了《关于引进高层次人才的若干规定》、《关于鼓励留学人员来泉创业工作的若干意见》等人才优惠政策,市政府每年专门安排1000万元,作为引进高层次人才、桐江学者计划人才创新创业专项扶持资金。截至2008年年底,全市人才队伍总量66.27万人,占总人口的8.56%。现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61名,省优秀专家9人,“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17名,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出站博士后68人次,在站博士后20人,高级专业技术人才7127人,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4.2万人。
目前,五大传统产业处于加快转型升级阶段,五大新兴产业处于加快发展阶段,旅游服务业发展也在加快推进,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根据我市《2009年度紧缺急需人才引进指导目录》,我市紧缺急需人才主要分布在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等16个重点行业,软件、化工等43个领域,软件技术研发、光电子产品研发等95种岗位,计算机技术、光电子技术、石化等308个专业。
据了解,昨日的人才交流大会全市共提供职位9313个。各用人单位共收到求职表9658份,其中高级管理人员126份,教授级4份,副教授级14份,工程师级231份,博士28份。初步达成意向3064人,其中近千人是我市急需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
百余名专家将亮相展会
总数有望创近年新高
规模庞大的专家团队,今年将继续在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简称“6·18”)为泉州企业带来丰富的科技资源。截至目前,预计将有104名专家参会,总数有望创近年新高。
今年“6·18”邀请人员将更加注重实效。一方面,我市突出“海峡”概念,加大台湾专家学者的邀请力度,力争邀请更多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人士参加。预计台湾机械工业同业公会 、台湾电子信息协会、台湾光彩促进会等团体的多名高层,以及台湾机械、农业、陶瓷、新材料领域的多家公司专家都将到会。
另一方面,一批有项目对接意向、有利于提升我省主要产业、重点领域发展水平的专家学者也在重点邀请之列。今年,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电信科学技术第四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信息产业部无线通信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中心、中科院化学所、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清华大学化工研究所、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等都将应泉州邀请,带领专家莅临展会。
我市将建市民综合服务信息平台
以市民为服务核心,覆盖教育医疗民生等方面
记者昨日从有关方面了解到,在本届“6·18”泉州项目对接会专场上,除了举行泉州微软技术中心授牌授印仪式外,还将举行泉州市人民政府和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共同建设“泉州市民综合服务信息平台”项目的签约仪式。
据介绍,泉州市民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将借助微软先进的技术、理念和整体解决方案,依托泉州微软技术中心,为我市提供一个以市民为服务核心,覆盖教育、医疗、民生等方面的综合服务平台。同时,该平台还将整合政府职能部门的资源,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质量,并建立政府与市民有效的服务与沟通渠道。
据了解,建设市民综合服务信息平台的理念是国际上近几年刚刚兴起的,目前已经在欧美、亚洲的诸多国家及城市得到建设和推广,其带来的政府服务模式的变革及社会效益得到了公众的极大肯定。
据悉,泉州市民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将分期分批逐步建设,前期建设内容包括“市民联络中心(政务服务一号通)”、“在线信访”、“市民邮箱”、“小额支付生活服务平台”等。该平台将有效提高政府对市民服务的效率,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增强提供公共卫生、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制造业重现“用工潮”
行业复苏是主因
记者从昨日举行的第七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福建泉州人才交流大会上获悉,借助国家的扶持政策,我市服装、鞋帽等行业信心回暖,对一线员工的需求量增大。
“年初,许多小企业、家庭作坊接不到订单纷纷停工,我们这些中等以上的企业招工并不难。”晋江陈埭江头工业区的一鞋厂人事主管庄先生说。在当时劳动力较充裕的情况下,不少招聘企业在挑选员工的时候有了更大的余地,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招满了员工。进入第二季度,企业开始出现缺工现象。像庄先生所在的鞋厂,成型、帮面等工序共缺40多人。我市树脂工艺企业目前处于生产旺季,用工缺口更大。泉州开发区一家工艺公司人事部管理人员杜先生称,该企业缺工500多人,是目前公司总人数的40%。
业内人士分析,行业复苏是此次企业缺工现象的主要原因。随着国家加大出口退税等政策扶持力度,服装、鞋帽等制造业信心大增,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不少小企业重获新生,用工需求量增大。此外,一线员工较频繁跳槽也是原因之一。据称,因经济不景气,一些企业缩减了员工的部分福利待遇,导致员工流动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