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台商投资区:生态滨城山水间
2010-07-30 17:24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巡展活动第七站于7月28日—7月30日在泉州台商投资区行政服务中心举行。
导 读
把泉州台商投资区建设成为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示范城区,是《泉州台商投资区总体规划》(2010—2030)中提出的该区城市职能之一。
今年5月20日,《泉州台商投资区总体规划》(2010—2030)通过了专家论证,由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宋春华任组长的专家组认为,《总体规划》思路清晰、易解,所阐述的论据充分,资料翔实,是一份较为完整、质量较高的总体规划成果。
根据规划,泉州台商投资区定位为国家级台商投资区,泉州城市副中心,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支撑的滨水生态新城。它的范围东至七一围垦,西至洛阳江,南至泉州湾,北至福厦高速公路,包括秀涂港区,总面积约为200平方公里。今年它将建设成为以新兴产业和高端生产服务业带动的城市创新中心;依托滨水岸线和湿地、水系、山体等自然资源构成的泉州湾东部生态休闲中心,以及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示范城区。
保护生态,是未来世界发展的智慧选择。
有关生态理念,三千年前早已根植,“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恰是佐证。而今,探索生态城市的建设模式脚步更为匆匆。在英国伦敦的无碳排放区域开发项目、美国纽约州的以色佳生态村、阿联酋的阿布扎比生态城纷纷上马时,上海、天津等中国各色“生态城”也浮出水面。
依山、临江、环湾、面海,刚刚落地数月的泉州台商投资区,领土里散落着丘陵山地滨海岸线、滩涂湿地等生态敏感地,如何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的开发建设模式,成为关键问题。
以保护生态的姿态,初生的投资区迈出了通往未来之城的第一步。在规划蓝图的大刀阔斧中,是对生态小心翼翼的保护。20%的禁止建设面积、22%的限制建设面积的圈定,步步高举生态经营、开发、保护大旗。
在2030年,泉州台商投资区的生态用地将达到49.8平方公里,占据全区1/4江山。也许,这种“限制”一定程度上将制约发展的自由性,却是目光长远的选择。结合水系、生态廊道、城市绿带,泉州台商投资区默默构筑着多级生态廊道体系,融山、水、城、海、岛于一体。未来,对泉州台商投资区而言,生态环境就是资源,是资产,是竞争力,是“一张白纸创奇迹”的动能。
山耸城中 城在绿中
巴西的库里蒂巴,被誉为世界上最接近生态城市的城市,当地人均绿地面积581平方米,是联合国推荐数的4倍。泉州台商投资区也有着同样的绿城梦想。
近看,绿意摩挲。市级公园、区级公园、街头绿地三级公共绿地体系的建立,将使18处公园布满200平方公里的土地。居住区的中心位置,不同形态的绿地是必备品;重要的公共场所,每走两三百米,便是不小于3000平方米的绿地绽放夏意。
远眺,青山如黛。那些高线大于50米的山体植被,若干年后只增不减,只因早已纳入限制建设区。如果我们查询名录,安峰山、尖山、寨山、马西山、龟山、田吟山、鹰高山、开方山、西山、大坪山等,均在其中。
山水一线间,隐约而来的依然是绿色。你看洛阳镇屿头村西侧的洛阳江滩地,600余亩的红树林,集合多种功能,在保护下繁衍不息。洛阳江—黄塘溪水源地保护区、百崎湖核心生态保护区、沿海防护林带的保护,自是异曲同工。
涉及禁建的面积约40平方公里,占全区20%;涉及限建的面积约44平方公里,占全区22%。天地广阔的绿色保护,是泉州台商投资区对未来的憧憬:建设一座面向未来的宜居园区。
江海绕城 水绿相融
泉州湾、洛阳江、山兜溪、大山溪……单是这些名字便已迷人。倘若将它们连成一系,串起广场、绿地、山体、高楼,那泉州台商投资区会是怎样华美的滨水新城!
