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刺桐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导航 | 新手上路 | 反馈建议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资讯 » 泉州要闻 » 恪尽职守实现“零伤亡”奇迹

恪尽职守实现“零伤亡”奇迹

2007-08-28 06:01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
在德化南埕镇,镇政府的单位住房成为10户居民的临时“家园”,10多名乡镇干部在通往危险区域的路中央搭起了帐篷轮流值守,防止已转移的居民擅自返回。

200公里外,晋江深沪码头,402渔业服务台全天候滚动播送台风动态、政府部署等信息,用无线电联络通知渔船回港,动员178艘渔船及时回港避风。

无论是山区或是沿海,连续6天,144小时,泉州各级各有关部门全体动员,责任到人,在各自岗位上不间断值守抗击超强台风“圣帕”。正是这样一套责任到人的有效防御机制有序运转,使各种险情、隐患在萌芽状态就被消除,最终创下了“零伤亡”的奇迹。

干部:层层落实防抗责任

全体干部职工取消周末双休日,全员到岗到位,各级各有关部门实行24小时不间断值班制度……面对来势汹汹的“圣帕”,从防指成员单位到乡镇、街道,从市领导到基层村干部,全市上下紧急总动员。责任到人、预案到村的有效工作机制早早开始运转。

每天工作超过18个小时,市防汛办主任谢招南说这不仅是和台风斗争,还是一场对身体和意志的考验。为了能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他连续十几天吃住在单位。在他的背后,还有各级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每个责任人都十分清楚肩负的重任。

永春县的预案到村在关键时刻起到了关键作用。早在4个月前,永春就未雨绸缪,每个村干部都领到一本防洪抢险救灾简明小册,里面有每个村群众疏散转移路线和安置地点、责任人和联系电话等,这本小册附带的“群众转移明白卡”也发放到了群众手中,当“圣帕”来临时,群众及时从容地转移,避免了人员伤亡。安溪县20万干部群众组成的抗灾队伍奋战在一线,严防死守4000余处地质灾害易发点,做到每个易发点均有十几个人24小时值守,确保安全。

每年,市防汛抗旱指挥部都会通过媒体公布重要江堤、海堤和重要小㈠型以上水库防汛责任人名单,接受社会监督。以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细化到每个县市区、镇、村、水库、山围塘的责任人,我市各项防汛责任制层层落实,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

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

在与“圣帕”的正面交锋中,我市各级各有关部门根据全市会议的各项部署超前行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全面落实各项防御工作,在防抗台风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沿海旅游景区、景点一律关闭,各类学校的暑期学生补习班、夏令营、军训、集体野外游玩等活动一律停课、停办,受威胁的各类工矿企业、建筑工地一律停工……

从各个重点部位、重点环节出发,各部门全方位撑起“保护伞”:

海洋与渔业部门与沿海各县(市、区)政府合力,将6495艘渔船劝进渔港避风,将351名渔排养殖人员撤离上岸,将海上人员和海岸边危险及低洼地带的群众全部安全转移,保障人员安全;

民政部门落实市本级救灾预备金300万元,储备衣物74100件、棉被4340床等大量救灾急需物品,提供物资保障;

卫生部门紧急调拨18000公斤漂白粉、2500公斤敌敌畏等,提前紧急分发到各县(市、区),做好灾后环境卫生消毒物资准备;

市公安局组织四支380人抢救突击队和3支治安巡逻队,做好各类应急器材的准备;

水利部门加强水利工程巡查值守;农业部门组织群众抢收可能受损的农作物;防汛部门召开会商会议及时部署;气象局部门密切监视台风动态;交通、水利、电力、市政等部门抢修、抢护各种水毁设施……

联动:快速反应确保“零伤亡”

台风来袭往往带来房屋倒塌、公路塌方等险情,一支支由各级政府、部门、武警、消防、边防、海巡集结的队伍迅速出动,快速反应,在最危险的时刻出现在最危险的地方,互动联动整体配合,一个个险情、隐患被消弭于无形。

18日凌晨5时许,地处石狮市出海口的蚶江镇水头村防洪堤坝出现宽5米多的缺口。蚶江边防所立即带领应急突击队奔赴现场,各级领导亲赴现场指挥抢险,驻石狮部队和民兵预备役部队闻讯后立即赶来支援。

防洪堤坝的缺口宽度达5米,深度达10米,暴涨的洪水涌进低洼处,那里的机砖厂经过暴雨袭击,墙体已经发生断裂,随时可能发生坍塌。蚶江边防所官兵联合镇、村两级干部分成两路抢险救灾,一方面帮助工人转移物品,一方面迅速排水。“保证在涨潮前堵住缺口!”官兵们和镇、村干部争分夺秒冒雨扛运沙包。在军警民的共同努力下,当日13时许,10米多高的沙包堆牢固地堵住了缺口,防洪堤坝化险为夷。

正是有了这一支支明确责任、训练有素、能冲敢冲的基层队伍,“圣帕”带来的一些险情、灾情一出现便迅速被扼制,最终实现了“零伤亡”的奇迹。


About QZCT - 网址导航 - 生活服务 - 同城分类 - 开心购物 - 天天特价 - 信息资讯 - 刺桐社区 - 网站地图
QZCT.CN版权所有©2018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闽ICP备110116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