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加快”领航泉州
2010-07-08 05:00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七月流火,流淌着泉州人火热的激情。3天后,盛大的2010年中国航海日庆祝活动将在泉州隆重举行,这是中国人与海洋激情相拥的日子,这是全国航运、港口、航海保障及相关产业的共同节日。在泉州,穿越历史的烟云,我们看到,一座城市与海洋的千年约定,这里曾是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在很长一个时期里,它是中国走向海洋、开放胸怀的象征。在泉州,铺展未来的宏图,我们看到,一座千年古港,在新时代面向海洋再次启航,“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华,正在重现。
文化之外,更有经济的碰撞。
如果说,古城泉州,留下的是一千年前中国对世界的开放。那么透过世博会,你会发现,如今的泉州开放更广、活力更盛。台前,特步、三六一度的赞助志愿服是世博舞台流动的风景线,安溪铁观音位列上海世博会十大名茶第一位,贴在不少展馆外墙的泉州华泰陶瓷太阳能板盛名一片,还有宝峰拖鞋、图图童鞋、盖奇面料、文创的太阳能音箱……都在百年世博中,折射出泉州制造由大到强的转变。
幕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建设经济强市”成为泉州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驱动力,市委、市政府全力推进,全市上下激情一片。
高要求
“两个加快”成为战略目标
2008年开始的一场国际金融危机,让循着原有路径的传统经济车轮,显得举步维艰。
传统发展之“危”,正是科学发展之“机”。危机中,泉州向技术进步要后劲、向管理创新要效益的双轮驱动,创造了稳住大盘、固本培源的不菲实效。
扛过了危机考验的泉州,在紧随而至的后危机时代,没有理由落后!审视自身,就泉州企业来说,用地、用水、用工、节能减排等多项要素正演绎“倒逼”之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尽快迈上全球产业链的高端,愈显急迫。就整座城市而言,作为福建经济总量的“九连冠”,泉州是经济大市,但还不是经济强市。这一点,在年初的省两会上,省委书记孙春兰一语道破。她要求泉州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从经济大市迈向经济强市。
不久后的虎年新春,泉州掀起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切实”要求,成为全市上下奋进的行动纲领。
春节一过,一系列紧而又紧的工作随即展开。泉州第四场千人大会火热上演,在这场名为“推动企业上市提升管理水平”的动员会上,“变革引领未来、管理永无止境、上市将企业管理推向前进”三句会议主题得到了全市企业的空前响应。
阳春三月,泉州党政代表团在与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四座城市的碰撞中,完成了全新的自我认知。目睹先进地区的发展态势,成员们找到了标杆、样板,取回了真经。广东、江浙发达城市的经验也告诉我们,经济总量进入3000亿元阶段后,完全具备以更高速发展、井喷式发展的可能,这更加坚定了泉州信心,泉州有机会、有潜力通过持续努力,在转变发展方式的同时实现强市之梦。
一路行走、一路思考,思想的结晶在市委召开的“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上得到升华——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来闽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省委孙春兰书记对泉州发展的要求,共同汇聚成全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建设经济强市”的战略目标,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泉州的主要任务,引领着新一轮嬗变崛起。
加速度
比学赶超热情涌动
“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这是市委在全省“拉练”检查后,提得最多的一句话。
分析上半年的经济,从纵向看,泉州承接了良好的态势,发展势头如火如荼。就横向比,全省比学赶超高潮迭起,泉州必须快马加鞭。
省委、省政府要求泉州发展得更好更快,省委书记孙春兰在泉州工作检查中再次强调,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经济强市,着力改善民生、提高发展质量,这是基于全省大局的考虑,更是泉州的责任所在。泉州已经意识到,地区之间的优与劣,赶超与落伍是快速转化的, 30年河东,30年河西,现在的后进地区,今后可能就是赶超者。而泉州作为全省经济总量第一的城市,要保持全省领先,追赶全国先进,就必须开足马力、加速前进。
事实上,短短半年,泉州各领域的加速态势已开始呈现。
—— 快马加鞭,民营企业已有表率。
继去年近10家企业上市后,今年,随着“推动企业上市提升管理水平”动员会的举行,短短数月内,又有9家企业拿到资本市场的“通行证”。“54家上市企业,总数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上市专家说,谋求上市不仅造就了“泉州板块”,更带来了管理水平的飞跃。
与此同时,遍及全市的“送管理进企业”活动正成为泉州政府服务企业的一大礼包。今年泉州将培训企业管理人员3500人以上;组织实施100个中小企业管理咨询诊断项目;组织2000家中小企业与管理服务机构对接;并选择300家企业作为远程培训示范基地。
——快马加鞭,项目建设生机一片。
刚刚落幕的“6·18”,泉州创造了对接项目和投资总额的历史新高。807个项目共“淘”得172.4亿元投资额,高居全省第一。
