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人推动闽南文化入台湾
2010-03-25 02:52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最早与台湾通商之地是泉州、开发台湾第一人出自泉州、早期开发台湾的主力由泉州输出——泉州人在开发台湾及推动闽南文化入台等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纽约两岸历史文化研究室研究主任汤锦台用他的研究成果回溯历史,这些内容被写在他的《大航海时代的台湾》、《开启台湾第一人郑芝龙》、《闽南人的海上世纪》等作品中。
台湾本为未开发的处女地,早期住民大部分从祖国大陆移居而来。20世纪70年代在台南发现的台湾最早人类化石“左镇人”与大陆福建“清流人”、“东山人”同属于中国南部地区晚期智人,具有共同的起源,都继承了中国直立人的一些特性。
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当时三国东吴孙权派一万官兵到达“夷洲”(台湾)。隋唐时期称台湾为“流求”,隋王朝曾三次出师台湾。隋大业六年(610)汉族人民开始移居澎湖地区,到宋元时期(960—1368),汉族人民在澎湖地区已有相当数量。12世纪,宋朝将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兵戍守。元、明两朝政府
在澎湖设巡检司。从明朝中后期起已不时有大陆汉人前往捕鱼、打猎,与岛上少数民族进行贸易。而台湾也曾经作为泉州对外商贸的桥梁。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住在日本长崎的泉州同安人(直到1958年以前同安一直隶属泉州)李旦、欧阳华宇兄弟派船前往今嘉义一带建立了泉州对日本的转口贸易据点。
此后,荷兰人占据台湾,并试图打开对华贸易,遭到明朝政府抵制,后来只允许少量船只以通行证方式前往台湾进行交易。此时,前往台湾的船只实际上都被水师将领郑芝龙家族所控制。郑芝龙开府安海,船只均是由安海出入,因此大陆与台湾最早的直接贸易港口就是泉州安海。这种局面维持到清初。
从泉州人李旦兄弟在台湾建立转口贸易基地,到1661年郑成功东渡台湾为止,在郑芝龙的主导下,大批汉人渡台通商与谋生,其人数估计已达三万人上下,后来又有三万左右将士与眷属随郑成功赴台,他们都成为早期开发台湾的主力。康熙平台后,闽人又陆续赴台,其中泉州移民仍为开台主力。
人是文化最忠实、最积极、最活跃的传播者,而文化远距离的传播,有赖于人口的迁移。闽南文化在台湾的传播是通过闽南人移居台湾来实现的。在李旦、郑芝龙、郑成功等人的引领下,以泉州人为主的闽南人移居台湾源源不断,并形成几次热潮,这对闽南文化在台湾的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