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环泉州湾公交拉近区间距离
2010-05-11 09:11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环泉州湾2980平方公里市域城市规划区的出台,人们迫切需要城乡公交一体化。今年4月30日,市交通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标志着环泉州湾公交服务体系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在不久的将来,将有更多的公交车载着市民穿梭在区间。
外地:公交一体化延伸都市圈
家住杭州市余杭区临平街道的王有冠回想起余杭区与杭州主城区公交一体化时的情景仍然十分兴奋。他说,从2007年11月开始,余杭区与杭州主城区公交一体化改造就一直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到当年12月初,余杭区进入杭州主城区的7条线路公交一体化改造顺利完成。杭州公交集团收购了杭州主城区开往余杭城区的140辆大巴、26辆中巴车。
“一家不等于垄断。”杭州市公交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卢智宏说,公交是公益、公众的行业,一家经营还是要考虑公益,不能垄断。但多头管理,多家经营,难以形成合力,管理跟不上,服务质量提不上去,最终受伤的还是老百姓,所以公交要一体化经营。他们打造的城乡一体化公共交通,形成了设施平衡、换乘高效、线路有序、服务多样的公共交通体系,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而常州市在公交一体化上也是不惜血本。常州市区以前有3家公交公司,相互搞市场分割,恶性竞争时有发生。2006年后,常州以市公交总公司为轴心,整合武进公交和越城巴士,随后又收购穿梭于城郊的326辆社会运营中巴公司。历时3年后,常州公交多头管理、多家经营的混乱局面终结,城乡公交一体化启动,公交无缝覆盖城乡工作有序展开,新辟59条通村公交线路,使具备通车条件的221个行政村公交通达,全市行政村公交通达率达到95.7%,基本实现村村通公交。
“萧山区的老人早上可以坐公交车免费到杭州西湖景区来锻炼,杭州的老人也可以坐公交车到萧山去买菜。公交一体化延伸了都市圈。”卢智宏说,公交一体化后促进了人的流动,人的流动又促进了消费,进而带动了整个经济的发展,公交就是其中的一条线。
本地:公交一体化正在起步
泉州现有城市公共交通企业13家,包括中心市区以及各县(市、区)公交公司开展的城市公交。各县(市、区)公交公司行业管理分别隶属于当地的公用事业局、市政园林局、交通局等部门。至2008年年底,全市共有公交车辆1342辆,营运线路146条。其中,中心市区现有公交线路53条,营运车辆764部,线路总长1020公里,服务范围集中在鲤城、丰泽、洛江、泉州开发区,从中心市区通往晋江、石狮、南安、惠安仅有6条线路,分别通至晋江sm广场,石狮服装城,南安丰州、霞美、官桥,惠安洛阳。
据介绍,随着城区的不断拓展和公交线路的对外延伸,城区公交和公路客运的经营区域逐渐产生了交集,公交延伸与短途客运竞争不断加剧,争客拉客现象日趋严重。如泉州市区至洛江罗溪全长48公里,各种营运车辆高达108辆。其中公交线路有4条共52部车辆,市汽车运输总公司管理的罗马专线农村客运车辆29部,洛江区民营运输公司客运车辆19部。该线路还有通往厦门等地的其他8部车。各公司的营运车辆扎堆经营,竞争激烈,不仅造成实际载客率和经济效益低下,也导致营运车辆之间矛盾冲突时有发生。
市交通运输集团整合了市汽车运输总公司和市公交发展有限公司的资源,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建成泉州中心市区980平方公里的综合公共交通枢纽和配套设施,形成以泉州市区为中心,辐射全市各乡镇、全省各地市、全国主要城市的东南沿海重要道路运输枢纽和公交换乘枢纽。中心市区市民的公交出行分担率由目前的约12.8%逐步提高到25%左右。
建议:短途客运班线公交化
目前泉州市区公交覆盖主要集中在城市建成区100多平方公里内,要推进到980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乃至2980平方公里都市区的公交运行体系,必然面临如何解决短途客运班线的退出和公交线路的覆盖问题,以及如何协调好客运与公交、城区与郊区、中心城市与邻近县市的关系。按照各地的运作经验,解决的办法就是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加快短途客运班线的公交化改造,妥善处理社会营运班线、车辆的收购整合和退出问题。
市“公交优先”体制机制课题组建议,根据目前交通客流现状和流动规律,适时地组织推进中心城市至晋江、石狮、惠安、南安等周边县(市)主城区的公交线路,加快形成服务环湾城市组团的快速公交线网骨架。利用市交通运输集团的优势,发挥市汽车运输总公司的交通运营网络、人力、资金、场站、品牌等资源,加快短途客运班线退出和公交化改造。依法依规对个体中巴实施整合或退出,引导合法营运的民营客运通过股份制改造,实现公司化运营。
据市交通运输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城市的扩大,短途客运实现公交化已是大势所趋。接下来,我市将推进中心市区与县(市、区)中心城区及乡镇的公交化改造,逐步将市汽车运输总公司晋江、石狮、惠安、南安分公司现有短途客运线路,以及客一、客二、客三分公司现有的从市区发往晋江、石狮、南安、惠安、泉港等县(市、区)的短途客运班线进行公交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