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刺桐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导航 | 新手上路 | 反馈建议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资讯 » 泉州要闻 » 世博会涌动泉州潮

世博会涌动泉州潮

2010-07-14 06:17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

编者按 6月28日,备受瞩目的上海世博会“福建周”拉开序幕,至7月2日结束。“福建周”活动通过《潮涌海西 魅力福建》、《奇偶叠翠——福建戏剧展演》、《八闽灯会 欢腾踩街》和传习区等展示平台,向海内外游客展示福建和海峡西岸社会和谐、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景象。

令泉州人引以为豪的是,此次泉州参加展演和展示的项目多达10余个,位居全省首位,也是我市最大规模的一次对外展示活动。演出期间,泉州南音、提线木偶、梨园戏等泉州文化项目在此次展演活动成为焦点,受到海内外观众的好评,而来自泉州民间的鲤城区民俗表演团所带来的火鼎公火鼎婆、拍胸舞等节目也成为“福建周”演出巡游的最大亮点。

盛况

泉州元素占据“半壁江山”

“我主持的《奇偶叠翠——福建戏剧展演》每天演出三场,观众场场爆满。泉州的演员和节目数量占据‘半壁江山’,如提线木偶、高甲戏、梨园戏等都受到极大欢迎。”上海世博会“福建周”双语主持兼泉州市木偶剧团特邀翻译曾国恒告诉记者。

在这场举世瞩目的盛会中,来自泉州的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泉州市木偶剧团、泉州南音乐团、晋江市木偶剧团、晋江高甲戏剧团等专业剧团和鲤城区民俗表演团派出了百余人的超强阵容参加。

“不管是专业剧团还是民间艺人,泉州都有非常精彩的表现,给世博园的游客留下很深的印象,可以说是整个‘福建周’演出的顶梁柱!”世博“福建周”总导演谢南评价说。曾任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半场编导、第六届全国农运会闭幕式导演的他,现任福建省歌舞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编导,对泉州文化情有独钟。

此次世博局为全国各省市的演出设定了四个主标题,分别是“中国结”、“中国之窗”、“中华一绝”和“中国龙”,各省市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加以发挥。“福建周”分别为这几个主标题加上了副标题:“中国结——海西艺苑”、“中国之窗——潮涌海西 魅力福建”、“中华一绝——奇偶叠翠”、“中国龙——八闽灯会欢腾踩街”。

“中国结——海西艺苑”的表演场所是庆典广场。那是一个平面的舞台,不能搭舞美,演出无法通过平时在剧场的舞美技术来实现艺术效果,这一度让主创人员很苦恼。谢南想到这场演出可以通过群众和专业演员的歌舞,体现海峡西岸东西南北的特色。几经挑选,福建最具特色的巡游节目——来自泉州的民俗舞蹈《火鼎公婆闹世博》、《拍胸舞》和莆田车鼓表演、福州民间舞蹈《十二姑媳》等热闹欢快、感染力强的节目入选,成为巡游高潮。

“中国之窗——潮涌海西 魅力福建”与“海西艺苑”在同一时间不同区域演出。《潮涌海西 魅力福建》在“宝钢大舞台”大演出区演出,那里提供舞美,舞美师通过多种艺术手法展现福建的风采,也是演出时间最长的技术支持。在一个小时的节目中,观众欣赏到了泉州梨园戏《陈三五娘》、高甲戏《骑驴探亲》、闽南歌与舞蹈《惠安女》和歌舞《风从海西来》、男女声对唱《山有意水有情》、莆仙戏《春草闯堂》、树叶吹奏与演唱《客家山歌》、杂技《绳技》、闽剧《王莲娘拜香》以及歌舞《锦绣海西》等。

“中华一绝——奇偶叠翠”在“宝钢大舞台”小演出区演出。舞台的构建是谢南的得意之作。他将舞台与观众席连为一体,用福州的纸伞制造出福建特有的竹林。在演出场地周边,有泉州传统木偶头现场制作、各种木偶头展览表演,观众可以近距离观看雕刻木偶的过程。演出中安排有安溪铁观音传统的茶艺表演,观众能够边看演出边品香茗。在这场演出中,谢南等主创特意营造一种互动氛围,让台上台下融为一体。演出的主角是福建木偶,有提线木偶、掌中木偶、写字木偶等,上演了《驯猴绝技》、《小沙弥下山》、《闹元宵》、《四将开台》、《写字木偶》、《狮子舞》等节目。

