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刺桐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导航 | 新手上路 | 反馈建议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资讯 » 泉州要闻 » 泉州:从“看规模增幅”到“亩产效益论”

泉州:从“看规模增幅”到“亩产效益论”

2010-02-21 16:29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

核心提示

新的一年,我市面临着继续积极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抢抓海西重大战略机遇,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继续走在全省前列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转变,更是体现在生产方式上,体现在对生产要素投入的考量。对于“山多地少”的泉州来说,工业用地日趋紧缺。毫无疑问,以往那种靠廉价劳动力、低成本土地投入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亟须转变。可喜的是,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界,“亩产效益论”逐渐升温,集约用地、内涵式发展的路子正越走越宽,政企一起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促发展。 □本报记者 邱和军

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每一寸土地、每一寸岸线资源,像雕刻黄金、玉石一样用好每一寸土地、每一寸岸线资源,努力使之发挥最大功效。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泉州的不二选择。“亩产”这个半个世纪前风行中国的字眼,如今再度兴起。

年增用地1.5万-2.5万亩

毫无疑问,工业用地是促进经济增长和推进工业化及城市化的重要载体。对于俗称“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泉州来说,有限的工业用地犹如黄金、玉石般重要。在刚刚过去的泉州“两会”期间,与会的企业界代表、委员们为泉州gdp首超3000亿元大关庆幸的同时,更多地感慨“用地难”,纷纷为增加工业用地总量而建言献策。

从产业结构看,泉州市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的过渡,“用地难”或将成为“拦路虎”。有不少代表、委员认为,泉州下一步发展面临着不少瓶颈,粗放型发展方式以及各类生产要素供应相对趋紧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两大桎梏,泉州需要尽快转变以往以低廉要素价格为支撑的粗放扩张的经济发展方式,为产业发展寻找破解之路。

此前,泉州市国土资源局做了一系列调研得知,gdp每提高一个百分点,需要新增建设用地1500亩左右。根据这个标准,泉州平均每年的实际用地量一般在1.5万至2.5万亩之间。在晋江,这种压力更为巨大。

挖掘现有土地资源的潜力

向空中要资源。更多的企业将眼光瞄向现有资源,将厂房“拔”高,将现有的土地资源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寸土寸金的陈埭镇溪边工业区,一家启动上市工程的运动鞋制造商也不得不开始精打细算。去年对原来的一幢厂房进行二次装修,两层变身为五层,“没地方扩了,装修一下仓库面积一下翻了好几番呢。”该公司行政总监储先生称,此举成本省了不少。在同样企业遍地开花的磁灶镇,路豹集团的厂区围墙虽然已经好几年没有外扩,企业经营者绞尽脑汁利用现有空间,扩大生产,提高产品含金量,产值翻了好几番。

向高度要效益。神州电子通过科技创新,在科学、高效、集约用地的情况下,纳税连年大幅度增长,因此成为泉州经济开发区亩产纳税明星。同样是在陈埭镇溪边,森羽鞋服有限公司率先引进“精益化生产管理模式”,为规模化经营和内涵式发展创造企业持续发展空间,登上晋江“亩产论英雄榜”。

走技改增效之路

技改成为泉州企业在金融危机安然过关的锦囊妙计。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全市去年全年技改投资137.96亿元,增长26.9%。安踏技术中心加入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队列,凤竹则被列入国家创新型企业试点,84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拆除旧的生产线,上马新机器,旧厂房变身新产品出生的摇篮。在晋江磁灶洋尾工业区,记者看到春节刚过华泰集团就张罗着启动陶瓷太阳能项目。其实,该企业前年才择地盖起大片新厂房,由于相继有新项目上马,新厂房已经不能满足订单生产。在湄洲湾南岸,德和工业园和盛置信非晶合金变压器有限公司改造利用某水泥厂旧有厂房进行生产,从签订投资协议到建成投产,只用不到半年的时间,如今已经是一家产值过亿的高新技术企业。兆星催化有限公司、北大方正集团方兴化工公司等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利用旧有厂房投资生产,产值超过15亿元。在市区宝洲街, “引、逼、促”等有力措施作用下,家具经营企业向符合产业要求的信息技术、创意产业、服务外包等新兴业态服务业转型,改变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优化提升产业层次。

“亩产”成为试金石

帮助企业解决“用地难”,在惠安开垦走马埭,开源和节流,泉州新办法也很多。早在2005年,就迅速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启动“标准化厂房”工程,在集约用地方面走出新路。此后,相继有《关于进一步促进工业用地集约利用的意见》等政策出台,规定泉州工业用地每亩地投资不得少于60万元,加大工业园区的整合力度,发挥工业园区的聚集效应,依法严格处理闲置土地。前不久,市政府发出通知,今后泉州市区工业用地一律安排在工业园区内。

转变生产方式,向内涵式发展,占地规模不再是考核一家企业的最重要指标。“亩产论英雄”,越来越成为政府和企业界热议的话题。在晋江首次亩产税收英雄榜中,一家“名不见经传”的针织企业以亩产税收116.30万元成为服装业冠军,而更多“如雷贯耳”的企业却出乎意料地落榜。晋江率先在晋江经济开发区实行“亩产论英雄”,投产3年后每亩每年税收须超10万,每年在年产值超5000万元工业企业中分行业开展“亩均创税”调查评比。

在江浙发达地区,“像绣花一样珍惜和利用土地”成为共识。“亩产论英雄”的考核机制,甚至更为超前,不再是过去单以“亩均税收”来排座次,而是增加了“亩均销售”、“单位能耗税收”和“单位排放税收”等多个项目。全国十强县之一的绍兴县在全国首创“亩产论英雄”的新评估体系,根据经济发展布局,合理规划建设高新产业集聚区,促进产业向工业区、集聚区和集聚点集中集聚。优先安排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和现代服务业项目用地指标,建立项目会审制度,有效地解决集约用地的难题。而嘉兴,去年在3915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创造了1917.96亿元的gdp,总结其经验,即以提高“亩产效益”为核心,建立健全“亩产论英雄”的导向、约束、评判等机制,将原先以“规模”、“增幅”论英雄转变为以“亩产效益”论英雄,倒逼企业走科学发展之路,引导企业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效益产出。

“个别地方在招商引资中注重经济总量的增长,对投资总额看得比较重。”泉州市政府经济顾问组长王文泰表示,发展路径要转移,必须摒弃片面追求gdp的做法,注重提高gdp的质量,注重亩产效益。如果延续大企业跑马圈地、争夺资源等粗放型发展模式,不注重内涵提升,泉州资源缺乏的瓶颈将愈发突出。


About QZCT - 网址导航 - 生活服务 - 同城分类 - 开心购物 - 天天特价 - 信息资讯 - 刺桐社区 - 网站地图
QZCT.CN版权所有©2018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闽ICP备110116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