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招商让台资在泉“生根”
2009-10-23 04:06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昨日,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李非教授应市工商局邀请,来泉演讲“新形势下的两岸经济合作与海西建设”,近400名企业代表聆听精彩讲座。演讲结束后,李非教授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两岸经贸交流 呈现四大特点
记者:如何研判两岸经贸交流的走向?
李非:两岸经贸交流方面,台湾已有过三波产业转移,分别是以轻纺行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以石化行业为代表的资本密集型产业、以电子技术行业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两岸经贸交流是经济全球化的反映,体现在产业链上就是台湾处于设计、大陆处于加工阶段,同居中间生产环节,两端的技术、研发和品牌、营销,既不在台湾,也不在大陆,仍然掌握在欧美和日韩等发达国家手中。为了寻求产业链上的更多话语权,同处中间环节的两岸业界正在积极进行合作。
从两岸经济合作走势来判断,今后将出现以下四大特点:合作领域将从生产层面转向服务层面;合作对象将从中小企业主导转向大企业主导;合作形式将出现台资企业本地化趋势,行政管理人员、产品销售市场、生产原料供应和企业资金筹措等方面都将趋于本地化;合作地区将出现从南到北、由东向西扩展的趋势。预测未来10年台商投资重点在中部地区。眼下,两岸正在由过去的人员、货物等交流正常化逐步发展到经济关系正常化,继而走向经济整合。
产业链招商承接群聚式投资
记者:海峡西岸经济区在两岸经济合作进程中扮演什么角色?
李非: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协调大陆南北关系、发展海峡两岸关系中起到重要作用。大陆某些对台政策,尤其是经贸政策,可以先在海西区试行,通过政策试点,取得经验,在条件成熟时,再扩大到其他区域,泉州应在海西区域中走前列,在泉台经贸交流政策方面大胆尝试,在民众赴台自由行、承接台湾产业转移、台商投资区建设等方面先行先试。
记者:当下泉州正在致力于打造台商投资区,您有何建议?
李非:由于投资项目逐渐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投资形态从以往单纯的租用厂房、进口设备、原材料等进行简单装配加工制造的短期策略,转变为自拥资金、生产设备、购买厂房及土地使用权等长期营运方式,台湾产业外移已经从个体投资转向群聚式投资。而泉州与台湾有着割舍不开的密切关系,泉州是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今年5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提出适时新设泉州台商投资区,这对泉州的发展是一个巨大鼓舞和支持。泉州应该抓住千载难逢的机会,做大产业链招商。主要体现在发挥泉州现有的产业结构优势,从轻纺产业对接往产业链上游延伸至石化产业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