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区拟建8个“新加坡”
2010-07-13 14:59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市区车多,一遇上下班高峰期,交叉路口拥堵现象频发。昨日,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刺桐路的3处交叉路口与内环路的5处交叉路口拟采用“新加坡”的办法打通交通节点,缓解拥堵状况。
不是地理上的新加坡
“‘新加坡’,说白了就是新加上一个坡。”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道路上所采用的“新加坡”办法并不是地理上所指的新加坡这个国家,而是在保证主车流快捷通过的前提下,在城市道路的交叉路口设置的一种不完全互通的简易立交方式,“目前,福州市、厦门市均已建了多处‘新加坡’,都取得不错的效果。”
“泉州还没建过这种立交。”该负责人说,这8处“新加坡”如若建成,将成为泉州的首例,“这种方式与高架桥、人行天桥都不一样,相比高架桥,它显得更简单,仅仅横跨一个路口;相对人行天桥,它是疏解车与车的关系,并且只有一个‘跨’,交叉方向的车互不相通。”
“新加坡”适应交通需求
其实,“新加坡”的办法在全国各地已有不少案例,泉州为什么在这时候选择建“新加坡”呢?
“这是根据交通车流需求决定的。”该负责人说,近年来,随着私家车的普及,泉州市区的交通压力越来越大,“在一些交通节点,已经出现了不堪重负的现象。”
作为目前的主干道路,刺桐路的车流量与日俱增,尤其是与商业最集中的丰泽街、津淮街和泉秀街交叉段,不少市民反映这些路口红灯时间较长,尤其夏天烈日难当;而作为泉州“第三圈”的内环路,也频现节点拥堵现象。
据悉,近期拟建的8处“新加坡”分别位于刺桐路和内环路沿线。刺桐路上有3处,分别位于刺桐路与丰泽街、津淮街、泉秀街交叉口;内环路上有5处,分别位于内环路与泉山路、城北路、温陵路、少林路与刺桐路交叉口。
选择较宽阔的路段建设
疏解交通节点的方式有很多,高架桥、跨线桥、天桥、下穿通道等等,为什么会选择在这8个节点造“新加坡”呢?
据分析,日后刺桐路的3个‘新加坡’,跨度在400米左右,为了保证下穿的车辆顺利通过,高度要留足5米的净空,“新加坡’比高架桥要短得多,它仅跨过一条道路,高架桥可跨过数个。”
也就是说,以后车子走刺桐路,将上下起伏3次,起伏的最高点在5米左右;而走内环路也将一路通畅,沿途还可体验5次起伏。
除此之外,选择这8个点还另有他因——硬环境。“这8个交叉口虽是市区较拥堵的点,但与市区其他路段相比,道路条件较宽阔,能容下这种简易的立交。”该负责人坦言,在高楼林立的市区造“新加坡”,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景观视线,“在设计时一定要将这个因素考虑进去,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临漳门进行跨线桥改造
近期泉州还将对多处交通节点进行改造。坪山路高架桥将上跨津淮街、田淮街、云院路三个路口,延伸至新农校大门南侧;温陵路与九一街交叉口、温陵路与泉秀街交叉口、田安路与丰泽街交叉口,将进行过街设施(人行天桥或下穿通道)改造。
此外,今年市“两会”期间,针对临漳门屡遭多路车流“围堵”,市人大代表就提出过尽快修一条跨新门旱闸的通道,供通过笋江桥进出城的车辆行驶,避免它们聚集在临漳门环岛一带。
相关部门也已对此出招,即结合滨江北路拓改,在临漳门交通节点进行跨线桥改造。
相关链接
内环路:
少林路——城北路(省道307线)——江滨北路——坪山路——东湖街——少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