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刺桐路即将拓至八车道
2010-08-15 03:29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最窄61米,最宽73.5米,看起来笔直宽敞的市区刺桐路,其实暗含不少交通“瓶颈”。记者昨日从市规划局获悉,刺桐路改造的初步方案已经拿出。据悉,刺桐路功能定位为主要服务泉州中心市区的综合性中央景观大道,有望于春节前完成改造。
现状
三大原因造成交通拥堵
刺桐路(东湖街——宝洲街)总长3.4公里,中间渠道宽度均为8米,两侧机动车道宽度均为10米,绿化带、非机动车道和步行道则宽度不一。
曾几何时,刺桐路被看成是泉州市区交通最顺畅的一条路,然而,随着车流量的剧增,终究负荷渐重。尤其是刺桐公园旁的西路段、福新花园城旁的东路段,高峰期时开车经常要等上三四个红绿灯才能通过路口。
泉州市总规划师、规划局副局长黄世清分析,造成刺桐路拥堵主要有三个原因:其一,刺桐西路左转仅一个进口道,不能满足左转及掉头车流的需求;其二,泉秀街、津淮街道路机动车道不足,造成东西向直行交通拥堵较严重;其三,刺桐路沿线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系统不够完善,特别是交叉路口非机动车与行人过街不方便,交通混乱。
交通改造
设置公交专用道
根据初步方案,刺桐路改造所带来的最直观变化就是将六车道拓宽为八车道(可结合公交优先设置专用道),同时改造现在的非机动车道为机动车道。
▲路面改造:路面铺装方面,机动车道采用“白+黑”形式改造,非机动车道采用彩色沥青,人行道采用生态透水砖铺成。
公交站台方面,公交站台设于公交专用道内侧,并结合公交站的设置,布设人行过街通道。
沿线出入口控制方面,由于刺桐路沿线单位出入口及支路接口较多,为了避免进出车流对刺桐路交通的干扰过大,尽可能采用右进右出的交通组织控制,确保行车安全。
▲交叉路口改造:充分利用道路空间进行拓宽渠化,保证刺桐路沿线交叉口进出道有两条左转车道(其中一条兼作掉头车道)、两个直行车道、一个右转车道和一个公交专用道。同时对东西向道路交叉口进行相应改造,如:丰泽街交叉口进口道拓宽增设一个左转及掉头车道;津淮街交叉口进口道增加一个直行车道和一个左转车道;泉秀街和宝洲街通过拓宽进口道各增加一个公交车专用道。
▲慢行系统改善:在道路资源允许的情况下,通过绿化分离、彩色沥青铺装等进行非机动车与行人空间的隔离。
景观改造
设置滨水人行通道
刺桐路的水渠与绿化一直很养眼,改造将使景观更上一层楼。
▲交叉节点:改造以拓展广场空间为主。
南端,为了使刺桐路与宝洲街交叉口节点具有一个非常醒目的景观点,将在双狮石雕后拓展一定面积的广场空间,其间设一组以刺桐花为主题、高大的标志性雕刻,增强节点的景观视觉冲击。
北端,与东湖街交叉口同样将在雕塑前拓展一定面积的广场空间,满足人行的停留空间需求。雕塑后增加一定面积的绿化空间,使雕塑有厚实的绿色背景。同时对雕塑后方的水闸建筑进行立面改造,将建筑坡顶改成平顶,作为市民登高远眺的平台,对建筑外墙进行装饰美化,或进行垂直绿化。
而泉秀街交叉口将临近水渠设置休息亭廊,满足行人停留、休息、遮阴避雨的需求,还可驻足远眺清源山扇面,起到点景之作用。津淮街交叉口、丰泽街交叉口、湖心街交叉口也各有计划,以拓展广场空间为主。
▲滨水改造系统:在中分带设置滨水人行通道,将水渠驳岸降至接近常水位线,两岸设人行通道,人行通道两侧绿地采用缓坡衔接机动车道,增强了通道的亲水性,同时增加排洪渠的过水断面。或将人行通道自然穿梭于水渠两岸,水渠驳岸部分地段降低,引入水,扩大水面,部分地段保持原有驳岸,增加驳岸的曲折变化。