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好又快走前列支撑带动挑大梁
2007-07-03 17:52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晋江市人民政府市长 李建辉
近年来,晋江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泉州市委决策部署,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大局,推动持续,促进提升,用心运作,增进实效,不断推进各项事业向更高层次跃升发展。200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分别达到492.5亿元和48.6亿元,分别增长14.6%、25.7%,均占泉州1/4强,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首次接近10%,本级财政收入21.2亿元,增长29.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068元,增长5.8%。同时,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6%,万元生产总值水耗下降5%。
在全省上下齐心协力共同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进程中,晋江作为全省排头兵,必须以更高的站位、更实的举措,争取更大的作为;必须自觉运用掌握“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持续发展,持续提升,努力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实现“又好又快走前列,支撑带动挑大梁”。
一、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从粗放经营向集约发展的跃升
晋江目前主要经济支撑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这种状况如果不改变,晋江经济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很困难的,必须致力于做好三方面工作:
1.着力提升传统优势产业。要继续做好产业集群这篇文章。我市制订了产业集群发展五年规划,引导传统产业生产要素在一定区域内高度集聚,并使其产业链更加完善、更加紧密,形成对资金、技术、人才的“虹吸效应”。同时,出台了配套政策,引导企业或行业构建研发创新、质量检测、人才培训、产品展示、信息共享、标准对接等产业集群支撑体系。我市高度重视发挥规模企业的核心作用,鼓励产业龙头企业建设配套完善的专业园,抓好服装、光电、雨伞、印刷、机械、体育用品等专业园建设,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及新兴产业特别是电子、物流、机械行业产业链的前伸后延。
2.努力引进高新技术产业。这几年,我市把招商引资的注意力和重点放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积极推动晋江产业升级换代。目前,全市已经引进前景较好的项目主要有与清华大学合作的电子新材料,以及香港冠科光电、金保利太阳能电池和台湾晶蓝光电等,这些项目有的已开始批量生产。随着这些企业的发展,还将吸引一大批配套企业落户晋江,泉州出口加工区也将积极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届时,晋江将形成与传统优势产业相得益彰的高新技术产业链条,从而使晋江经济总量有个大的跃升。
3.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的相对发达和海陆空交通体系的逐步完善,为我市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了有利条件。要在继续发展传统服务业、促进商流集聚的同时,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打造区域物流经济、会展经济和总部经济,使之成为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亮点。一是发展现代物流业。晋江制造基地已经基本形成,但物流业滞后。要借助美旗集团构建的海峡西岸国际采购与区域物流配送中心、保税物流区两大项目的拉动,充分发挥现有运输、仓储、配送网络等优势,培育引进国际大型海运公司、物流企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打造与黄金岸线、制造基地相匹配的现代物流基地。二是培育总部经济。通过名牌企业总部商务区建设,把本地企业总部留住并发展各种中介服务,形成特色商务区,并推动区内金融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目前,总部商务区首期已有26家企业签约供地,开始动工建设,正在抓紧进行二期规划。三是提升专业市场和发展会展经济。重点提升陈埭鞋城、社店食品城、福埔汽车市场、磁灶陶瓷专业市场、龙湖海峡原料城等大型专业市场建设。同时,充分发挥会展经济的聚合和推广功能,努力办好鞋博会、陶博会、伞博会以及每年超600场次的大型企业订货会,支撑我市主导产业发展。
二、深化品牌经营,实现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的转变
我市产业发展从初级到高级,已经基本实现了从产品经营到品牌经营、资本经营的跃升,形成“两翼齐飞”的格局。
要一手抓品牌经营。经过这几年品牌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市已成为全国拥有最多“国字号”企业品牌的县级市。目前,晋江拥有国家级品牌96个,其中中国名牌产品21个、中国驰名商标73个(工商总局评定的11个)、中国出口名牌2个。应该说,我市的创牌阶段已经基本完成,现在最重要的是落实品牌发展五年规划,在保护好品牌的同时,策划、包装、经营好品牌,不断提高品牌的含金量和附加值,把品牌做久。同时,要充分发挥13张“国字号”区域品牌效应,扩大晋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实现与区域内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的互动发展,带动晋江区域品牌整体崛起。
要一手抓资本运营。我们认为,企业改制上市既对企业加大融资力度、提高管理水平、增加科技投入、引进高端人才、规范经营有积极的促进效应,也对提升产业整体层次、增强区域竞争实力、提高财税贡献率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此,要充分利用福建证监局实施“晋江突破”的有利时机,积极慎重地推进企业改制上市。我市成立了推动企业改制上市领导组,推行“一企一策”制度,指导企业改制上市,帮助拟上市企业解决土地、房产产权等历史遗留问题,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减轻企业改制上市负担。目前,晋江已有上市企业6家,今年有望新增5家,争取到2010年超20家,在资本市场形成“晋江板块”。
三、强化自主创新,实现从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的跨越
目前,我市已有5家企业成为国家标准起草单位,10家企业成为行业标准起草单位,另有一批企业参与各类标准的起草工作。要充分挖掘这方面优势,持续引导创新政策向企业倾斜、创新成果向企业集中、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战略。一要持续优化创新环境。认真落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出台《晋江市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研究报告》及科学技术奖励制度;大力实施专利、标准和商标品牌战略,鼓励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参与国家标准制定;加快生产力促进中心、高科技孵化器、技术展示交易平台建设,成立科技培训中心,提高创新服务水平。二要持续培育创新主体。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人才储备,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充分利用省“6·18”平台,引导企业借势登高、加强与科研院校进行长期科技协作,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中。三要持续完善创新载体。加强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建设,抓好省级食品检测中心,筹建省级制伞行业技术研发(检测)中心。依托市工业园区,加快留学人员创业园和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建立自主创新示范基地。以推广电子政务和制造业信息化协同服务平台(csp)为载体,引导企业加速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领域的广泛应用。
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从资源依赖向节约优先的转型
要一手抓节能降耗,一手抓生态重建。中心市区加快实施“退二进三”战略,逐步淘汰、转移一些工艺落后和污染型企业,加快生态重建步伐。出台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规划及相关配套政策,分解落实年度节能降耗指标,在纺织服装、陶瓷建材、造纸、化工、制伞等产业实施一批节能、节材、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在制革、漂染、电镀、石材加工等生产环节实施清洁改造方案。抓紧研究制定单位土地产出标准、行业能耗物耗标准、废水废气废渣排放标准及绿化建设标准,对不达标项目严禁准入或限期退出。加大环境整治和保护力度,下大力气狠抓近海水域污染整治,加快推进小流域整治;加强城市污水、垃圾处理系统规划布点工作,切实抓好垃圾发电厂二期及仙石、泉荣远东、东海?开发区污水处理等工程建设,全力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五、提高民生质量,实现从管理为主向以人为本的变革
我们深知,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必须围绕民生质量的提高来运作,必须在群众真正受惠上见实效。为此,我们在推动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始终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抓好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保障工作,加大对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公益设施建设、公共安全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使社会各阶层在分享发展成果上机会均等,在负担改革成本上公平合理。譬如,扩大城乡居民低保覆盖面,并提高低保标准;健全卫生服务和医疗保健制度,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覆盖;建立起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制度,下一步将探索扩大到全体适龄农民;加快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在全省率先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包括外来工子女在内的19.36万名学生受益;设立“企业欠薪保障调剂金”,开展清欠工资专项整治;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村级道路硬化、自来水普及、公交城乡一体化,完善农村文化体育设施。这些工作,我们有的已经全面推开,有的正在逐步深化、拓展,总的就是要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打造一个让老百姓共享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重硕果的和谐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