“中国龙——八闽灯会欢腾踩街”在世博园北环路上巡游演出。表演队伍中的火鼎公、火鼎婆、拍胸舞、女丑表演等极具民俗特色的表演项目均来自泉州。

故事

吸引观众的就是好节目

作为闽南文化的重要元素,泉州提线木偶曾经走上世人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此次泉州市木偶剧团带着两出提线木偶戏精彩亮相上海世博会。其中集合多剧目、高技巧动作,曾在世界多次巡回演出的大型神话剧《古艺新姿活傀儡》在世博会“福建周”上还进行了专场演出。

“与以往录音不同,此次演出不仅要求现场配乐,全部由乐队真人弹奏,傀儡词也必须由演员现场演唱”,泉州市木偶剧团团长王景贤介绍说,“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加入了说、唱等形式,神采也随之丰富,提升了艺术感染力”。

此外,《潮涌海西 魅力福建》大舞台演出的11个节目中就有3个由泉州献演,分别是福建梨园戏实验剧团的梨园折子戏《陈三五娘·睇灯》、晋江高甲戏剧团的高甲折子戏《骑驴探亲》和泉州西岸男孩组合无伴奏演唱歌曲《幸福》及《爱拼才会赢》。而在《中华一绝》小舞台的演出中,泉州囊括了9个节目中的4个,即泉州南音演奏、泉州提线木偶表演、晋江掌中木偶表演、泉州木偶制作。这些精彩剧目和表演在世博会的亮相,让中外游客领略到闽南文化奇葩的独特魅力。

作为“福建周”文艺演出的总导演,谢南从去年7月就开始着手,到泉州、龙岩等地跑了几圈,做前期的准备工作。谢南说做总导演最困难的就是挑选节目,“知道我们在为世博会挑选节目,各地送选的节目非常多,如何从成千上万的节目中挑选出最出色的,又不挫伤演员们的积极性,这对总导演来说是最困难的。”谢南也透露了他们挑选节目的标准:节目是否能让流动着参观的观众停下脚步,“观众耳朵一听、眼睛一看,就会吸引他们坐下欣赏”。

让谢南印象最深的是今年正月十六晚在泉州选节目。鲤城各地节目都汇总到浮桥笋江公园演出,既为元宵闹花灯,也为谢南等人挑选节目演出展示。当晚,天空中飘着雨,灯忽然灭了,工作人员说抢修好要两三个小时。不知是谁带的头,工作人员打着手电筒,演员们在微弱的光线中兴高采烈地冒雨跳起了舞。他们激情四射、热情洋溢的情绪感染了在场的每个人,“那是我看过的最特别的一场演出,演员们摒弃了华丽和繁复,直接展现了福建民间巡游最原始最发自内心的欢乐”。最后,火鼎公、火鼎婆、拍胸舞等节目被选上进入世博表演。

传承

泉州民俗活跃乡镇社区

谢南所指的闹元宵演出,是鲤城区浮桥街道的居民们于今年正月十六晚自编自导一场名为“笋江月·闽南风”的大型广场民俗表演。透过这场民俗文艺荟萃的群众文化活动,可以真切感受闽南文化在泉州民间蓬勃地发展和灵动地演绎。

“没有专业演员,都是社区的居民自导自演,街道办就是补贴一些服装的制作经费,起个组织作用。”浮桥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陈仲阳介绍说,其中部分节目被谢南相中后,陈仲阳带领这些民间艺人组成鲤城区民俗表演团前往上海,在世博园“秀”了一回。

“与提线木偶、梨园戏、南音的专业团体相比,鲤城区民俗表演团毫不逊色,表现出很好的艺术水准!”谢南说。

浮桥,自古就是泉州著名海滨市镇。史志记载,浮桥地区历朝都是经济、政治、宗教、旅游非常活跃的地区。浮桥地区早期为闽越古地。浮桥文化由于受历代中原汉民南移带来中原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宋、元、明清时期受理学思潮与沿海资本主义萌芽的双重影响,组合成特有的文化现象,各种民俗文艺富集于此。

