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民:越“动”越精彩
2009-07-31 02:17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当夕阳西下,威远楼后的僻静一隅,蔡婉真老人和她的朋友们随着欢快的旋律跳起了兔子舞、印度舞、傣族舞、藏族舞、秧歌舞;
当华灯初上,刺桐公园旁柔和的灯光下,幼教老师黄敏玲带领数百位周边社区的居民踮起脚、舒展手臂,练起了健身排舞;
当晨曦微露,东湖公园内的绿地上,太极拳站站长洪于埭和他的“战友”、学员们,又一次开始了太极拳、太极剑、太极扇的传统武术温习之旅;
当阳光渐弱,侨乡体育馆的田径场、篮球场上,陆续赶来的市民跑步的跑步、打球的打球,体验“生命在于运动”的真理;
……
8月8日首个全国“全民健身日”即将来临之际,记者采访发现,不知不觉中,诸如此类的运动场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泉州市区百姓的生活中,逐渐成为泉州城市的生活时态、生活常态。一场有关健康、有关快乐、有关和谐的全民健身热潮,已经以星火燎原之势在这里燃起。
丰泽新村里的新鲜事儿
“夏天夏天悄悄过去留下小秘密……”近段时间,每晚7点半,这一熟悉的音乐都会雷打不动地在市区丰泽新村的小操场上响起。听到音乐,主妇们马上三三两两走出家门,集中到这里,跟着音乐,跟着“老师”,和邻居们一起跳起优美的韵律操。即使个个累出了一身汗,但期间欢笑不断,场面颇为温馨。
“我和朋友以前在刺桐公园跳,但慢慢地人多了,有时去晚了就没位置,所以就想到了将‘阵地’转进社区,既让自己有地方跳,也给邻居带个健身的好头。”组织者之一的黄小姐告诉记者,两星期前,她和几个同住在丰泽新村的朋友一起,凑钱买了一部播放机,借了几盘曲带,试着在小区内放起了歌、跳起了操。没想到,竟然一下子就调动了邻居们潜在的健身热情,小小两百多平方米的操场,容纳的人数经常超过百人。
“住了十几年,第一次赶上这么热闹的活动,吹了自然风、呼吸了新鲜空气,又锻炼了身体,比在空调房里待着好多了。”70多岁的张阿婆是跟媳妇一起来的,她一边自谦说跳得不好,要加紧锻炼,一边连连向记者夸着这样的活动好,“应该多给宣传宣传”。
健身让他们尝到了甜头
和张阿婆一样感受到运动健身好处多多、益处多多的市民不在少数。
在黄小姐看来,跳舞让社区与居民、居民与居民之间的关系更趋密切、和睦。“听说我们要搞这样的活动,社区主动为我们的音箱拉上了电,还增开了电灯,平常一些不认识的邻居也通过这个平台认识、熟悉了。”
而在刺桐公园的运动现场,带操老师黄敏玲为运动给孩子带来的积极变化感到高兴。这个两三百人的健身排舞队伍中,黄敏玲13岁的儿子施宣鑫动作有板有眼,与全情投入的专业选手无异,尤为引人注目。但就是这个站在前排给大家作示范动作却一点都不怯场的小男孩,此前据说十分内向,不怎么爱跟人交流。“不止是他,我自己和很多学员的变化也很大。”黄敏玲笑着说,有的学员曾为自己的身材而烦恼,结果来跳了一阵子后,“呀,体重不仅降下来了,身材也越来越好了”。
更多市民也感受到了运动带来的健康和快乐。身体不太好的妻子跳舞才几个月,气色就明显改善,心情也舒畅不少——为着这个变化,家住市区泉秀花园的木工师傅老张自告奋勇地当起了“车夫”,但凡妻子要来刺桐公园跳舞,他就尽量抽出时间开摩托车接送。
55岁的蔡婉真大妈则说,运动完全改变了她。9年前,因为疾病缠身,她每天窝在家里还觉得累。一次偶然的机会,蔡大妈接触了健身操,“慢慢地,身体越来越好,疾病也不找上门了”。后来,蔡大妈又自费购置影碟机、碟片学起了舞蹈,现在一个半小时中几乎能把十来支舞一口气跳下来,“越活越年轻健康了。”
现代市民意识日渐增强
“泉州开始有大城市的气息了。”随处可以觅到运动的踪迹、健身的身影,市民陈小姐这样归纳感受。小陈告诉记者,自己几年前到杭州旅游时,在吴山广场看到了五六百人自发练习的健身排舞,当时心里还感叹,这就是大城市啊!健身的意识高,而且丝毫不扭扭捏捏,带着开放的心态,尽情地跳,旁若无人地跳,没想到现在在家乡也看到了同样的场景。
作为“资深”健身者,蔡婉真也深深感受到了这些可喜的变化。“9年前,我刚去公园健身,那时健身的人很少,而且全是60岁以上的老太太,我一个40多岁的夹在中间,感觉很不自然。现在什么年龄段的都有,有时人多,找个地方练还不容易呢。”
在市体育局副局长王家声看来,市民健身热情的高涨,得益于全市对全民健身运动长期的宣传发动和组织,去年奥运会和农运会带来的触动更是值得一提。“从更深层次上看,这是现代市民意识日渐增强的表现,也是泉州社会和城市进步文明的表现,将进一步推动泉州的进步与文明。”华侨大学体育学院宋振镇院长分析道,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了,泉州市民逐渐不再满足于吃好、喝好、睡好,而是转向越来越重视身体的健康、精神的愉悦,运动健身的意识由此得到进一步激发,而通过运动,市民的业余生活有了依托,身体素质有了加强,沟通交流多了渠道,同时间接杜绝了沉迷打牌、喝酒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