落地的投资超5000万元项目67项、比增17.5%,其中不乏省外经贸厅、泉州市政府与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对接、总投资20亿元的“国家级数据灾备项目暨ec国际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平台”项目,以及福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和台湾佰鸿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对接、总投资8亿元的“led光电节能项目”等一批优质大项目。
“没有项目一切都是空谈”,正因有这样的信念。今年1至5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0.5亿元,比增18.6%,376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58.92亿元,比增7.68%,重点项目完成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例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新开工项目61个、完成年度计划的93.8%。
——快马加鞭,创新舞台惊喜连连。
纸质夹克,听起来有些“戏说”,却已是泉州左岸男装热销的明星产品。
这个曾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亮相的新品,可以加速面料的降解,如果一件棉质或麻质衣服需要两年的降解时间,这件所谓的“纸质夹克”,只需半年就能完全降解。
左岸男装另一项头衔,是中华环保联合会的环保大使。今年,他们将推出一系列的秋季低碳服装。其间,左岸将具体测算出每一件服装的“碳排放量”。倡导消费者在购买服装的同时,也为自己的“碳排放”掏腰包买单。
更大的范围内,泉州创新收获着连连喜讯,上半年,“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七连冠花落泉州,泉州也成为全国首个大陆台企转型升级试点工程城市。
——快马加鞭,港口城市亦有突破。
7月5日,随着“西峰山”号货轮缓缓驶离泉州港,驶向台湾台中,泉州港直航台湾的集装箱班轮运输正式开通,并且实现常态化。泉州对台货运没有固定航班的历史从此终结,泉州港的姿态将更加开放。
在城市领域,上半年泉州收获“双喜临门”——中山路成功入选第二届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泉州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中国十大宜居中小城市。此外,高铁开通、环城高速公路二期的全线动工、泉州湾跨海大桥的奠基、浦西综合体推进,都是催人奋进的喜讯。
新希望
规模大、实力强、环境优的现代化海湾型大城市
经历8年时光洗礼的《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今年在省政府批准下一锤定音。
从此以后,以泉州湾为核心,泉州刻画的是980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市新图腾。5月,一场环泉州湾城市规划(建设)座谈会拉开了环湾建设的新序幕,力争用10年时间,把泉州建成一座规模大、实力强、环境优的现代化海湾型城市,这一掷地有声的承诺,亦是泉州的新希望。我们不难期待,逐水而居的泉州中心城区、晋江、石狮、惠安,因此环湾而立,走向融合。东海、城东、江南、北峰丰州、洛秀等,或高铁越过,或定位高端,或山水相依,或产业集聚,以不同的方式诠释着新城模样。更远的,安溪、永春、德化,在涵养环湾核心区的生态魅力的同时,也分享到其强大的辐射带动。
不止是城市化,上半年,泉州还在许多领域播撒了希望的种子。
城乡一体的蓝图里有了小城镇的加盟。晋江金井镇、南安水头镇、安溪龙门镇同时扯起了我省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的先锋大旗,携同泉州12个市级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酝酿着一场城乡融合的变迁大计。
作为泉州未来的新的经济增长极,今年台商投资区已经吸引了多位巨头光临。中国交通股份有限公司等央企巨头本着默契的眼光,盘算着把庞大资金砸向新区,期许着更大的拉动效应。如今,泉州史上规模最大的bt模式建设的秀涂“人工岛”,以及世界一流环保技术的高档包装纸生产基地已经破土开建,涌动起泉州新一轮大项目、大产业的投资热潮。今后,这里还将瞄准台湾制造业100强、大央企、大国企、世界500强和国内外高端品牌企业展开招商,缔造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业、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高地。与此同时,泉州经济开发区顺利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未来,国家级的金字招牌有望服务全市,建立与周边县、市、区互利共赢的经济发展模式,寻求“飞地”发展。
破解“熟人经济”、破除陈规陋习,让先进的城市更文明,优质的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在城市中流动,同样是泉州的希望所在。不久前出炉的《中共泉州市委 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泉州市将创建一批“较大社区”、“平安社区”、“文明社区”、“绿色社区”、“志愿社区”等特色示范社区。通过示范社区的带动作用,力争到2015年,全市85%以上的社区(城市社区100%)成为宜居、利居、乐居的现代化和谐社区。
希望更在于全市上下合力奋进的如潮激情。无论是宾客云集的闽南文化节,热情高涨的千人企业大会,还是饱含思考的广东行、一丝不苟的项目建设巡回检查、细致周到的防汛抗灾工作,泉州每一次大动作的背后,都是一次蓬勃向上,协同协力的激情推动。面对未来,如何在全省比学赶超、全国加快发展的竞赛中跑出“泉州速度”?提振精神,亮出激情,全力践行“两个加快”,将是泉州又一面奋进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