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将设非遗项目传习所
2009-08-19 02:20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技艺高超的师父,光把功夫传授给少数几个徒儿是不够的,应该广纳四海门徒。《泉州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规划》方案中,在全市各地广泛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或传习中心,成为一大亮点。
将采取多种保护方式
记者昨日从市文化局了解到,市政府有关会议已经通过《泉州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规划》方案,近期将正式下发。市文化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本次通过的规划方案中,涉及机构设置及项目资金等方面的小部分内容还将稍作斟酌,有待最终确定。本次规划方案比厦门、漳州两地的方案更加全面详细,因为泉州作为整个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富集区和核心区,其文化保护项目非常多,需要进行更加完善的筹备与规划。
按照规划,保护区的保护范围为我市行政区域内,闽南文化产生、发展、传承的地缘范围,内容包括有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整体保护文化遗产以及优化文化生态环境等。闽南文化生态区的保护,将包括活化石式保护、博物馆式保护、数字化与网络化保护、整体人文生态保护,个人、家庭、群体传承,学校教育传承,社会组织传承等等多种不同方式。
设传习所助技艺传承
“最近,我们正在抓紧筹备建立泉州打城戏传习所,考虑把它直接设在市高甲戏剧团里面。”市文化局林育毅副局长说,我市此次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一大最新亮点是,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习所或传习中心,以及建立保护示范点区、非遗博物馆等。
“一些传统技艺,特别是一些濒临失传的技艺,其传承人应该考虑向社会上更多的人传授技艺,而不仅仅只是局限在自己身边的几个人。”林副局长认为,设立项目传习所,正是基于这种考虑,传习所将为项目的技艺传承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文化部门将扶持这种平台,让越来越多的市民接触学习相关项目。一些濒临消失的传统项目,更应该发动更多的人学习、研究它们,让项目的技艺传承有更大的空间。
根据规划,我市将加快建设一些有利于文化生态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传习中心),分为国家级项目传习所、省级项目传习所、市县级项目传习所,并要求各地在近年加快建立并挂牌。
逐步建立非遗博物馆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也是本次规划的一大特色。“目前,我们采用的是一种‘馆中馆’的形式,就是将非遗博物馆设立在相关的博物馆或艺术馆之内,而不是专门独立另外设置。”林副局长坦言,目前我市已经开始尝试设立非遗博物馆,例如在泉州市艺术馆已设立此类博物馆,今后,在各县(市、区)也将加快建成,并在近几年之内正式挂牌。
此外,将采取群众自愿、专家论证、政府批准支持、社会参与投入的办法,在保护区内确定各级示范区。命名原则上以地名与项目名称相结合办法,将采取属地管理办法,由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分级管理。
■相关新闻
将建13个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
本次规划中提及,将建立2个市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
一是古城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包含开元寺、台魁巷历史文化街区,旧馆驿历史文化街区,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文庙、后城历史文化街区,城南聚宝街历史文化街区等5个历史文化街区。
开元寺、台魁巷历史文化街区和旧馆驿历史文化街区主要展示泉州古城历史风貌,体现古城区街巷空间及南派建筑文化;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主要展示闽南商业文化、建筑文化、华侨文化;文庙、后城历史文化街区,府文庙区主要展示泉州的儒学文化、泉州闹元宵等民俗文化,百源川池周边以泉州南音的民间演出与欣赏为主,涂门街区以关帝庙、清真寺、世家民居为主体,突出泉州多元宗教文化、多种民间信仰和相关民俗活动;城南聚宝街历史文化街区主要展示海丝文化。此外,新门街区以梨园古典剧院和泉州南音艺苑为主,兼及泉州歌剧团(闽南民间音乐舞蹈中心),展示具有悠久历史的泉州南音和泉州戏曲、闽南民间歌舞。
二是清源山及其周边闽南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包括清源山宗教文化景区,泉州少林寺景区,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和市博物馆、市南建筑博物馆、泉州画院区域,锦绣庄民间工艺园和泉州木偶艺术剧院区域,泉州歌舞剧院新址,西湖公园游览区,以及东湖公园游览区、市图书馆、华侨历史博物馆、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高甲戏大众剧场、万维生邮票艺术馆、伊斯兰圣墓等。
将定点展示具有典型闽南特色的文化和观赏性强的闽南表演艺术。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泉州市博物馆、海交博物馆、南建筑博物馆、华侨历史博物馆、伊斯兰圣墓主要展示闽台文化、华侨文化、海外交通史文化、闽南建筑营造技艺文化。锦绣庄民间工艺园主要展示闽南民间工艺文化。泉州少林寺、泉州木偶艺术剧院、高甲戏大众剧场主要展示南少林武术文化、泉州木偶艺术、高甲戏艺术,市图书馆主要展示谱牒文化,泉州歌舞剧院新址主要展示闽南音乐舞蹈艺术文化。
同时,将有11个县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
■新闻背景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根据《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确定10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规划,经文化部在我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2007年6月9日)公布,以闽南的泉州、漳州、厦门为特定区域的文化生态保护区。由于目前仍处试验性阶段,因此暂定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核心区泉州,是闽南文化主要发祥地和闽南文化遗产的富集区,以“多元文化宝库,海峡西岸名城”闻名于世,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综合性试点。
■规划解读
文化生态保护
“三步走”
根据本次方案,我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保护目标将分三步。
1.到2012年,初步建立一套确实可行的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制度和运行机制,建设一批有利于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设施,改善文化遗产保存、保护的环境,濒危和重要的文化遗产以及一批传承人得到有效的保护。
2.到2015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较为完整的基础设施,文化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文化遗产和传承人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3.到2020年,实现保护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网络化、法制化。相当部分的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国家标准,文化遗产和传承人在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中得到完整的保护和传承。
■链接
11个县级保护示范区
1.鲤城区江南新区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主要保护与展示闽南民间舞蹈和民间吹打音乐文化及其生态环境。
2.丰泽区东海■埔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主要保护与展示当地民俗文化和蚵壳厝文化及其生态环境。
3.洛江区罗马河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主要保护与展示“何氏九仙” 信俗文化和俞大猷名人文化,“陈三五娘”口传文化,妆糕人、“十音”铜器煅制等闽南民间技艺文化及其生态环境。
4.泉港区山腰-峰尾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主要保护与展示北管音乐文化,渔业盐业民俗文化及其生态环境。
5.晋江市安海-东石-深沪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主要保护与展示闽南民间节庆习俗文化、水密隔舱福船制作技艺文化、褒歌音乐文化、灯谜文化及其生态环境。
6.石狮市蚶江-永宁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主要保护与展示闽台文化交流、古卫城文化、城隍宗教文化、闽南岁时节令文化、灯谜文化及其生态环境。
7.南安市丰州-官水石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主要保护与展示丰州古城文化、祈风文化、闽南民居文化、郑成功名人文化及其生态环境。
8.惠安县惠东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主要保护与展示惠安女习俗文化和闽南建筑(雕艺)文化、崇武古城文化、青山王信俗文化及其生态环境。
9.安溪县茶乡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主要保护与展示茶文化、清水祖师信俗文化及其生态环境。
10.永春县桃城-五里街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主要保护与展示白鹤拳、永春老醋、纸织画、漆篮、篾香闽南民间技艺文化,永春养脾散、一都红■等传统生物医药文化及其生态环境。
11.德化县瓷都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主要保护与展示德化瓷烧制技艺及相关陶瓷文化及其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