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刺桐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导航 | 新手上路 | 反馈建议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资讯 » 泉州要闻 » 泉州:打造海西中部台商投资聚集区

泉州:打造海西中部台商投资聚集区

2009-11-06 22:21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

《经济日报》11月4日以《泉州:打造海西中部台商投资聚集区》为题,大篇幅报道了我市打造台商投资聚集区的设想、规划、努力,以及做好泉台产业深度对接的种种准备。本报今日予以转载,以飨读者。

一座2.9公里长的引桥,笔直地延伸进大海里,桥的尽头是滚滚海浪。不久,这片海水中就将崛起一座10万吨级的“人工岛”——秀涂码头。

站在台商投资区秀涂码头引桥的尽头,扑面而来的海风是如此猛烈。势头之强劲,仿佛要激发出这片海水与土地深藏多年的发展潜力。

“作为天然良港的秀涂码头将建成一个集装箱和散货码头,面积4.3平方公里,目前正在进行环评论证,预计在明年5月全面开工。”泉州市台商投资区开发建设筹备委员会副主任邱经良说。

“向国务院申报的泉州台商投资区规划用地总面积58平方公里,位于泉州中心城区的东面。实际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范围约200平方公里,比现在的泉州中心城区还要大20平方公里,这里将成为泉州未来新的增长极!”邱经良望着这片海,充满信心地说。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支持平台载体建设。适时推进厦门、福州台商投资区扩区和新设立泉州台商投资区。”目前,泉州正做好台商投资区申报和审批上报工作的各项准备。

后发优势凸显新魅力

申报中的泉州台商投资区的功能定位是生态型滨水城市新区和现代化港口工业园区,它将成长为“海西中部台商投资聚集区、对台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和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极”。

这片即将腾飞的热土,位于泉州市洛秀组团内,按现有规划,东起“七一”垦区,西至洛秀组团中轴线,南邻泉州湾海域,北靠国道324线公路,包括惠安县百崎乡、东园镇、洛阳镇、张坂镇和惠南工业园共4个乡镇一个工业园区。

“福建的第五个台商投资区为什么会选在泉州?这是因为泉州在对台上有‘五缘’优势——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泉州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廖小军说,“泉州是福建距离台湾最近的城市,也是著名的侨乡。从历史上看,泉州和台湾的交往合作十分活跃,现在的泉州正处于一个加快发展的时期,具有强大的后发优势,需要和台湾进行技术、经贸等多方面的合作。台商投资区为此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日益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大大增强了泉州台商投资区的吸引力。今日的泉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在台商投资区周边,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初具规模,区位优势更加凸显。

目前,台商投资区北有沈海高速公路、福厦高速铁路、漳泉肖铁路、国道324线,南有泉州港石湖作业区和即将兴建的秀涂作业区,正在筹建的泉州市环城高速公路、泉州湾跨海大桥、宁漳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将从该区经过。泉州晋江机场距离台商投资区约20公里,从机场到秀涂作业区只需10分钟的车程。

和谐光电科技(泉州)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led光电科技台资企业。现在,位于台商投资区内占地300亩、有500条封装生产线的一期厂房即将建好,预计明年1月正式投产。技术总监王明煌告诉记者,企业落户泉州,正是看重泉州的区位优势。“泉州为台湾企业提供了一个巨大空间,这里与台湾血缘相近,语言相通,生活起来更容易适应。”

“洛阳江的那一边就是新的泉州行政中心,台商投资区与它隔江相望,距离市中心不足10公里。”邱经良指着远处的高楼告诉记者,“台商投资区将依托泉州中心城市完善的基础设施,进行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开发建设。我们要打造一流的环境、引进一流的项目、建设一流的城市,力争10年后形成产值超千亿元的新经济增长极。”

绘出现代产业发展蓝图

在海风中,邱经良摊开台商投资区规划图,细细指点告诉记者:“泉州台商投资区的产业共分为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业和现代服务业三大片区,其中围绕着秀涂作业区将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包括开展集装箱港口运输装卸、货物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业务以及与国际航运配套的金融、保险、代理、理赔、检测等。同时,以秀涂作业区为中心,我们还规划建设15平方公里的保税港区,将其打造成为服务台商投资区、服务泉州湾中心城市的新港区。”

“台商投资区有着非常丰富的水资源,除了发展港口,还有更多文章可做。”泉州市国资委主任吴汉宗说,“整个台商投资区的海岸线有24公里,沿着洛阳江的岸线有21.8公里,区内的百崎湖两岸有22公里。这些珍贵的自然资源,我们必须要利用好。比如我们将围绕着百崎湖周边,突出‘水’的自然优势,发展宜居、宜商的滨水新城区,例如高级住宅和旅游核心区、商贸中心和金融服务区、高端研发和文教产业区、国际会展区等。”

