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企业涌动技术改造热潮
2010-04-04 13:48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大浪淘沙,技改已然成为企业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生产效益、破解用工难题、推动节能减排的自觉行动,引导着我市工业经济在转型升级之路上阔步前行。去年,我市完成技改投资138亿元,比增26.9%;今年还要再增加23%,预计完成投资170亿元。从初步统计的全市258个2010年技改项目来看,呈现着“传统产业高新化,新兴技术产业化”的特点。
增量资金激活存量资产
在南方路机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忙着对lb4000型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进行改良。工作人员介绍说,lb4000型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是企业的王牌产品。随着客户要求的不断提高,去年企业着手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投入1.2亿元,引进了美国和德国的螺杆空压机、气动系统以及减速机等先进设备。“升级”后的设备每小时节电100多度,燃油消耗量下降一成,并实现无尘化处理。光这一技改项目,就为企业新增产值近2.4亿元,新增利税4100万元。
像这样投资进度快、效益好的技改大戏在我市屡屡上演。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做大做强的愿望、政府的政策扶持,激励着企业在技改上奋力争先。2009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重点技改项目达150个之多。专家指出,技改具有技术新、投资省、工期短、见效快、效益好等突出特点,是用先进技术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典型体现,在当前土地、水电等资源紧缺,企业用工缺口较大的大环境下,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显得尤为迫切。
市经委主任辜景峰告诉记者,实践证明,采取先进适用技术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可用少量的增量资金激活大量存量资产,投资成本平均比同规模的新建企业减少30%左右,可极大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通过技术改造和管理创新,逐步减少对劳动力的过度依赖,是泉州很多企业的出路。据悉,南安市一家大型水暖企业进口100台水龙头打磨机,代替原来的工人手工打磨,既提高了产品的精度,也减少了人工成本——100台机械替代了500名工人的工作,缓解了用工矛盾。
传统与高新产业两翼齐飞
事实上,加大技改力度不仅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明智之举,也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要途径。
在泉州,技改热潮正推动全市产业呈现“两翼齐飞”的格局。一方面,纺织鞋服、机械制造、建筑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进行着高新化的技改升级,向国际高端技术水平看齐;另一方面,石油化工、电子信息、光伏电子等新兴产业则忙于攻克技术难题、掌握核心技术,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的产业化推广。市发展研究中心相关人士介绍说,我市将坚持两手抓的原则,使传统产业高新化、新兴技术产业化,最终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完美转身。
数据显示,2009年,我市五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产值710多亿元,同比增长33%。今年,我市技术改造在新产品、新技术产业化推广方面的亮点更是令人目不暇接。总投资8亿元的金保利(泉州)高效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工程,正在通过引进扩散、烧结等设备,扩建太阳能电池片生产车间,力争年增产能达到200兆瓦;泉州市信通微薄电子则是采用计算机仿真设计、纳米技术改性等工艺技术,购置网络分析仪、21g频谱仪等先进设备仪器,建设微薄介质陶瓷谐振器生产线,投产后,年增产谐振器9000万只。文创太阳能公司光伏组件技改、视通光电网络公司软件动漫研发中心技改等项目均在跃跃欲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