跳龙、翻龙、鲤鱼跳龙门……在数月前组织的“笋江月·闽南风”大型广场民俗表演彩排现场,记者还看到了一支生龙活虎的舞龙队,队员们有些特殊——都是清一色的浮桥妇女,且年龄均超过四十岁。

这支民间“舞龙娘子军”来自浮桥街道浮桥社区。她们来自各行各业,包括有小商贩、农民等。有的退休带孙子,有的还在工作,其中年纪最大的都年过七旬了。舞龙是一项技术活,也是力气活,身为女性,每次训练完她们都累得腰酸背痛。除了平时的训练,每当有表演活动时,队员们还会集中强化训练。三个多小时下来,队员们个个汗流浃背。由于长时间训练,有些队员的手指上都磨出了老茧。舞龙头的王大姐说,由于龙头最重,她每天练完,两条胳膊都酸胀得要命,腰疼得不敢动。

现在,一些舞龙高难度动作她们都学会了,从舞单龙到双龙游弋,舞龙队员也增加到30多人,渐渐得到邻里街坊的认可。浮桥女子舞龙队自成立以来,先后参加过“海丝文化节”、“旅游文化节”、“妈祖文化节”、鲤城区民俗文化艺术节等各种表演比赛,好评如潮。

频频亮相上海世博会“福建周”的泉州拍胸舞被称为“闽南迪斯科”,流传于鲤城区的浮桥王宫和江南亭店、上村等社区,是我省最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之一,以诙谐的表演深受百姓喜爱。在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它的保护和传承更是备受关注。

为加强对拍胸舞的保护工作,鲤城区于几年前开始实施“拍胸舞”进课堂活动计划,泉州十五中成为首个实验基地。

“刚开始,部分学生及家长有些抵触情绪,学校做了大量思想工作。”十五中陈溪林校长说。如今,每逢初一和高一两个年段的新生在集训,十五中的学生与其他学校新生军训不同,他们进行的是拍胸舞基本动作的培训。老艺人亲自示范,同学们学得兴致正浓,虽然大汗淋漓,可是学成了几分模样,同学们都心情愉快。一位同学对记者说:“很喜欢学,很好玩,而且可以健身!”

上海世博会福建馆

上海世博会福建馆位于上海世博会中国省区市馆东南区域,以“海西”为福建省参博的核心元素,主题为“潮涌海西,魅力福建”。展馆外形如船,以“绿、蓝、白”为主色调,充分体现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城海相连、海城一色,蓝天白云、宜居家园的魅力福建形象。 福建馆的展示内容以“绿色宜居城市”为主要内容,向人们表达海峡西岸的发展方向,展馆内闽南古厝、茶叶、瓷器、漆器、海上丝绸之路等泉州元素非常抢眼。

四大镇馆之宝 一半出自泉州

福建馆中最受瞩目的德化名瓷《世博和鼎》等四大镇馆之宝有一半出自泉州。

福建馆的四大镇馆之宝为:《春声赋》是世界最大的寿山石雕,德化名瓷《世博和鼎》是世界第一尊纯手工制作的大型孤品瓷鼎,“牡丹大花瓶”是国内已知的最大脱胎漆器对瓶,汉白玉妈祖雕像是目前大陆最大的妈祖雕像。其中,德化名瓷《世博和鼎》和汉白玉妈祖雕像为我市工艺美术师倾情打造的,四大镇馆之宝创下了各自领域的新纪录。

德化名瓷《世博和鼎》高129厘米、直径72厘米,重达250公斤,由中国白艺术研究所艺术总监陈仁海创作,充分运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德化瓷烧制技艺,将中国白艺术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由于《世博和鼎》具有独特的价值,被陶瓷界誉为“千年一宝,世界瓷王”。世博组委会特为该鼎购买保险,保额高达5.6亿元。

汉白玉妈祖雕像是最早入驻的镇馆之宝,也是进入上海世博会福建馆的首件展品,高度3.23米,取自妈祖诞辰农历三月廿三之意。采用整块缅甸汉白玉雕成,由于原石重达30吨,在缅甸初加工后才得以运到惠安县一家雕塑厂进行精雕细琢,是青年雕塑家秦建华倾情之作。


About QZCT - 网址导航 - 生活服务 - 同城分类 - 开心购物 - 天天特价 - 信息资讯 - 刺桐社区 - 网站地图
QZCT.CN版权所有©2018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闽ICP备110116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