在先进制造业片区,具体布局了新材料产业园、光电产业园、现代装备制造业产业园和轻工产业提升园,其中新材料产业园将发展以纳米材料系列、超导材料为主的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先进陶瓷材料等;光电产业园将发展led、光伏产业和数字微芯片等;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园以发展船用设备、发电设备和轨道机车为主;轻工产业提升园主要是推动区域内现有的鞋业、纺织服装和工艺品等存量企业就地转型升级。

目前,台商投资区的各项规划编制已基本到位,土地报批工作顺利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启动,园区内主要路网骨架东西主干道已经全线通车,供水、供电、排污、排水、通讯等配套设施相继启动,整个园区的环评工作也正在进行中,累计投入前期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达4.1亿元。园区内已经储备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优质项目30多个,唐山客车、风力发电、多晶硅等一批有辐射带动力的项目正在紧张洽谈中。

做好产业深度对接

“泉州台商投资区具有突出的后发优势,此时推出适逢其时。建设好台商投资区,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要做好产业的深度对接,从而促进泉州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泉州市台办副主任骆志成说。

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进入泉州的台资企业多以传统制造业为主,投资方向也多集中在纺织服装、鞋业、石材等传统产业。近年来,为吸引台湾新一轮的产业转移,泉州加快改善自身投资环境,在软件和硬件上双管齐下,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行政服务中心,为台商投资开辟“绿色通道”,全方位改善投资环境,取得明显成效。目前,泉州批准设立的台资企业1348家,总投资26.9亿美元,台商投资实现了大幅增长,更为重要的是台商的投资方向开始从传统产业逐渐转向电子、光电、石化、软件、物流等新兴领域。

与台湾进行深层次产业对接,泉州已经初步具备了良好的产业基础。目前,泉州已经形成石化、装备制造、电子通信、纺织加工、生物制造等产业体系,这些都是与台湾进行深层次经贸合作的基础。

“只有培育起自己的产业体系,才能够有一个更好的合作平台。但是,必须清醒认识到,目前泉州台资企业仍然多数是中小型、劳动密集型的企业,科技含量不高,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影响力也不够大。”骆志成说。

“我们需要的是大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是与我们产业布局规划对接的、有效益的、能够形成产业龙头、形成产业集聚的企业。要招大商、抓龙头,抓旗舰企业。”廖小军说,“台商投资区要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重点进行招商,它不是泉州传统产业的转移基地,是现代产业集聚区。”

如何吸引大、优、特、强的台资企业入驻泉州台商投资区?邱经良认为,首先是要加强两岸之间的了解和交流。他拿出一本《2007—2015年泉州市泉台产业对接专项规划》,书中详细列出了泉州和台湾分别在电子信息、石化、机械、生物医药、服务业等10个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对接的方向。“只有更深入地相互了解,才能找到更恰当的对接点。”邱经良说,“此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必须把台商投资区这个载体做好,包括城市规划、产业布局、环境评价、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多方面,也希望国家能够结合台商投资区的特点,给予优惠政策,使之能够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的独特优势。”

“泉州的台商投资区要进行点对点、港对港、园区对园区、产业对产业全方位、有效的对接。”廖小军说。积极进行全方位对接的泉州台商投资区赢得了台商的认可,他们从赞赏到主动对接,再到提出建议、参与规划,对接的层次逐渐加深。

惠安绿谷台商高科技产业基地由惠安县和泉州台资企业协会合作开发建设,成立2年多的时间里,重点发展光伏电子信息和精密机械产业。今年,绿谷基地被列入福建省级扶持发展的重点台商科技产业园之一。今年4月到6月,包括台湾出口加工区的数十家高新技术企业前来考察,洽谈入驻绿谷基地。截至目前,签订项目入驻协议和意向书的有14家,在建项目有4个,拟入驻绿谷科技孵化中心的项目有10个。

泉州市台资企业协会会长郑建良认为,泉州台商投资区与福州、厦门的台商投资区相比,起步晚,更需要做好规划,特别要在一些具体细节上做好对接工作。“比如,现在的工人对工作生活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希望能够有一个舒适优美的环境。台商投资区原有的自然环境非常美丽,在规划开发中,要保护好、利用好这个资源,这样才能留得住人,产业才能持续的发展” 。

台商投资区的建设对于泉州的意义是重大的。它不仅是福建建设两岸经贸合作紧密区域、构筑两岸交流合作前沿平台的重要内容,而且也将有助于泉州产业的优化升级。目前,泉州一、二、三产业的构成比例约为4∶60∶36,其中工业又以民营经济为主。“这些民营经济在为泉州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总体规模偏小,在理念、管理、科技创新、市场拓展、对外交往等方面也有不少欠缺。通过台商投资区引进优质台资企业,可以提升自己,加快成长。”廖小军说。


About QZCT - 网址导航 - 生活服务 - 同城分类 - 开心购物 - 天天特价 - 信息资讯 - 刺桐社区 - 网站地图
QZCT.CN版权所有©2018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闽ICP备110116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