25公里海岸线、21公里洛阳江岸线、26公里百崎湖岸线,组成了“72公里”令人咋舌的岸线数字,也激生了花样繁多的保护手法,功能与生态并重、利用与维护并重。
海岸线在整治。市人大常委会《泉州市崇武至秀涂海岸带资源环境保护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决议通过,全市掀起整治海岸线、还金沙碧水的狂潮。规划中的滨海高尔夫球场及体育休闲公园,积极呼应,誓将带动海岸线整体景观改造,使港口岸线、旅游岸线、生态岸线和谐共荣,营造最美丽的海岸带。
江岸线在美化。亲水岸段的增加、自然湿地的保护、桥头公园的建设,剑指打造沿江休闲带。更多的项目,交汇成集商务、金融、展示、商贸、休闲、交流等多功能高端服务业于一身的金融商务中心区。而无障碍水系处理、原有河床格局尽量保留、湿地设置生态孔等,则将保证水系生态系统的连续性。
湖岸线在拓展。3000亩的百崎湖,在台商投资区的生态布局下,正慢慢开拓疆土,直达5355亩的目标。水由洛阳江引入,与城里的绿化用水、溪流用水等水系相连,循环流动,再汇入洛阳江,形成活水。这样的“半人工湖”,有足够的能力缔造“城市之眼”。
海、江、湖的生态文章之外,沿泉州湾海岸线从西往东,泉州台商投资区还将规划打造管理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临满仓物流园区、蓝色经济培育区四个重要窗口性景观节点,展示台商投资区独具魅力的滨海新区形象。
生态人居
全盘出击
生态建设,绝不仅仅是保护山林绿楔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开发海岸河口生态环境,而是一个关联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产业提升的复杂系统。
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不低于96%,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100%,污水处理率达到95%,城市再生水回用率达到40%以上,新建建筑物节能达50%以上,城镇居民燃气气化率达到100%,公交系统中逐步应用压缩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为燃料的交通车辆……系列目标都说明,泉州台商投资区的生态城市建设,既有自然山水的保护,也有低碳环保的倡导,全面而富有远见。
天地涵养,山水倾城,泉州台商投资区正像一册次第展开的精美卷轴,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城市模式的转变树立一个样板。卷轴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市宜居宜业。
近期重点发展三大区域
至2015年,该区城市人口规模为3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为35.7平方公里;至203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7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82平方公里。近期,该区将重点发展环湖服务区、金融商务区、临港产业区三个区域。环湖服务区将启动以百崎湖管理创新中心为代表的研发总部建设。金融商务区将加快推动洛阳江口商务区开发建设,形成集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创新、信息、配套服务中心为一体的世界级金融区。临港产业区将加快推动临港保税物流园区的建设,完善临港物流区功能,提升保税物流园区的效率,尽快形成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进出口通道。
突出滨海都市核心景观
城市远景规模上,该区将按90万人进行控制,建设用地控制规模约为93.5平方公里,未来将向北、向东相应拓展,完善功能,同时将洛阳组团和张坂组团北部区域、东部山霞组团纳入城市建设范围。
规划还制定了空间、产业、生态环境、城市形象四项发展战略,强化与泉州中心城区交通联系,错位竞争发展新兴产业,对接台湾面向国际发展现代服务,保护山林绿楔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开发海岸河口生态环境。在城市形象上,展示滨海现代都市核心景观,突出山海绿带自然景观轴带。
新兴产业为纵 临海产业为横
台商投资区的产业空间布局总体为“两带六园区”结构。“两带”即T形产业发展带,包括纵向的新兴产业发展带和横向的临海产业服务带。新兴产业发展带作为台商投资区核心产业园区的南北向联系,以发展新兴产业为主导,贯穿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光电产业园区和传统工业园区;临海产业服务带作为台商投资区核心产业园区的东西向联系,形成沿海产业研发、制造、物流、服务的综合发展,轴线贯穿临港物流园区和传统工业区。六大产业园区分别为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光电产业园区、传统工业产业园区、现代装备制造业园区、临港物流园区和蓝色经济培育区。
形成“五横五纵”骨架路网
该区整个道路网络将形成“五横五纵”的骨架路网格局,支撑台商投资区快速机动车交通要求。“五横”为324国道、惠城大道、洛秀东西主干道、百东大道、沿海大通道,“五纵”为沿海大通道、洛秀南北主干道、洛秀东环路、张坂大道、张经21路。其中,324国道、洛秀东西主干道、洛秀南北主干道均为快速路,并与绕城高速出口相连,实现外部交通与内部交通的有效衔接,其余骨架路网均为主干道,并具有对外交通功能。据介绍,该区道路系统规划实现完善道路网络建设,提升主要干道平均车速达35—45公里/小时,实现与泉州其他组团间小汽车通达时间30分钟以内,至泉州主要市县中心地区在45分钟以内的目标。
未来,台商投资区内将引入4条轨道交通线,分别为2号、4号、5号线和6号线,形成“两横两纵”的轨道线网布局。另外,该区规划3条城市快速公交线路,分别沿洛沙大道、杏秀路、百东大道布置,形成联系各个组团的公共客运主骨架。
构建一体化城市格局
规划提出“融山、水、城、海、岛于一体”的城市格局,构成“两带、两轴、一心、九区”组团状的空间布局结构。“两带”即蓝色生态带和绿色生态带;“两轴”即滨水休闲轴和临山景观轴;“一心”即管理创新中心。规划对台商投资区划分了“九区”,分别为古镇风貌区、滨水宜居区、环湖服务区、民族风情区、科技产业区、临港产业区、现代产业区、金融商务区、蓝色经济培育区。□本版执行:苏兴秋 王朝晖 黄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