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传统产业逆势搏击市场
2010-06-12 07:22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产业提升
昨日,在市中小企业服务日活动中,记者了解到,我市纺织服装产量占全省六成以上,运动、旅游鞋约占全国总产量的40%、世界总产量的20%;石材出口量约占全国的35%,工艺陶瓷出口量约占全国的65%,糖果产量约占全国的20%。拼智力、拼技术、拼管理、拼市场,泉州民营企业经受住一场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考,传统产业实力明显增强。
品牌与市场形成良性互动
百年世博来到中国,泉州企业自然不会错过这次营销盛宴。特步、三六一度分别为世博园外志愿者提供运动装备,宝峰鞋业成为“上海世博会特许零售商”和“上海世博会特许生产商”,图图童鞋成功进驻上海世博会中国民营企业联合馆。有关专家认为,亮相世博会折射出泉州制造由大到强的转变。
据介绍,去年全市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925家,比上年增加121家,仅占规模以上工业17.5%的企业,却完成全市规模以上工业73%的产值。今年1-5月,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2083.15亿元,增长29.4%。
在金融危机中创造奇迹,泉州制造的品牌效应引人关注。46项中国名牌产品、51件经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数量均居全国地级市前列。
自主创新成为泉州民营企业防抗风险的法宝,全市现拥有5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9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99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仅去年,全市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达30项,有40个项目列为省技术创新重点项目。此外,还有21家企业通过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废弃物排放量有效降低。
越是经济低迷时段,越是显现泉州企业家的胆识和眼界。整合外部资源,快速推进资本运营,继去年近10家企业上市后,今年又有9家企业拿到资本市场的“通行证”。“54家上市企业,首次募集资金达287亿元。”上市专家说,传统产业不仅造就了“泉州板块”,对更多的企业来说,在谋求上市的过程,也是管理规范化与提升的过程。
借现代服务业提升泉州制造
面对越来越凸显的用工、用地、用水瓶颈和节能减排约束,必须上好项目、上大项目、上足项目。更扎实地推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升级。逐步做强、提升存量,不断做优、放大增量,使泉州发展走上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技术改造与管理创新双轮驱动,推动产业由大到强。我市出台的八大产业振兴规划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对经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行业技术开发中心予以重点支持,优先安排科技立项,并分别一次性给予100万元、50万元、10万元的支持额度。“绝大多数是民生产品,市场需求大,只要产品档次上去了,市场肯定没问题。”泉州市经委主任辜景峰认为,中小企业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的“三缺”问题还比较突出,亟须进一步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政府部门要为泉州中小企业提供公益性与市场化汇聚交互的有效服务载体,才能助推企业“创业创新”与“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